李海濤
摘要:近年來,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迅速,但也面臨一些問題。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主要有技術水平低下、產品缺乏競爭力、職工素質差、技術人才缺乏、企業管理水平低、決策不科學等問題;從外部發展環境來看,則有融資難、觀念與認識滯后等問題。因此,今后應當加大政策落實力度,通過解決融資難問題、構建服務型政府、加強各種中介組織建設、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手段,進一步促進河南省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河南中小企業;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1-0030-02
河南省中小企業是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河南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
一、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河南省中小企業快速發展。“截至2013年9月底,河南省省中小企業單位數量達到39.74萬家,同比增長1.27%;從業人員達到1 149.96萬人,同比增長2.01%;完成增加值12 522.85億元,同比增長14.04%;實現總產出39 573.36億元,同比增長12.28%;實現營業收入38 286.15億元,同比增長 11.48%;實交稅金993.66億元,同比增長9.89%;實現利潤總額3 820.05億元,同比增長11.18%;資產總額24 804.94億元,同比增長9.55%;完成出口交貨值858.26億元,同比下降4.75%”。[1]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河南省中小企業也面臨一些問題。
(一)河南省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缺陷
1.技術水平低下,產品缺乏競爭力
河南省中小企業投資少、規模小,設備技術水平較低,利用率不高。從總體情況看,其主要設備還是20世紀70—80年代的產品或者是二手設備,90年代的設備擁有量比較少,企業基本上不具備技術開發能力。產品缺乏核心技術與品牌,沒有競爭力[2]。
2.職工素質差,技術人才缺乏
當今企業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企業員工素質的高低成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因素。與大型企業相比,河南省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職工素質低、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從職工學歷看,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職工占總職工總數不足10%,高中或中專占30%,而初中以下占60%左右。從技術人員比重看,80%以上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比重不足10%,擁有中、高職稱的人員僅占全部職工的7%左右。許多中小企業還存在高級管理人才與技術人才流失的現象。
3.企業管理水平低,決策不科學
管理是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核心。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起步低,企業管理方式相對落后,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第一,管理決策水平低。受小生產的局限,中小企業缺乏系統的市場信息反應機制和科學的決策體制,往往是廠長、老總一個人說了算,決策不科學,也不民主。而且相當多的經營管理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教育與培訓,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思維與方式。根據調查,中小企業在做重大決策時,僅有1%的企業進行過專家咨詢。第二,現代管理手段應用較少。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質量管理、成本管理保障體系,對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了解不多。
(二)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制約因素
1.觀念與認識滯后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中小企業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夠,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還存在許多偏見。有很多地方政府將中小企業的作用定位為解決就業或只是為大企業提供配套服務方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還不夠重視。即使近幾年一些地區相繼制定了一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但存在貫徹力度不夠、執行不夠嚴格、落實不到位的現象。認識和觀念上的障礙導致中小企業發展環境還不寬松。
2.融資難
長期以來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融資難。據初步統計,河南省省中小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高達67%,其中,城鎮個體經濟自籌高達90%以上,聯營經濟達55%,股份制經濟達54%。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其一,現行金融體系結構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形成的主要原因。四大國有銀行長期形成的為國有經濟服務的觀念根深蒂固,而中小企業不是他們服務的重點。其二,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是其融資難形成的另外一個原因。中小企業大都成立時間短,缺乏信用記錄和良好的公共形象。因此,資信等級普遍不高。而且中小企業雖融資需求總量龐大,但因其數量多、規模小,每筆金額偏小,資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隨機性大,風險也隨之增大。因此,融資難的問題也就出現了。
二、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對策
(一)加大政策落實力度
近年來,中央和河南省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很多政策尚需要進一步落實。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報告中說:“河南省法規明確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應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但目前除了鄭州等少數幾個市,大部分市縣均沒有做到。”河南省工商局在報告中說:“2005年國務院出臺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36條后,一些部門出臺的政策,有的是進一步推進,有的只是把國家政策具體化,還有的竟用部門規定變相‘克扣政策,在具體條件和資質上設置門檻。因此,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情況,要加大檢查力度,提高政策執行力,對政策貫徹不力的部門或個人,要追究責任并采取必要的處罰措施。”[3]
(二)解決融資難問題
針對融資難問題,應采取內外結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一是,建立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完善對企業的評價體系,不斷拓展金融業務。同時,政府必須設立區域性、股份制的民營小銀行。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體系,增加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三是,建立中小企業的多種融資方式。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支持企業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方式籌集金。四是,強化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要給以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政策支持。五是,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增強財務信息透明度,主動接受審計,健全信用評價體系。
(三)構建服務型、法制型、責任型政府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構建服務型、法制型、責任型政府,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第一,要改革和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職能。政府不要直接插手和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是要把精力集中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方面來。要履行好政府對中小企業的宏觀調控功能,把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通過加強宏觀指導、產業規制和政策協調,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第二,要進一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認真清理、減少并科學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減少審批環節,完善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和審批質量。第三,要改進和創新具體的工作辦事制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堅決杜絕“三亂”現象和“尋租”行為。
(四)加強各種中介組織建設
充分發揮工商聯、中小企業協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的紐帶、橋梁作用,使其為中小企業在產品質量的監督、社會交易糾紛的處理、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的改進和提高等方面起到溝通、協調、自律、自我服務的作用。第一,要著力加強新形勢下各種中介組織的組織建設、業務建設和規范化建設,努力向現代服務型中介組織轉變,為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促進中小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第二,要加快建立分層分類的服務體系。提煉服務需求,制定服務菜單,搭建服務平臺,改善服務手段,培訓服務隊伍,明確服務職責和考核辦法,切實做好服務工作。第三.要大力開展思想道德教育。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引導企業增強文明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抵制商業賄賂。
(五)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為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必須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第一,要搞好人才服務。要進一步發展和規范勞動力市場、職業經理人市場和高科技人才市場,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在推薦人才、培訓人才方面的特殊作用。同時,通過高校教育制度改革,培養更多的面向企業的科技人才;通過調整國家就業和再就業政策,加大對自主創業的扶持,鼓勵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和歸國留學生等各類人員創辦小企業;鼓勵上述人員到中小企業就業和再就業。第二,要搞好科研服務。政府要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加快建立適合其特點的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政府在重大科技項目招標中,對中小企業應一視同仁,積極支持其科技創新活動。政府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分配使用上,以及在由政府主辦的風險投資公司的風險投資中,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要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市場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技術轉讓和技術推廣;要通過制度設計,鼓勵和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中小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聯合;要通過改進政府采購辦法,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公關,生產高科技產品;要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第三,要搞好信息服務。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就是機遇、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要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類特殊信息服務的社會中介組織。作為政府,也必須利用自身獨特的組織網絡優勢,加強信息網絡建設,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及時、準確地提供不可或缺的產業和行業發展信息、人才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國內外市場需求信息等[4]。
參考文獻:
[1]資料來源:河南省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網站,2013,[EB/QL].http://www.hnzxzx.org/Article.aspx?id=2653.
[2]林漢川,夏敏仁,何杰,等.中小企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北京、遼寧、江蘇、浙江、湖北、廣東、云南問卷調查報告[J].中國社
會科學,2003,(2).
[3]發展民營經濟需進一步落實政策[N].河南日報,2010-06-25(2).
[4]李太淼.改革開放30年河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主要歷程、成就及其展望[J].學習論壇,2009,(6).
[責任編輯 柯黎]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