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以魏書生為例
陳亮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隨著時代發展,國家先后頒布和修改了《中學語文新課標》,這使得中學語文教學的活動實施更加標準化、系統化,可操作性更強。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中學語文讀教學目標很模糊。本文在指出中學語文閱讀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后,給出了相應的策略,以使中學語文教學活動效果更好、更顯著,受益于廣大學生。本文最后以魏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觀為例,介紹了其“六步法”和“四遍”“八部”的閱讀教學法。
閱讀教學 中學語文 教學觀
在新課改革深入實施至今,人們對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有了一些新的認識,與閱讀相關的教學領域也出現了一些觀點,這些新的理念和觀點在極大程度上增強了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語文教學課堂呈現異彩紛呈、百花齊放的局面。但由于受“重學生成績而輕能力”思想的影響,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出現了效率低下、嘴上說不做的現象,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教學目標設置空洞
教師在設立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時,什么都要放,什么都要裝,面面俱到。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是實現高效教學所必需的前提條件。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根本沒有對教學文本進行詳細閱讀,只是簡單地看教學大綱,然后進行教材分析。由于教師沒有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理解,這樣就自然會導致教學目標的模糊。而有的教師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天馬行空,課堂激情四射,實際上沒有從學生立場出發進行解讀,嚴重脫離教學實際。
2.教學方法作用不大
在現代教學中,先后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語文教學的方法是“因文而定,因課而改,因時而變,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通過學習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授課過程,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出現了一些僵化照搬照抄教學方法的現象。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老師針對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認真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法不當,不僅會使學生無法接受,自信心受到打擊,而且不能真正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發揮學生主體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3.課堂內容單調乏味
課堂上有的老師上課不準備,照著教材參考書讀;有的教師上課隨意性很大,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講什么就講什么,課堂松松垮垮,毫無緊張感。這樣的教學課堂,只會讓學生一言不發,死氣沉沉,而且教學時間被無情地浪費了。
雖然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總的來講,我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是取得了不少成就和進步,其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基礎重視基礎扎實
語文這一門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知識面廣、各個領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科,學生的 “讀”“寫”“聽”“說”“看”各個方面,都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而且會影響以后的學習。中學教育對學生這五個方面特別重視,學生實現了教學規定的相應知識目標和學習目標,掌握了很牢固的字詞基礎,所有這些方面都為學生閱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教學手段多種多樣
在新課改背景下,大部分教師應用了多種能反映新理念的教學手段順應課改。比如使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和遠程教學。課堂上,教師將現代化工具的功效發揮到最大限度,把現代化工具可視、可聽、可說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覺器官,極大地強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雨說》教師使用PPT這種新形式,用動畫、圖片導出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大大吸引了學生注意力。
3.開發學生自身潛能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當中處于核心地位。中學語文教學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逐步轉變角色,學生自身的主體意識得到釋放。例如課堂實錄《雨說》在導入環節上,教師就以學生為主體,先后提出問題:“(1)請學生結合自己想象的畫面,在‘雨’前邊加上恰當的修辭成分,并思考詩人寄予‘雨’怎樣的內涵。”“(2)‘雨’說了什么?請用一組比較整齊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說》的內容。”“(3)你選擇其中的某一小節寫幾句‘我說’,作為對‘雨說’的回答,要求飛揚想象力,巧妙應用擬人手法,并選擇具體的生活場景和細節作為詩歌內容,學生自由創作并朗讀。”“(4)你聽懂了雨對你說的話嗎?把全詩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變部分內容,變換人稱,自由朗讀,體會詩意。”這些問題充分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性,覆蓋面廣、鮮活的動態的活動。針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做到語文閱讀教學事半功倍,取得顯著效果,筆者列舉了幾條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進的措施,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提供理論幫助,為中學語文教學開辟一片新天地。
1.重視學生主體性
任何課堂的主體都是學生,任何課堂都應讓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其主體性。以往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或者把學生引向統一的標準答案,而對所謂的“條理化”“框架化””“個性化”教學重視不足。比如“你從中得到什么感受?”“你覺得什么原因可以解釋這種現象?”這種個性化開放的問題,能夠充分挖掘學生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其想象力,引導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成為教學中真正的主體,同時學生也很樂意展示自己的看法、觀點和見解。這樣的問題個性化強,答案豐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比如《雨說》借助閱讀這一形式,先指定一名學生讀,請其他學生正音。然后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著的音樂美。最后播放薩克斯樂曲《春風》,請學生伴隨音樂讀全詩,仔細體味詩中的意境。這篇課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這篇文章的情境,從而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而這種閱讀方式能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注重對文本感情基調的真實把握。
2.細化閱讀教學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明確要發展學生的什么能力。教學目標不僅要發展學生的知識、素質、智力,更要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思維能力和非智力方面的能力,要充分發展學生的自我已有的主體意識。中學語文閱讀是一項綜合性活動,而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有效的、個性化的教學目標,能加強對學生語感的訓練,徹底把握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引導學生正確感知和辨析,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比如讀一首詩,可以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第一行可以讓全班學生一起讀,第二行就變為一個學生讀,第三行就變為兩個學生讀,或者讓一個人讀一句。當然還可以讓學生按照性別參與,或者其他任何能想到的劃分進行讀,保持閱讀的作用。無論哪一種閱讀方法的設立,都會產生相應的作用和效果。同時教學目標的細化還可以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得出新的理解和共識,發揮其主體性,這樣不僅會對文本有全新的解讀,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重視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閱讀的一些健康讀物。不少老師(包括一些家長)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閑書”,他們恨不得學生每分每秒都在寫作業、背誦、寫作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足以證明課外閱讀在提高人的語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教師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多讀書,并采用多種形式交流讀書心得,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開發潛能,發展個性。
教材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素材。教材既包括教科書、圖書,又包括視聽說和電子類的圖書。語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之一,閱讀教學影響語文教學的效果,因此怎樣進行閱讀教學顯得尤其重要。為此,我們以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和“四遍”“八步”閱讀教學法為例,進行解讀,以備后來者學習與借鑒。
1.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
“六步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定向即教師確定一節課的學習和訓練的重點、難點,并將重點、難點告訴學生,使學生學習方向和目的明確。自學就是學生根據老師確定的重點和難點自學閱讀教材,獨立思考問題。討論就是學生對閱讀課文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共同討論和研究在自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充分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大膽提出問題,相互交流。答疑就是經過小組討論,一些學生自學中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自測就是測驗,學生可根據“定向”階段所提出的重點、難點,自擬一組自測題。自結就是學生自己回憶總結這節課,學習的重點是什么等。
2.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
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看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項任務。
第一遍,跳讀。識記作者及文章梗概,識記主要人、事、物或觀點。
第二遍,速讀。復述內容,理清結構層次。
第三遍,細讀。理解并掌握字、詞、句,圈點摘要重要部分。
第四遍,精讀。分析文章寫作特色,仔細推敲品味重點段落與關鍵詞語。
閱讀教學觀從表面上看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與其他人毫無關系,但實際上閱讀教學觀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和師生關系,進而不同程度地影響教學效果。我們希望以魏書生的閱讀教學觀為例,形成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觀,營造更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實現教學相長。
[1]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張楚廷.教學論綱[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王榮生.語文課課程論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倪文錦.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初中、高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張正君.當代語文教學流派概觀[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6]蔣凱波.語文期刊的現狀及品牌戰略思考[J].編輯學刊,2006,(07).
[7]曹余華.語文期刊編輯工作瑣談[J].編輯學刊,1998,(01).
[8]顧冠華,蕭慶璋.高等教育的作用與價值[J].高等教育研究,1996(08).
[9]魏書生.魏書生談語文教學[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10]魏書生.語文教學探索[M].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