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明++謝清藹
近年我校為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把探索禮儀教育作為科研課題來抓,通過知書識禮、生活實踐、營造環境、督查評比等方式開展禮儀教育,以弘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成就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突破德育工作的瓶頸。
一、知書識禮導先行
1. 我校以《德育》課為教育主渠道,根據小學生特點,堅持近、實、趣的原則開展教育。教育內容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為了充分運用這套教材,提高德育實效性,我們開展最佳教案設計,課堂教學競賽等評比活動。創設樂學氛圍,落實禮儀規范訓練。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新的特點,運用多種手段,努力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將教學內容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激發學生認知愿望和興趣。使他們感到學禮儀如同玩游戲,其樂無窮。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之中。
2. 我校編寫了《學做禮儀小天使》這套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一節地方課程向學生傳授禮儀知識。全書共分四個單元:基本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交禮儀。每一個部分都有詳細的教學內容。每個知識點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于一體。教學內容通過圖片、視頻、動畫以及身邊真實的小故事展開,以童謠、小詩歌生動扼要地概述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的禮儀小節。如“學校禮儀”就從學生進入學校的著裝禮儀,師生交往語言禮儀,到行為禮儀逐一滲透,環環相扣。通過身邊真實事例的圖片、動畫展示,讓學生在讀童謠、小詩歌中記住應該怎樣做。以小、近、實、趣的原則,激發學生認知的愿望和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3. 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實施,進一步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和行為規范的訓練。利用班會、晨會、少先隊活動等加深對《小學生行為規范》的理解,時時對照,付之行動。讓每個學生充分認知:講文明懂禮貌是做人的基本素養;誠實守信是為人的基本準則;學會關愛,世界才能充滿溫暖;能合作互助,才能發揮團隊高效能。以適應充滿競爭的新時代。各班在教學中通過討論,比賽,聯系生活實際中一些倫理道德行為問題進行辨析。通過學習、對照、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守規范、講禮儀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為要求和準則。明白它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它將影響人的一生。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文明禮儀的愉快情感,給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思想基礎。
4. 把禮儀教育滲透到各門學科。在禮儀教育中,學校堅持禮儀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授課時力求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揮、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禮儀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禮儀教育的態勢。聚合禮儀教育的各種積極因素,形成和諧共振的綜合效應,使學生的禮儀意識多方面反復強化,逐步滲入靈魂深處。
二、以行為養成實踐活動為載體
習慣形成重強化?!秾W做禮儀小天使》實施的過程的基礎,是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過程。而習慣的形成又在于訓練。這個過程需要有規定和不斷地重復。對學生站、坐、寫、讀姿勢和課堂常規、禮貌用語、學生儀表衣著,按規范性要求進行反復訓練。根據學生特點,通過演小品,即興表演課堂劇,利用節日、紀念日以及地方習俗開展相應的活動,通過少先隊組織社會實踐,以訓練文明禮儀習慣,刺激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興奮而樂于參與的良好心態,使學生在樂于參與訓練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樹立表率,引領方向。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最容易且最有效的方法,是樹立榜樣。用榜樣人物的先進思想、高尚情操、優秀品質、模范行為影響學生,讓學生模仿,使養成教育形象化、具體化。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給學生一個更感性、更直觀的認知過程:名人示范:尋找學生追捧的名人偶像、道德模范等,宣傳他們的優良品行,讓學生在羨慕他們的同時深入了解他們成功背后的付出,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行而不是單純的虛榮。教師示范。抓師德形象建設,促文明施教。良好的師德形象,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只有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樹立形象,才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學生示范。結合《學做禮儀小天使》的教學,讓學生根據課文標榜的身邊好學生的做法談看法,評一評,模一模。學校還每周公布表揚一批禮儀標兵,樹立表率。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比較與模仿、自我認識、自我訓練、自我完善,促進良好文明禮儀的習慣養成。
評比促競爭。在養成教育過程中,我們著重抓住文明、健美、衛生、守紀、協作等方向加強訓練,開展“文明班”、“衛生班”、“三好學生”、“進步之星”和“禮儀標兵”等的評比活動。根據具體內容,值日師生每天評分,一周匯總公布成績,每月評比、表揚,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文明習慣的養成。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