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在本質上屬于區域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范疇之一。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國家在發展的基礎上注重協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現,促使人們將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放在同驅并駕的地位,為國家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示范和借鑒作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強化了山東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完善,為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東經濟發展及山東產業結構優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藍色經濟區 建設與發展 山東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優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度山東省人文社科聯科研課題《山東省藍色經濟區與海洋生態文明協同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4-ZZ-JG-13)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渠春霞,青島黃海學院教師,法學碩士,律師,經濟師。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094-02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現狀
1.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的提出與建設。從2011年國務院將山東藍色經濟區正式批準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今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質的提升期。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在短短幾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專家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論研究及實踐分析,這對第一個被榮升為國家戰略的山東區域經濟區的建設與健全帶來了正能量。
2.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有諸多客觀機遇,同時也面臨種種挑戰。
機遇主要體現在資源、產業、城市化等客觀基礎機遇;科學發展觀的環境機遇等。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區域邊緣化問題;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等問題。在面臨的客觀機遇和種種挑戰面前,我們的專家學者們無不一一客觀認識并積極應對,這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未來的建設和發展無疑起到了推動和示范作用并指明了方向。
(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對山東建設發展的意義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伴隨著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和政策的提出及應用,山東特有的產業結構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山東作為沿海經濟大省之一,無論從重要的經濟指標還是看其工業化進程都已基本位于全國前列,但改革開發以來產業結構低度化、區域產業結構差距較大、產業發展過度依賴工業等產業結構問題此消彼長,層出不窮。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對山東產業結構的優化及山東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機遇。
1.促進山東現代產業結構體系優化升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形成了山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內在動力和資源支撐,同時,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形勢逐步形成以生物、海洋等高端、高效、高質產業發展新思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做大做強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產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以先進產能取代落后產能,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緊抓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大力發展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精細化工等海洋開發新興產業,加強技術集成與專業分工,培植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打造帶動能力強的海洋優勢產業集群,建成集海洋科技開發和資源勘察、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和高端裝備制造于一體的全國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逐步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自主創新為基本點的產業結構。
2.推動區域經濟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的今天,我們的經濟發展導向應該投入適當的精力適應現代化人們消費需求多樣化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借鑒國內外新興服務產業發展的趨勢,加大創新力度,發掘市場行業潛力,逐步形成新興產業服務鏈。諸如節能環保業、健康服務業等,適應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生活方式變化的需要,倡導健康消費理念,培育健康服務機構,加強健康服務業管理,積極發展以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營養保健、健身休閑等為主要內容的健康服務業。
二、 山東產業結構特征及演進歷程對山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某一地區產業結構的分配或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態勢和方向。同樣,一個地區產業結構的演進和發展除了離不開該區域發展進程中的歷史要素,還需要符合世界產業結構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
(一)山東產業結構特征及演進歷程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山東產業結構顯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以改革開放為起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短短幾年,中國解決了新中國建國后三十多年來的溫飽問題,使大多數農民基本擺脫了貧困。此時山東的產業結構,與全國范圍內的產業行情基本一致,在第一產業迅速發展提升的同時,為第二、第三產業的調整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便利條件。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第二、三產業所在比重逐步上升,在改革開放政策的環境激勵和影響下,山東省在實施了基礎設施及輕紡工業優先發展、大力支持八大支柱產業等各項政策扶持的基礎上,再加上城鄉居民旺盛的消費需求,進一步刺激了第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得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九十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初期,山東的產業結構仍在發展變化中。第二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但較之前產業結構不同的是,內部結構開始優化調整,主要體現在第二產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