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尚鴻 劉光明
摘 要 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商業匯票,是由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存款人出票,向開戶銀行申請并經銀行審查同意承兌的,保證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隨著金融票據市場倍增的發展,金融技術發展、票據法律規范的滯后性日益突出,導致該類犯罪近年來呈現出偵查訴訟進退兩難的境地。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直接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維護金融秩序安全,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銀行承兌 票據中介 金融犯罪 漏洞
作者簡介:法尚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劉光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1-095-02
2004年以來,山東省基層檢察院共辦理涉及我國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節“金融詐騙罪”,共涉及37個罪名。其中,票據詐騙犯罪案件94件137人,占審查起訴金融犯罪案件總數65.9%(件比)72.2%(人比),涉案金額6350萬元,占涉案資金總額的58.3%。
一、偽造銀行承兌匯票進行票據詐騙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銀行承兌匯票詐騙犯罪呈逐年猖獗趨勢
經統計,2004年至2011年共審查起訴票據詐騙犯罪案件32件38人,2011年票據詐騙犯罪案件12件19人,2012年26件42人,2013年24件38人,2012年、2013年案件數分別比2011年上升116.7%、100%。2011年以來的三年票據詐騙案件占十年的65.9%,案件數量出現激增。我國票據法規定的票據包括匯票、本票、支票,其中使用偽造銀行承兌匯票進行抵押、貼現進行金融詐騙活動的占所有票據詐騙犯罪的73.6%,成為金融犯罪的首選。
(二)銀行承兌匯票出現高仿真度、高防偽度趨勢
近年涉案的偽造匯票案89.5%為“克隆版”的銀行承兌匯票。即犯罪嫌疑人使用與真匯票質地相似的紙張,利用掌握的較大金額的真實銀行承兌匯票,采用電子分色復制等高科技手段照原樣復制多份 “克隆版”的銀行承兌匯票,克隆票與真票同時流通,真假難辨。
(三)偽造匯票出現跨地區化、規模化趨勢
犯罪嫌疑人通過跨地區銷售克隆的銀行承兌匯票,致使該類犯罪取證難度大,難以對犯罪進行有效預防、打擊。經統計,基層院辦理的票據詐騙類犯罪中87.2%的偽造銀行承兌匯票源于金融票據經濟發達的廣東、浙江等南方省份。購買者與偽造票據的犯罪嫌疑人僅通過電話聯系,造成了案發后公安機關既無法查明上游犯罪也無法印證犯罪嫌疑人詐騙犯罪主觀故意的進退兩難局面。
(四)偽造票據呈現依托快遞公司交易的趨勢
經統計, 2012年以后辦理的克隆銀行承兌匯票詐騙犯罪案件大多通過機場快遞交易。如魏某票據詐騙案,魏某稱票據是通過廣州白云機場航空快遞至濟南遙墻國際機場。但公安機關經對所有案發時段的快遞記錄進行查詢,未發現相關快遞。機場工作人員稱快遞公司為防止小件快遞丟失,往往將大量小件快遞包裝在一個較大的快遞包裹中,在投遞過程中再重新分拆,所以查詢不到小件快遞的相關記錄,造成了的刑事證據鏈條無法彌補的缺陷。
(五)偽造匯票交易多經民間票據中介背書流轉
銀行承兌匯票具有流通性強、靈活性高的優點,可以背書轉讓,也可以申請貼現。民間票據中介在銀行承兌從出票到貼現長達六個月的過程中,長期從事銀行承兌匯票買賣,交易頻繁,交易金額巨大,交易對手不固定,轉賬交易基本上通過網上銀行進行。近三年涉案的偽造票據案件,少則經過一個民間票據中介進行背書交易,多則歷經十幾手交易,致使票據詐騙犯罪交織在正常的民間票據中介交易活動中,案發后出現無法鎖定犯罪嫌疑人或者只能全部定為犯罪嫌疑人的尷尬局面。
(六)偽造銀行承兌涉案金額大,附帶證明材料多
經統計,基層院辦理的銀行承兌匯票詐騙犯罪中,偽造銀行承兌出票行均是各地較小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在本地流轉過程中均有銀行查詢真偽證明。但銀行證明為統一格式的制式文書,證實查詢到流通票據存在,但真假自辨。
二、防范偽造銀行承兌匯票票據詐騙犯罪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銀行承兌匯票防偽和真偽查詢水平是解決真假銀行承兌匯票同時流通的當務之急
雖然央行2011年3月1日全面啟用2010版銀行承兌匯票,但銀行承兌匯票不像人民幣一樣防偽公開。因此,一是盡快研究制定銀行承兌匯票的防偽公開制度,加強金融票據的防偽性能、防偽印制技術、防偽檢測技術,保證票據的流通和安全使用。二是由中央人民銀行牽頭組織建立銀行業智能識別預警系統。利用網絡技術建立票據數據查詢中心,存放各商業銀行簽開票據的各種要素及圖像,將各商業銀行與企業納入到系統中來,既可以解決銀行承兌匯票真假識別問題,又能降低業務風險,同時可將票據背書、轉讓納入監測范圍,防止無貿易背景的票據倒買倒賣現象發生從而規范票據流轉秩序。三是設立便捷的票據查詢中心,解決金融機構之間缺乏交流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也可讓市場參與者了解票據貼現市場的及時信息。以便各金融機構能夠通過該系統迅速查詢到票據真偽,防止克隆承兌匯票同時流通的現狀。
(二)嚴格快遞行業快遞物品檢視制度,逐步推行快遞寄送實名制是遏制犯罪分子搭乘快遞行業快車的必然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不建立或者不執行收件驗視制度,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禁止寄遞或者限制寄遞物品的規定收寄郵件、快件的……對快遞企業,郵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雖然2012年5月1日出臺的快遞服務標準已經規定寄件人拒絕檢視可不予收寄,但法律和行業標準并未強制規定快遞公司必須對包裹進行檢視。出于對公共安全和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快遞貨物進行把關,是快遞公司最基本的責任。快遞行業應當引入強制檢查、驗貨制度,要求快遞員收件時認真核查身份證件并對物品進行檢視,明確快遞公司違反規定的法律責任。公安機關與物流快遞行業應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以便第一時間發現并查處犯罪行為。同時,逐步推行寄送實名制,從根源上杜絕犯罪分子搭乘快遞行業快車。
(三)兩高應盡快完善民間票據中介的法律定位,規范相關票據流轉活動的法律保障
民間票據中介經常打著票據貼現的旗號,在一定程度上從事類似銀行的“票據貼現”行為。但民間票據中介行為本質上并不屬于法律規定的票據貼現,因為一方面買賣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未對票據的基礎權利進行改變,也未改變票據流通性,另一方面央行在1998年《關于銀行承兌匯票效力問題的答復》中明確指出如貼現人支付了票據貼現款,給付了相應的對價,且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應取得票據權利,雖然銀行在票據貼現業務上有國家賦予的專營地位,但銀行和普通的票據流轉人地位一致。而“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通常專指地下錢莊業務而不包含買賣銀行承兌匯票的行為。同時《支付結算辦法》要求的支付結算是資金清算,而民間票據中介行為參與的只是票據行為的中間環節,還沒有到最后的結算環節,單純的支付行為并非是銀行和往來經濟組織之間的結算行為。故應當完善相關司法解釋,更好地明確票據中介的法律地位,規范票據中介交易行為。
(四)加強商業銀行對貼現票據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查,建立健全銀行業票據管理問責制度是防止票據詐騙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根據《票據管理實施辦法》規定,貼現銀行要對貼現票據的貿易背景真實性進行審查并要求申請企業提供合同及增值稅發票,但這種審查目前只是流于形式。貼現銀行無明確查詢增值稅發票真偽的渠道,且僅關注銀行承兌匯票本身的真偽,只要銀行承兌匯票真實,增值稅發票、合同等書面材料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辦理銀行承兌業務,甚至默認被票據中介包裝過的承兌匯票。因此,應當建立貼現票據的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制度,對銀行承兌匯票業務真實性、資金需求合理性、票據有效性進行詳細審查,嚴控商業銀行票據簽發這一源頭,從制度上杜絕倒賣票據行為的發生。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銀行業票據管理問責制度,規范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系統,采取多種技術措施,辨別票據真偽。針對目前犯罪嫌疑人利用假銀行承兌匯票詐騙資金活動較為猖獗的狀況,銀行業應建立獎懲激勵機制,積極利用查詢、查復手段,證實票據的真偽。對認真審核票據、堵截假票避免資金損失的,應給予相應的獎勵。
(五)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擴大票據貼現市場主體,建立健全票據專營機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需求
有計劃有步驟地吸收更多不同類型金融機構、企業加入票據貼現市場,充分發揮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網點遍布的地理布局優勢,真正落實對地方性商業銀行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進行貼現,防止為追求更高的利潤,不合理設置貼現額度甚至以信用不好不予貼現的銀行之間票據貼現市場現狀,從源頭上消除民間票據中介的存在環境。同時,建立健全票據專營機構,使持票單位因業務需要急需融資時,能及時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杜絕其尋找能為其辦理貼現的個人或票據中介這一催生票據中介因由的市場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