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平 吳委蘭
(廣東省茂名市中醫院婦產科,廣東 茂名525000)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IH)是妊娠婦女特有的常見病,其發病率在我國高達9.4%~10.4%[1],該病嚴重威脅著母嬰健康,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2],尤其是分娩的環節更是關鍵。隨著現代護理的更新,模式的轉變,多年沿襲的傳統截石位分娩的方式漸漸被打破,改良截石位分娩的方式越來越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為了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我們對單胎初產自然分娩的妊高征產婦應用改良截石位,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孕產婦326例,均為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截石位自然分娩的單胎初產妊高征產婦,均符合妊高征的診斷標準[3],年齡24~40歲,平均(30.5±8.2)歲,孕周32~41周,平均37周,排除標準:(1)有心血管、血液及泌尿系統疾病病史的產婦;(2)有引起凝血及纖溶功能改變的疾病及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產婦;(3)有頭先露以外的胎位異常、頭盆不稱等引產禁忌癥的產婦;(4)有其它合并癥的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163例和對照組163例,兩組產婦的年齡、孕齡、孕周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產婦應用改良截石位:(1)當產婦的宮口開全,進入第二產程時,產婦于產床上取半臥位,產床的背板搖高大約50°,產婦雙腿平放稍分開,此時必須嚴密觀察產程進展;(2)當自陰道口見到胎頭時,我們幫助產婦抬高雙腿,并將其雙腿置于離產床平面約高20cm的支腿架上,此步驟與傳統截石位的不同之處,關鍵在于將支腿架的托腿板旋轉180°后支托產婦小腿肌肉豐富的部位,使產婦的小腿處于近水平位,其雙足蹬在略低于支腿架的足板上著力,使雙下肢盡量屈髖并外展,指導產婦雙手握住產床手柄,讓產婦處于既舒適又便于使用產力的最佳體位。
1.2.2 對照組 產婦應用傳統截石位:當產婦的宮口開全進入第二產程時,產婦于產床上取半臥位,即是將雙腿置于支腿架上,托腿板支托產婦的大腿,托腿板關節端是對向腘窩的,雙小腿隨著重力自然下垂,膝關節彎曲大約60°,雙下肢著力于腘窩處的支腿架上。
1.3 判定標準
1.3.1 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標準[4](1)患肢局部壓痛明顯,疼痛劇烈,患肢腫脹;(2)患肢皮膚色素沉著,呈暗紅色或青紫色,溫度較健肢高;(3)Homan征、Luke’s征以及 Neuhof征等檢查呈陽性;(4)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測深靜脈腔內血流信號不顯示,提示存在血栓的征象。
1.3.2 腓總神經損傷的診斷標準[5](1)癥狀及查體:傷側小腿外側麻木、疼痛,足背第1、2趾蹼皮膚感覺減退,并出現小腿肌肉萎縮,踝關節背屈,外翻肌力減弱,腓骨小頭水平Tinel征陽性;(2)肌電圖示: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或部分損害。
1.4 觀察指標 觀察妊高征產婦產后是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腓總神經損傷。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觀察指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妊高征產婦產后觀察指標比較 例(%)
妊高征是一種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特征的多臟器受損的妊娠期常見的高危妊娠并發癥,其發生率約為10%,是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6]。妊高征是一個影響孕產婦健康的重要問題,多數產婦妊娠期出現一過性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在終止妊娠后隨之消失,故適時終止妊娠是保護妊高征產婦母嬰的有利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自然分娩的產婦通常采用截石位方式,但往往容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腓總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尤其是妊高征產婦,因此,如何預防自然分娩的妊高征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腓總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則成為婦產科臨床護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截石位是產婦自然分娩的傳統體位,然而,傳統截石位的體位擺放方法,容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腓總神經損傷及小腿筋膜腔高壓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直接威脅著產婦的生命安全,嚴重地影響產婦產后康復,因此,我們必需對沿襲多年的傳統截石位進行改良,尤其是對妊高征產婦更應實行改良截石位分娩,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妊高征產婦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3.07%,而對照組妊高征產婦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10.43%;觀察組妊高征產婦產后腓總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9.82%,而對照組妊高征產婦產后腓總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23.31%,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梢?,應用改良截石位能有效地降低妊高征產婦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及腓總神經損傷的發生率,為減少妊高征產婦產后并發癥的發生開拓了一條新的預防途徑,對促進妊高征產婦產后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筆者分析認為,一方面,供應小腿血液的腘動脈及收集小腿血液的腘靜脈在腘窩深處中線附近下降進入腘窩,而傳統截石位的擺放是將托腿板支托產婦大腿,托腿架的關節端壓在腘窩處,腘窩正好是受力點,小腿部沒有支撐物,由于重力的作用,小腿處于自然下垂位狀態,從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使局部血管內壓力持續升高,血管內膜損傷,是導致妊高征產婦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另外,妊高征產婦由于胎盤、蛻膜、羊水和胎糞能釋放出大量促凝血活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通過免疫反應激活凝血系統而促進凝血,這是導致妊高征產婦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另一個因素。另一方面,腓總神經沿股二頭肌側緣向下斜行,繞過腓骨小頭后經過腘窩,位置表淺,緊貼著骨面,且神經移動性較差,其周圍的軟組織極少,傳統截石位托腿架正好壓迫此部位,極易損傷腓總神經。然而,改良截石位是將托腿板從支托大腿改成支托小腿,使小腿由下垂變為近水平位,著力點在足板上,避免了腘窩的直接受壓,一方面小腿靜脈血液的回流通暢,使血管內壓力得以降低,從而防止血管內皮的損傷,避免妊高征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另一方面避開了托腿架對腓骨小頭的擠壓,減少托板壓迫腓總神經而造成的損傷。
綜上所述,在妊高癥產婦分娩中,改良截石位有利于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和防止腓總神經受壓,從而有效地預防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腓總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此法操作簡單易懂、安全可行,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宗瑞芳,魏紅麗.妊高征的臨床癥狀與眼底改變(附80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1,25(32):116.
[2]李小昕.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重度妊高征剖宮產術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1,24(5):3147-3148.
[3]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99.
[4]李曉東,安可英,孫國鋒,等.低分子肝素預防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研究[J].重慶醫學,2013,24(25):2964-2968.
[5]田士松,陳愛桂.踝關節扭傷后致腓總神經損傷15例臨床分析[J].河北中醫,2013,35(8):1267-1268.
[6]陳士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小板參數和凝血指標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4(5):52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