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基礎,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狀態進行科學評估,從而為語文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有效參考。基于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初中語文教師要對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較有效的做法是實施動態分層要求,兼顧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差異。
一、初中語文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分層教學是兼顧學生學習差異的有效途徑,分層教學模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改方式之一,其實施非常必要:首先,分層教學是兼顧學生差異的需要。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教師的教學活動應當有效依據這樣的客觀實際,主動適應學生的發展差異。分層模式最大限度地兼顧了從優秀生到學困生等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其次,分層教學是激發學習熱情的需要。分層教學應最大限度地兼顧學生語文學習中的差異性,以不同難度系數的目標要求引導他們主動深入開展學習,中后位置學生的學習目標明顯低于優秀生,難度系數低的目標要求與他們的學習狀況較吻合,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另外,分層教學是提高教學成效的需要。分層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滿熱情投入學習活動中,有助于整體教學成效的提高。
二、初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實施要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潛心研究學生的特點,充分優化教學環節,筆者在教學中著力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全面評估學生狀態,科學安排分層人員。實施分層教學首先要科學分層,筆者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評估,不是以某一次考試的成績作為分層的依據,而是結合學生一段時期以來的語文學習情況,包括卷面測試成績、能力考核等第、學習情感態度等各方面因素,對學生做出語文學習狀態方面的綜合評估,以較客觀全面地體現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水平。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更客觀、準確、最大限度地保障分層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在具體層級安排上,筆者將學生分為四個層級左右,為具體為優秀、良好、中等和一般,便于組織開展相應的活動。
2.制定分層教學目標,體現層級的不同要求。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性目標、能力性目標和情感性目標三個部分,對于各層級學生而言,情感性目標是統一的,分層的差異在于知識性目標和能力型目標兩個方面。對于優秀生而言,知識的掌握難度、能力培養要求應當適當提高,以保證他們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探究的狀態,以免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對于學困生傾向于基礎知識與能力要求,與其他層級的學生體現較明顯的差異性,以避免一刀切的教學要求讓這些語文學困生產生消極情感,并且過高的目標要求是這一群體無法達到的。在分層目標的制定中,教師要掌握好不同層級之間的難度系數差異,使之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相吻合。
3.科學組織實施教學,兼顧學生的整體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應當將其目標要求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要抓住課堂教學環節。要在課堂中著眼整體效果,既要關注學困生又要關注優秀生、中等生。在教學中,筆者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載體,組織不同層級的學生有效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在提問互動環節,深奧的問題應當由優秀生回答,或者由優秀生在小組活動中向中等生、學困生講解后再由中等生、學困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則由學困生回答,以此體現這些問題對學生思維啟發及學習熱情調動方面的作用,使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有效參與,這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成效幫助較大。另外,在小組合作探究等模式教學中,筆者既兼顧了小組中不同成員的分步,又在探究題中注意了難中易搭配,從而為語文學習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作業難度有所差別,適應不同目標要求。在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環節,教師要從數量和難度兩個方面進行分層,首先在數量上,中等以上學生的數量應當高于學困生群體,在難度系數上應當體現類似的要求,保證中等以上學生的作業量和難度均要高于學困生。學困生的作業體現在基礎性知識的鞏固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方面,體現分層要求,作業設計才能更具科學性,有效發揮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另外,在課前預習作業、當堂檢測作業等內容設計上,應當體現不同的難度要求,保證每一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有效進行課前預習、當堂檢測與課后復習鞏固。
5.考核要求體現差異,激發語文學習熱情。分層目標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引領,而考試考核環節則是體現分層教學成效的重要環節。原則上,教師應當設置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卷,對中等以上學生采用正常難度的試卷,對于中等以下的學生則采取簡單化的基本試卷,也可以采取A+B的形式。A為基本型內容,B為拓展性提升內容,要求學困生只完成A卷部分內容即可,這樣的分層考核的最大優勢在于保護學困生群體的學習積極性,與不同層級學生的目標要求相一致,讓學困生擺脫卷面成績始終在班級墊底的尷尬境地,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具有顯著促進功能。
三、初中語文動態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的注意點
初中語文動態分層教學充分兼顧了學生的差異性,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學生得到了長足發展。教師在運用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營造良好氛圍。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時,要向學生全面解釋分層教學的目的意義,讓學生消除分層就是分等級的片面觀點,從而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
2.科學確定階梯。無論是分為三個層次、四個層次還是五個層次,教師都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決定,在確定層級之后要科學評估階梯之間的差距,從而為目標設定、過程組織奠定良好的基礎。
3.開展動態管理。無論分為幾個層級,層級之中的成員并非一成不變,教師應當定期進行人員調整,依據每一層面學生的考核要求進行升級或降級,以動態管理激發學生競爭的欲望。
參考文獻:
[1]王根平.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初探[J].科學教育,2011(03).
[2]盛慧.分層教學:適應性教育的藝術[J].新課程(綜合版),2010(11).
[3]林若如.分層教學不同目標的定位——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分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