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峰
摘要: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兩者是緊密相連的。山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惡化、水資源短缺、科技人才短缺、資金緊缺等問題。完善經濟市場體系,促進旅游的發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山西;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097-01
山西是污染嚴重的地方,環境污染問題在不斷惡化,導致山西地位也在嚴重下降。至今為止,山西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狀態。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山西經濟進行了具體分析,推動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
可持續發展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之間相互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行動計劃,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我國在1992年召開會議并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之后,國務院又根據我國發展情況制定了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發表了《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
(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
有利于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有效解決環境污染與能源緊張的問題,提高自然資源,促進生態抗壓力,保持經濟的增長。使我國成為民主、和諧、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二、山西經濟可持續發展
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首要工作是針對以煤為主原料型經濟的勞動密集型工業,高投入低收益經濟狀況,行業污染嚴重,以及企業對水資源的濫用等產業結構問題必須徹底調整,跳出以采煤為主原料型經濟的舊框框,大力發展由原料型經濟向科技主導型經濟轉變,解決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惡化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科教事業落后人才短缺問題;資金不足問題,實現高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三、山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解決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山西的產業結構是以高污染企業為主,造成河流全被污染,環境污染的嚴重形式,同時,因高耗水工業的發展使得水資源面臨枯竭,嚴重會影響子孫后代的生存,這樣的產業結構得不到改造的話,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生活,山西經濟必須徹底調整產業結構,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1.工礦企業必須切實實行“清潔生產”。山西地區的相關管理部門對設備陳舊落后的企業以及沒有任何發展前途的企業給予關閉,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改造,增加最新處理設備,達到國家標準0排放,無污染。
2.在全省開展造林綠化工作。對轉走的企業留下的空地進行人工造林,對嚴重污染的地區實行大片改造,尤其是道路兩邊和河流沿岸都種上一排的樹,按20-100米左右的寬度進行營造,讓所有的村莊、工廠、學校到處綠樹成蔭。使得山西的生態環境將得到根本改造,實現綠化。
(二)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
山西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方,有效解決缺水問題給山西人民的生活帶來方便。修建地下水庫,收集降水量,把洪水引進地下水庫,形成天然的大型地下水庫。在農業方面,利用噴灌滴灌技術,可以節約用水,有利農作物生長。另外,有效開展廢水處理措施,使廢水回收成為水資源再利用,也能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
(三)解決科教事業落后人才短缺問題
科技有效的發展能促進生產力。而山西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則是山西的科教事業相對落后,導致人才缺乏。在這方面,山西應對科教事業加大投資,整改高校,把低水平和專業學校合并到一起,為培養人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提高人才的科教水平。
(四)資金緊缺
經濟的發展要消耗大量的資金投入,山西本身就收入低,有些企業沒有目標的盲目投資,甚至一些領導花費上億元建設享樂用的賓館,這些腐敗工程影響資金收入。為了資金不必要的浪費,應該選好前景好的項目進行投資,應加強環境與綠化管理,改善生態環境。
四、推動旅游業是山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旅游業是世界三大產業之一,同時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來源。山西是旅游資源大省,山西的文物古跡景點極多, 山西有大量的古寺廟、壁畫、石窟等,山西還有五岳之首恒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臺山等豐富的自然景觀。都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但旅游收入卻不樂觀,造成這種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山西政府忽視旅游業,沒有將旅游業列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沒有加大投資量,旅游基礎設施落后,沒有得到及時的改善。
應當扭轉這種局面,利用山西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加大山西旅游業投入力度,改善旅游基礎設施。發展旅游區和景點,擴大規模,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利用“黃金周”假日,促進旅游的發展,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五、培育、完善經濟市場體系
完善經濟市場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全國的人力資本中,山西的人力資本開發利用最低,人力資本的配置機制不完善,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和人力資本配置的作用。構建完善的人力資本市場體系,首先優化人力資本配置時的市場運作,提高山西政府對人力資本的使用率。
由于人力資本在投資總量中不足和人力資本投資增長低于物質資本投資增長,導致在人力資本方面,山西沒有加大投資力度。山西教育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教育投資不到位,阻礙山西的教育發展,人力資本無法實行。山西地區有些人目光短淺,只注意短期效益的回報率,忽略了人力資本投資帶來的長久效益。
人力資本是推進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山西政府應該根據人力資本的現狀實施戰略,這也是促進山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以完善市場體系為基礎,提高市場的吸引力,從而擴大市場總量規模,加強市場管理。進一步發展商品市場,擴大煤炭、鋼材等商品市場規模,提高商品市場的輻射力。在城市和城鎮之間建立水果、蔬菜、牲畜等銷售市場以及服裝和生活用品等消費品市場,方便人們的生活。加強市場中的機構建設,構建完整的市場體系。
山西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根本問題,樹立科學發展觀,完善經濟市場體系,為山西走向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高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