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404)
本文以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物流信息技術專業為例,面向市場調查了青島市的35家物流單位,得出目前高校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市場對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要求,并提出一系列的專業改革建議,以期對當前我國高校物流專業的建設與市場上物流行業的良性發展有所裨益。
物流信息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校企合作
從馬云一躍成為內地首富開始,一個諺語就在民間流傳開來:“馬云背后的女人與男人們”。馬云背后的女人們是指互聯網時代網購的客戶們,而馬云背后的男人們則是那些實現網上購物到客戶手中物流人才。隨著網購大潮的風起云涌,物流人才也成為市場亟需的人才之一,而承擔培養物流人才的就是我國高校物流各類專業教育。一方面是市場對物流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高校培養的大量物流信息技術人才,這兩者之間能不能實現無縫對接,確保高校物流信息技術專業與市場上物流行業的穩定是擺在當前物流信息技術專業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1)目標定位的偏差。目前我國各類高校的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存在著“行業內就業,行業外就業”的問題,物流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很多物流心里技術專業的學生以傳統的職業心理去就業,抱著讀完大學就應該坐辦公室、當白領、拿薪水高的心態去就業,很快就不能適應行業的需要而被迫轉移行業。很多的高校專業人才畢業后發現就業行業與原有希望值不一致,這就是典型的目標定位出現偏差。
(2)教學改革不深入。通過市場調查發現,傳統的專業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不對接問題在高校物流信息技術專業比較明顯。高校專業內教學側重理論化導致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弱,與市場所需的職業標準也就是技能標準相差甚遠,高校物流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的步伐還應繼續加大。
(3)師資水平不切合市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各行各業的發展也在加快,高校教師長期處于學校之內,不能與時俱進,很難掌握到本專業內最先進的科技技術,這造成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貼近社會、不能貼近經濟,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就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4)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現在的校企合作還處于一個摸索階段,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由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連帶責任與義務尚沒有清晰的定位與劃分,這造成學校與企業不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另外,在學生的實習、見習期間,有的學校把學生交給企業,任由企業管制,最終造成學生有抱怨、企業有不滿、學校有難堪的境地。
(1)專業水平。除了專業內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企業更加希望學校能更多的引入當代案列教學,改變原有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適當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們動腦動手去解決,逐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
(2)綜合能力。通過調查發現,物流企業對物流信息技術人才具體要求除了專業內的之外,還希望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持續學習能力、良好的心態(不抱怨、不拋棄)以及一定的穩定性等等綜合能力。當然,這些綜合能力的獲與學生的課外實踐是分不開的。物流企業普遍認為:當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差,企業更加喜歡在大學期間有很多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
(1)定期把脈市場。一個學生能不能被社會認可,關鍵就在于學校有沒有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來培養學生。要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來培養學生,高校就必須時刻把脈市場,及時發現市場上行業內最先進的信息與技術,進而內化到課堂上,讓學生沒出校門,邊能掌握行業內前沿性的知識與技術。通過把脈市場,既能學到先進性的知識與技術,也能適時淘汰行業內被淘汰而專業內尚未被淘汰的知識,做到高校專業內與市場行業內的同程同步。
(2)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社會進步突飛猛進,行業發展也在風馳電掣。作為各行業提供人才的高校也需要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否則,就有可能被市場所淘汰。鑒于此,高校物流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也亟需修改。如隨著網購的迅猛發展,國內外代購也出現浪潮,對物流信息技術人才的外語水平有了新的要求,率先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調整的高校,可以培養出具備較高外語水平的物流信息技術人才,那么這所高校的物流信息技術學生就會受到市場的青睞,而一些沒有適時改變人才培養方案依舊抱殘守缺的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學生則可能容易被行業淘汰。
(3)強化教師培訓。雖然把脈了市場,也能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但這并不意味著所培養的學生能得到市場的認可,這還需要培養物流信息技術行業人才的締造者——教師。教師是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執行者,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上面已經論述高校教師長時間不接觸行業內的知識造成教學不貼近社會、不貼近經濟問題,針對這個問題,高校需要強化教師的培訓。創新教師的培訓模式,把“自我培養、政府培養、單位培養、企業培養”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師不被市場淘汰,不被行業淘汰。
(4)深入校企合作。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強化政府支持作用,保證校企合作的常態化。加強中間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為校企牽線搭橋,為主動接收物流信息技術學生的單位在稅收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給與相應優惠,促進企業吸納學生的積極性。校企合作過程中也可實現高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保證學生的未來職場規劃一步到位。只有從市場行業的角度制定出相應的物流信息技術專業課程,并納入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實現學生到員工的無縫對接。
[1]郭義祥.論構建高職高專物流人才培養新模式[J].企業家天地,2009(05).
[2]楊愛明,李方峻.湖北省高職物流專業現狀調查與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11).
[3]李文博.我國高職高專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及KAQ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4(13).
面向市場的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
程 濤,李長鵬,李維權
本文為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面向市場的物流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GW2012B22。
程濤(1981-),男,吉林白城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軟件開發,物流信息技術,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