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可純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廣大關注。通過對當前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和對策,以實現社會和諧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社會公益事業
中圖分類號:F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209-02
一、引言
企業是為了盈利而存在的社會組織,不僅需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解決企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也需要處理好與社會各方面的關系,即企業需要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但隨著“毒奶粉”、“地溝油”、“瘦肉精”等事件的出現,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社會公眾要求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呼聲此起彼伏。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要成員,企業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僅要依靠自身的技術與商品,而且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同時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是一種企業對社會利益相關者負責的做法,也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一步。但從目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來看,形勢還不容樂觀,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的建議和對策,對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問題及分析
企業作為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履行社會公德和社會責任的承擔者。目前我國在積極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企業管理者來講也應該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企業的健康良性發展對和諧社會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作為最重要的社會成員,應當承擔其應有的責任。雖然我國已涌現一大批遵守國家法規,注重企業形象,履行企業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但是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現象仍廣泛存在。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損害了利益相關者權益的現象也極為普遍。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經營者短期化行為傾向較為嚴重。過多追求企業的近期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企業的社會責任。例如,在企業商品宣傳中,通過廣告的形式向消費者和社會發布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進行消費,采取各種手段“美化”商品來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這使得企業在發展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信用問題,生產經營理念發生偏差;還有些企業不考慮環境保護而導致的外部不經濟問題等,企業的盈利是以污染環境和損害下一代人利益為代價的,從而最終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缺失。企業作為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應該通過自身的經營活動,不斷追求各種利益財富;另一方面,通過對自己擁有的財富進行分配,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和諧發展。但現實是,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主都把企業看作是其發家致富的工具,而對“家”之外的國家和社會卻顧及較少,同時對社會公益事業比較冷漠,即使捐資舉辦公益事業,其投資額占其資產的比例微乎其微,跟西方國家企業家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可以看出我國企業所有者社會責任意識觀念的淡薄。由于受傳統小農思想的影響,目前大多數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范圍往往過于狹隘,只強調對本企業所屬地域和企業員工的責任。
第三,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缺乏輿論和公眾的有效監督。近幾年來,國內的媒體和社會大眾逐漸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關注,以督促企業能夠自覺地踐行其社會責任。一般來說,大企業由于履行社會責任的狀況與企業的形象有著密切的關系,對社會的影響更大,受到社會公眾的關注會更多,一般對自身的形象也更為重視。但是我國企業在披露其社會責任信息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仍然非常有限,這樣的現狀不利于有效建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機制,也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四,政府對規范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監管工作不夠完善。我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集中表現為強制性責任沒有得到有效規范和切實履行。雖然我國政府意識到企業社會責任建設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在引導和促進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的建設中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和標準。至今為止,中國仍然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作出系統規定。對民營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產生更為直接和嚴重影響的是“執法不嚴”。同時非政府組織發展由于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還不是非常成熟,民間的力量相對薄弱,無法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推動。
三、解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存在問題的對策
第一,幫助企業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以求獲得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為了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以犧牲長期利益來滿足企業現在的經營績效。首先,企業應該樹立社會責任意識,企業對社會負有經濟責任,為社會提供大眾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同時,企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應該考慮對企業有長遠的規劃,以免企業為了眼前利益而采取短期行為。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企業,不僅需要在社會責任上有深刻的認識,要從單純的“經濟人”轉變為“社會人”,而且也要相應的協調其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之間的矛盾,在實現其短期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兼顧企業的長期社會責任。
第二,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和商業倫理方面的宣傳教育。政府必須積極推廣社會責任理念,不斷加大企業社會責任、商業倫理的宣傳培訓力度,還要依托企業和行業組織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培訓,定期地對企業負責人和員工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將企業社會責任培訓納入對企業考核制度中,不斷推進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價值觀,充分認識到社會責任內容,培育企業職工的責任意識,并以此來規范企業本身的經營管理行為。此外,政府要采取多種多樣宣傳方式,如充分利用媒體優勢和現代先進的網絡通訊技術,宣傳優秀示范企業的典型事跡,關注社會責任的熱點、難點問題,使企業與政府、社會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循環。
第三,積極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制度。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型的社會責任問題,制定具有較強操作性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對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內容、原則和方法進行規范,明確企業應該承擔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倫理責任等。在外部監督方面,充分發揮輿論和社會公眾的作用,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監督體系,通過對輿論的有效引導,形成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有效約束。
第四,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工作。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不能僅僅依靠社會道德約束,為了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的企業社會責任約束機制,政府應從維護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出臺明確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加大對損害社會利益行為的處罰力度。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制定各種引導性的政策措施,通過經濟手段來獎勵和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社會和企業的雙向共贏,比如稅收優惠、產業準入、市場機遇、融資支持、政府表彰等。
四、結論
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不斷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通過研究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有利于把握目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現狀,提高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曉丹.關于企業社會責任兩個前沿問題的思考[J]. 特區經濟,2014(1).
[2] 劉文霞.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現狀調查[J].調研世界,2013(1).
[3] 黃志峰.規范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10(3).
[4] 周 婧.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研究[J].財會研究,2010(7).
[責任編輯:胡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