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霞
(湖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湖南 長沙 410005)
顱內動脈瘤是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見的原因,動脈瘤一旦發生破裂出血的情況,使得血管痙攣的發生率變為25%~30%,導致SAH患者致殘率和病死率的不斷增高,從而嚴重地影響了預后處理[1]。因此,需要醫護人員盡早對這類患者進行有效的臨床治療,臨床上常采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進行系統的治療。本文作者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對100例采用了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治療的腦動脈瘤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成效,并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再進行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治療后,通過隨機方法將這些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3~66歲,平均年齡(44±5.2)歲;觀察組6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5±5.3)歲。兩組患者全部符合疾病納入標準,各臨床資料對比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1 治療方法:動脈瘤栓塞手術前6h持續靜脈泵入尼膜同1~2 mg/h。采用局部浸潤加神經安定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由股動脈穿刺入路,置入6F導管鞘后行全身肝素化。將6F導引導管送入患者頸內動脈巖骨段,先行載瘤動脈造影并測量動脈瘤腔大小。然后將微導管、微導絲塑形,在路徑圖指引下將微導管頭端置入動脈瘤腔內,送入微彈簧圈,使第1枚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能緊貼瘤壁充分編成筐籃狀,隨后根據殘腔大小選擇不同規格的彈簧圈,將動脈瘤致密填塞。術后撤除導管系統,必要時留置股動脈鞘管6 h。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按照普通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護理。即對患者進行各項身體指標檢查、碘過敏試驗等必要操作。時刻觀察患者的意識和生命體征的實際變化,確保患者的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手術結束后,需要將患者送往重癥監護病房進行全方位系統監護,患者臥床時間最少24h,禁食時間為6h,持續監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途徑進行護理,由護士長主持以及護理人員協助的情形下開展,主要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并發癥護理。
1.2.2.1 術前護理:通常在確診后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壓力比較大,這時需要護理人員及時與患者和患者家屬做好溝通交流,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做好術前的細心講解工作,介紹顱內動脈瘤栓塞手術對于治療該種疾病的特殊療效以及安全方面和風險方面,說明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處理方法,讓家屬做好心理準備,避免術后發生醫療糾紛情況。同時,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盡全力解除患者過多的緊張情緒,使患者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手術前30 min左右需要向肌內注射阿托品0.5 mg,魯米那鈉0.1g。
1.2.2.2 術中護理:醫護人員需要協助患者平臥在導管床上,同時要防止患者鞘管內血栓的形成;治療全過程保持靜脈通暢,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若發現異常情況需要進行緊急處理。動態造影觀察載瘤動脈及遠端的血流情況,有無動脈瘤破裂后形成假性動脈瘤,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1.2.2.3 術后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減少血栓形成、腦缺血等并發癥帶來的不良后果。為減輕患者疼痛,經常更換體位,按摩受壓部位,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止痛藥物。進食蔬菜、水果并加服溫和的通便藥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過度用力[3]。
1.2.2.4 并發癥護理:血栓栓塞是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最主要的并發癥。需要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嚴格治療與護理規程,以預防不良并發癥的發生,一旦出現了血栓栓塞,需要即使采取CT、DSA檢查,必要時溶栓治療[4]。臨床已知,在栓塞過程中,動脈瘤破裂是一種最為嚴重的并發癥。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是察覺破裂的最好方法,任何原因導致的血壓升高都應提高警惕。調整尼膜同泵入的劑量有利于調控血壓[5]。
1.3 統計學處理:所有的研究材料全部采用了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算資料均采用了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處理,P<0.05為差異顯著,并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治療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n,x±s)
由于經濟不斷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提高,多數人對飲食調整缺乏認識,使得腦動脈瘤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威脅了人類健康[1]。臨床上常采用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加強對治療和護理的重視度,做好防治措施。術前做好藥品和儀器的充分準備,術中醫護人員密切配合,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術后防治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做到科學性的護理是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成功的必要條件[6]。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治療滿意率均優于對照組 (P<0.05),這說明對所有的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經腦動脈瘤介入術治療時給予全方位的護理,這種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患者的恢復期,提高治療效果。術前做好藥品和儀器的充分準備,術中醫護人員密切配合,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術后防治一些并發癥的發生,做到科學性的護理是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成功的必要條件。
[1] 輔小芹;丁蓉;湯琪春;何月紅;陳茂剛;李君。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J].海南醫學.2012,11(10):21~22
[2] 李長茂.動脈瘤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31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2(30):54~54
[3] 陳宏玲;劉振川;陳明慧;韓紅星.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2,07(05):23~33
[4] 張軍艷;任玉琴;殷闖.蛛網膜下腔出血動脈瘤栓塞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05(20):28~29
[5] 羅永梅.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護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01(15):143~147
[6] 張素文.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治療蛛網膜下隙出血的護理[J].臨床醫藥實踐雜志.2012,01(1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