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顯
摘 要:不同類型的中職學校有不同性質的辦學特色。她會在某個領域某個專業上是優秀的,為不同的行業輸送合格的人才。而不同的中職學校也有不同的辦學歷史和辦學模式,有的可以穩固有序地前進,如工業學校、農業學校,而有的卻遭遇中途改制,如中師類學校。師范類中職學校占所有中職學校相當的比例,這些學校如何改革發展將影響整個中職的格局。我們河南省共有43所中師學校,均于2001年停止招生,十幾年來這些學校在曲折的探索中艱難地前行著,如何求生存,求發展,如何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筆者以宛西中專(原南陽二師)為例作以介紹,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深化 ?中職學校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212-01
實行“一體兩翼、專高互補”的雙規辦學模式、“教工強則學校強,學子成則家國成。”
1 以優質的教育戰勝生源困難
生源不足、匱乏,是中職學校面臨的嚴酷現實。國家施行了減免學費、定補生活費等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扶持了中職學校的發展。但更為主要的還是要靠學校本身優質的教育來更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而師范學校是教育母機,,被視為重中之重。中師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實行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到2000年已基本完成,許多學校經省教委評估驗收被授予“辦學水平優秀學校”。所以在中師停招后,有四個途徑可以探索著走:一是集中全力拓展豐富所有教育資源,努力創造條件,爭取升格專科。但是能實現這個夢想的師范學校少之又少。我校宛西中專是老牌師范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8年,也想爭取升專,曾于2006年集資征地57畝,試圖擴大學校發展空間,可后來領導們認識到升專渺茫且債務巨大便又放棄,把地又退還給縣里,升專路到此止住,沒有希望了。二是試辦高中,爭取生源。根據大多數初中生想上高中考大學的愿望,學校決定試辦高中。2002年開始既招普高生,又招“中轉高”學生(即中招成績稍差的學生以中專身份入學,在校學高中課程,畢業后參加高考),實行“一體兩翼、專高互補”的雙規辦學模式。三是與企業合作,開辟新的中專專業。只有解決好中專生的就業問題才能招來學生。2006年學校新領導班子上任后,調整了辦學思路,決定與海爾、華碩、人本、華必信、瑞豐激光等大型企業合作,實行企業冠名,訂單培養,按要求開設計算機、機電、數控、會計、激光技術應用等專業。學校投資千萬元建成了計算機、電工電子、車工、鉗工、激光加工等實訓室,學生在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即到企業預崗實習,成為企業員工,解決了中專生的就業問題,這是中師學校改制后所尋求的主要路徑。四是利用原有的強勢資源開辦新的王牌專業即幼師專業。學校不僅招全日制在校生,而且舉辦幼教實踐強化班對在職人員進行培訓,高質量的教學吸引了大批學生,支撐著學校的半壁江山。學校第一條路行不通,可后三條路越走越寬,逐漸擺脫了生源匱乏的尷尬局面。
2 以專業的進修加強雙師隊伍
“教工強則學校強,學子成則家國成。”學校以管理部門為主權,以開設專業為主線,以教師教學為主導,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統籌兼顧,協調運作,以收到良好效果。其中教師的作用最關鍵,建設一支配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為重要。雙師型教師要有“雙證”、“雙能力”,存在不同級別的證書與能力,專家研究指出,中職學校的“雙證”要求以兼有中級以上教師職稱和高級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為宜;中職學校的“雙能力”要求是兼有文化基礎或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教學能力為宜。
3 以多樣的出口發展學校前景
學生根據中考成績及個人的特長和興趣選報學校和專業,對于其未來的職業和工作起決定性作用。作為中職學校做到兩個“對口”即對口就業和對口所學十分重要,除了高中生能參加高考實現大學夢外,幼師生可以通過成人高考獲取學前教育專業大專文憑,最后能拿到幼師畢業證、幼師資格證、大專證、普通話等級證、就業報到證等五證,可借助學校搭建的招聘平臺自主擇業,就業率高達100%。其他專業則按企業訂單對口就業。現在對口升學條件不十分成熟,這是因為長期以來,中職與高職教育由于在培養過程中存在培養目標定位不同,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及課程標準的含糊、重復,不系統、不規范、不完善,使中高職教育的對口銜接與層次貫通始終處于探索和調整階段,盡管國家十分重視中高職的一體化辦學有利于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但由于招生考試政策的問題,如高職主要招收高中畢業的學生,招中職的很少很少。盡管現在教育行政部門允許高職學校單招中職畢業生,但還屬起步階段。如果國家能大力推行中高職辦學一體化,那將會有很多中職生能進入高職深造,來滿足部分中職生追求高層次教育的要求,會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職業技能人才的需求,會加大中職學校招生的吸引力,讓更多初中生選擇中職學校,這樣,多樣化的出口會讓中職學校的發展前景產更為廣闊。
4 以高度的職責滿足社會的需要
辦學就是培養人才,培養各行業的人才,應緊跟國家發展的需要,搞開門辦學。要依據國家教育方針,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辦好每所學校。作為中職學校要將說、學、做、教、研、產等緊密結合起來,以嚴謹的態度培養實用型專業技能人才。如近兩年我校根據社會需要與江蘇鹽城交通技師學院聯辦汽車檢測與裝修專業,與北京華唐集團合作開辦客戶信息服務專業,與鄭州銳捷集團開辦淘寶定向委培班,為農村生產服務又開辦了農業技術專業,引進先進完備的學習、工作設施,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中有長進,做中有報酬。讓學校入企業,工廠進學校,將企業理念引入校園,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相互融通融合,熏陶著學生,除了教學、實訓,學生還組織各種社團,定期進行比賽、匯報演出,活躍學習氣氛,使學生學會會學。學校近年被評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國十大創新型優秀中職學校”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成為中職教育的中堅。
參考文獻
[1] 高瑛.社會文化視域下的中國英語課堂師生協商話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 周梅.淺談英語課堂中的教與學[N].畢節日報,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