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了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重要性,探討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我國農機農藝技術,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同時,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將傳統的農藝技術與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相結合,以提高農民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收入,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主要農作物;農業機械;農藝技術;有效措施;加強融合
中圖分類號: S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33
農業是我國第一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必須加以重視和管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突破,但新的環境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滿足此要求必須不斷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樹立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國一直致力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加強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形成,為此在農業生產中必須充分發揮農業機械設備的作用,以增加農業產量,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在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應該將其與農藝技術相結合,加強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以保障主要農作物的生產質量,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1 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重要性
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加強融合,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政府也開始重視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發展,時常開展一些研討會,探討如何將代代相傳的農藝技術與當下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相結合,以充分發揮傳統農藝技術的作用,展現農業機械設備的現代化特點,從而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有利于提高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水平,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有利于增加農民生產收入,保障農民生活質量,以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有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使其達到國際化水平。
2 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技術
根據國家頒布的相關文件要求,農業相關部門必須重視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相互融合,要加強對農業機械化作業技術的管理,提高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度。要能夠對當下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技術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要統一制定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加強對農業農機農藝技術的研究,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可在農業部門中設立農機農藝綜合部門,分別由農機單位和農藝單位的技術人員所組成。在此部門中要定期開展技術交流會,一同討論和解決主要農作物的生產問題。規范技術人員的操作,嚴格按照生產流程來實施農機農藝技術,采用現代化種植模式,從而保障主要農作物的生產質量。另外,要根據農作物的品種來規定其種植間距,確定播種期,按時定量施肥,以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融合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定挑戰,需要進行系統規劃。但是與此同時,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也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可以先選擇容易控制的農作物來進行實驗,要因地制宜,以保障農作物的生產水平。
2.2 加強農業機械化管理,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
為加強融合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則必須加強對農業機械的管理,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政府要予以一定的支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加大農業技術補貼力度,并且重視對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的宣傳,使農民能夠實施保護性耕作,可優化農業資源配置。要推廣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加強對農民農機技術培訓,規范農機設備操作,以使其能夠將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有效結合,從而提高主要農作物的產量,保障其質量。
3 結語
加強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油菜和棉花等,為保障其生產質量和產量,則必須創新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技術,采用全新的生產設備,協調配合農藝技術和農業機械設備,以提高我國主要農作物的生產水平,從而為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推廣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可通過建立健全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以提高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水平。總而言之,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的融合勢在必行,必須加強管理。
參考文獻
[1] 建農.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要加強融合[J].農業裝備技術,2011,(3).
[2] 建農.加強主要農作物農機農藝技術融合[J].農業裝備技術,2011,(37).
[3] 玉米等農作物農機農藝融合的現狀與發展[J].農民科技培訓,2011,(7).
[4] 自然.農業部召開農機農藝技術融合研討會[J].農機科技推廣,2011,(4).
作者簡介:郭鳳成,本科學歷,公主嶺市懷德鎮農機技術推廣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