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鵬
(貴陽市盲聾啞學校,貴州 貴陽550001)
聾教育主要是指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1]它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2]。
貴陽市聾教育體育課程開設中關于體育專業師資、 教學設備、體育課程設置等方面是否滿足殘疾學生的需要;是否能夠達到促進殘疾學生的身心康復及提高其社會交往、適應能力;及目前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旨為促進貴陽市聾教育體育課程的發展和改革提供理論參考。
貴陽市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包括(貴陽市盲聾啞學校、清鎮市盲聾啞學校、開陽縣特殊教育學校、息烽縣盲聾啞學校、修文縣特殊教育學校)5 所具有聾教育的特殊教育學校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數理統計法以及邏輯分析法。
3.1 貴陽市5 所聾教育學校在學生調查
如表1 所知,整個貴陽市存在這生源比較集中于貴陽市盲聾啞學校,據調查所知貴陽市盲聾啞學校地處貴陽市市中心,目前學校學生人數274 人,教師80 人,占地面積6984 平方米,學校走過了60 多年的歷程,學校主要是以盲、聾兩類學生為主,并開設了盲部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聾部學前、九年制義務教育及高中和職業教育發展,所以聾學生的從幼兒到高中、職業教育,因此人數較多。其他4 所學校都只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因此學生人數相對較少。學校名稱 在校聾生人數
表1 貴陽市5 所聾教育學校在校生人數調查表
3.2 貴陽市各聾教育學校體育場地的比較
表2 貴陽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場地類型、面積統計表
由表2 可見,根據調查得出貴陽市5 所聾教育學校里面最大的學校體育場地是貴陽市盲聾啞學校,最小的在開陽特殊教育學校,把5所學校的整合相加在一起才只有3220 平方米, 連一個標準的足球場所需的占地面積都達不到。所以,限制于場地面積影響特別大,然而這在聾教育學校里存在一場多用的現象,即在籃球場上附設其它類型運動場地,使得各項體育活動只能在同一場地進行,這樣一來場地的使用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加上學校里面還存在其他殘疾類別不一樣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可見5 所聾教育學校的體育活動場地不能夠更好幫助學生及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活動。
3.3 貴陽市5 所聾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配比分析
由表2 得知,在貴陽市盲聾啞學校中體育教師的數量和教師質量是較好的,配備了1 名專科,1 名本科及2 名碩士研究生資格,而其余4 所學校的體育教師都是非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任教,這樣不利于學校在開展體育活動,及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在體育學科上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表3 貴陽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對比
4.1 相關政策不健全、落實不到實處。 據調查發現許多的相關政策和法規基本上針對普通教育學校的體育工作的而整體規劃和開展實施的, 極度缺少制定專門針對聾教育體育工作開展的政策與具體措施,導致聾教育體育建設存在著場地不足,師資配備不平衡等現象,嚴重影響特教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
4.2 特教工作的體育教育經費來源較少,分析其原因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限制了對特教學校財政撥款,造成局部聾教育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其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等現象。
4.3 體育器材、場地等嚴重匱乏。 在我國學校教育里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就有著學校場地器材缺乏。 聾教育也有著一樣的問題。 貴陽市聾教育學校現有的器材配備、 體育場地等均達不到相對應的配備標準,而且還受到空間的影響。
4.4 缺乏特教體育專業教師。 缺乏特教體育專業教師是貴陽市聾教育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我國特殊教育師資的發展瓶頸。 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學院及特教體育專業為數不多所至。 此外,學校忽視了各類特殊體育教材的引進與配置及教師對體育教學教材的研究與推廣, 是造成特教體育教學教材缺乏的又一原因。
5.1 結論
21 世紀以來,貴陽市聾教育在教育部門的領導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執行力不足,聾教育事業發展上還存在的一定不滯后,影響著聾教育學校在體育學科上的發展。 加上貴陽市聾教育主管部門的體育經費投入不足,導致場地器材不能滿足需求,和貴陽市人事勞動保障局和教育局對聾教育體育師資人才引進和招聘上還不夠加強,導致力量薄弱,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及還有非專職教師存在。
5.2 建議
(1)加強相關職能管理部門管理工作。
(2)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尋求社會力量的支持,增加資金。
(3)建議有條件的師范院校增設特殊體育教育課程,培養特教體育專業師資。
(4)建立特教體育教師培訓基地。
(5)合理規劃、布局特殊教育學校環境,改善目前聾教育體育教學大環境。
[1]王培峰.特殊教育內涵的概念分析[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11,3(1):1.
[2]叢寧麗,沈黎明,陳叢刊.成都市特殊教育體育課程開設現狀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11,9(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