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汪清縣圖書館,吉林 汪清 133200)
全國婦聯于2013年5月發布了最新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現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全部農村兒童總數的37.7%,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與2005年相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增加約242萬,總體規模擴大[1]。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給予留守兒童關愛與保護,是全社會應盡的義務。公共圖書館作為具有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教育性的機構,應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資源優勢,積極有效地為留守兒童開展特色信息服務。筆者以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從公共圖書館自身出發對留守兒童的信息服務進行了初步探析。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或國家,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由代理監護人教養或自我照顧的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據延邊州委辦公室統計,截至2011年6月,全州共有外出務工人員15萬余人,留守兒童共計51127人,在全州311754名0~18歲的未成年人中占16.40%,較2007年的31405人增長了62.76%[2]。較國內其他地區而言,延邊州留守兒童具有如下特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由于語言及交通的便利,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前往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進行出國務工。目前延邊州留守兒童數量占全州學生總數的30%以上,朝鮮族學校尤其明顯(見圖1)。

圖1 全州朝鮮族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留守兒童數據統計
眾多的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雙雙出國,不得不由他人來進行監管。據統計,延邊州內留守兒童的監護者成分復雜多樣,主要集中在父母其中一方、祖父母、親屬、學校、其他機構等,甚至有些兒童處于無人監護的放任狀態(見圖2)。

圖2 延邊州留守兒童監護者成分分布
留守兒童父母在外經濟收入較高,為了彌補缺失的親情,家長多以匯款、寄物等方式傳遞親情。留守兒童生活條件相對優越,高額的花銷以及從國外郵寄來的生活物品,無不影響留守兒童的價值觀的形成。
2.1.1 年齡要素
《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學齡前農村留守兒童(0~5歲)數量達到2342萬,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數量達到2948萬,其中小學(6~11歲)學齡階段兒童數量為1953萬,占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的32.01%,初中(12~14歲)學齡階段兒童數量達到995萬,占農村留守兒童的16.30%[3]。較之其他信息服務對象的不同,公共圖書館應針對兒童年齡層面的特點,考慮不同年齡段的信息認知度和信息需求性的區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符合年齡層次的信息服務。
2.1.2 民族要素
公共圖書館要秉承為當地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的迅速發展提供信息保障的理念,為當地的留守兒童提供切合民族意識、民族文化的信息服務,緊密圍繞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功能,為少數民族留守兒童提供多樣豐富的信息服務。培養留守兒童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從而提高留守兒童的民族凝聚力與社會責任感。
2.1.3 功能要素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應當受到全社會的特殊關愛。作為公共圖書館,應當意識到留守兒童自身存在的成長問題:親情淡漠、責任感缺失、價值觀扭曲等。在把握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豐富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積極開展對于留守兒童成長有益的信息服務活動。
2.2.1 用戶分析階段
結合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筆者試將留守兒童的需求分為4個層次。①生活需求: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呵護與關愛,親情嚴重缺失致使人格發育不健全。性格任性、偏執,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缺少及時的糾正等問題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這一隱患不僅使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被扭曲,也對社會造成了危害,影響社會治安。公共圖書館要擔當起“校外大家長”的職責,在為留守兒童服務的同時傳遞健康的身心教育。②知識需求:留守兒童監護者知識的局限性嚴重影響著留守兒童自身對于知識的熱情與渴望,家庭教育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兒童厭學、逃學甚至棄學的后果。公共圖書館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時刻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合理有效地為留守兒童進行學校之外的課程輔導,開展知識講座,豐富留守兒童課余生活,培養他們熱愛學習、肯于鉆研的好習慣。③社交需求: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的邊緣兒童同樣需要社會給予的肯定與關懷。膽怯、孤僻、抑郁等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需要在全社會的幫助下得以消除。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校際的互動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留守兒童的社會融入感,同樣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在與同齡孩子的交往過程中,自我認知與集體榮辱感將不斷加強。④自我實現需求:留守兒童同樣需要夢想,當全社會的目光集中在留守兒童自我實現的需求之上時,留守兒童對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將逐步提升。公共圖書館要為留守兒童樹立理想,讓留守兒童敢于追逐夢想,其中勇于拼搏的精神需要在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過程中逐步形成與提高。

圖3 公共圖書館對留守兒童信息服務的流程
2.2.2 信息保障階段
良好的信息服務體系需要堅實的信息服務保障機構來支持。結合當前公共圖書館現狀以及留守兒童生活特點,一個三級信息保障體系足以提升整個公共圖書館對留守兒童信息服務的保障。其中,各縣、市級公共圖書館是整個保障體系的主導力量,處于該體系的最外圍;學校圖書室位于中間層,是整個保障體系的靈活層;“農家書屋”位于中間層,是整個保障體系的拓展層。縣、市級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自身資源豐富的優勢向學校圖書室和“農家書屋”進行信息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同樣,學校圖書室與“農家書屋”也為縣、市級的公共圖書館提供了必要的補充與支持[4]。
目前我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信息需求。公共圖書館服務于社會,同時帶動校級、鄉級圖書室的業務發展現已形成規范模式。在對于留守兒童的信息服務過程中,公共圖書館要聯合學校圖書室、“農家書屋”,延伸信息服務平臺,三者聯動,充分滿足留守兒童對于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將單純的“圖書借閱”服務轉變為以書育人、以服務感化人的服務思路[5]。
2.2.3 服務拓展階段
留守兒童群體的性質決定了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方式的獨特性,留守兒童群體成分的復雜性決定了信息服務內容的多元化。因此,公共圖書館要以“健康的心理引導,健全的人格培養”為出發點開展各項信息服務活動。
在閱讀提升方面,要積極開展讀書節、閱讀競賽等讀書活動,為留守兒童制定合適的閱讀計劃,豐富留守兒童文化生活,提升留守兒童閱讀品味。公共圖書館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組織留守兒童觀看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系列電影,在重溫經典的同時提高留守兒童的愛國情操、民族意識以及社會認同感。在寒暑假期間,公共圖書館可以組織本地大學生志愿者為留守兒童提供信息服務幫助,以哥哥姐姐的身份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指導、閱讀指導、生活指導以及學習指導,充分發揮年輕人“信息咨詢員”“圖書導讀員”“網絡導航員”的優勢,與留守兒童進行全方位交流。公共圖書館也要積極收集與當地留守兒童密切相關的考試信息,詳細把握考試脈搏,為留守兒童提供備考信息。當然,作為公共圖書館不應當只局限于若干個富有主題思想的信息服務活動,要豐富思路,積極參與,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務。
筆者在吉林省延邊州留守兒童數據統計的基礎上,探索出該地區留守兒童的特點,結合其年齡要素、民族要素、功能要素構建了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流程,并分別對流程中每一階段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詳盡分析。這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而且對公共圖書館為留守兒童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流程進行了初步探索,為各地區公共圖書館對留守兒童提供信息服務這一工作內容提供了建設思路,尤其對于那些經濟條件尚可的留守兒童聚居地區的信息服務開展也發揮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1] 中國婦聯課題組.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EB/OL].(2013-05-10)[2013-07-0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05/10/t20130510_24368366.shtml.
[2] 吉林省延邊州委辦公室.關于延邊州“留守兒童”情況的調研報告[EB/OL].(2012-03-12)[2013-07-05].http://wenku.baidu.com/view/2075f31fff00bed5b9f31db6.html.
[3] 高翔.呵護留守兒童的花樣年華[N].中國紀檢監察報,2013-06-14(4).
[4] 趙日.區縣圖書館為農村少年兒童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4):114-116.
[5] 楊靖,黃京華.構建圖書館三級支撐體系提升西部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J].圖書館建設,2011(5):32-36.
[6]王世偉.關于加強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結構與布局的若干思考[J].圖書館,2008(2):5-7.
[7] 何燕.公共圖書館為農村留守兒童服務探討[J].圖書館論壇,2010(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