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農 王振蒙
(1.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1;2.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北京 100190)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文化設施,是政府實現面向廣大群眾的文化關懷、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創造的重要方式?!?〕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進一步加速,中國城市規劃面臨著比計劃經濟時代更加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矛盾。而市民的民主參與和維權意識作為推動政府改革的力量,使得新時期中國城市規劃的公共政策性獲得了重視?!?〕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發展,城市公共服務系統選址和配置優化問題越來越成為理論研究的熱點?!?〕公共圖書館是城市公共服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定科學、合理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是城市公共服務系統優化的重要方面。
服務半徑是衡量公共圖書館在物理空間上服務范圍的重要指標。根據調研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 》(以下簡稱《標準》)對各類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作了明確的規定。根據大、中、小型圖書館以讀者乘公交或騎車60分鐘、30分鐘、20分鐘可以到達為宜,確定其服務半徑分別為9km、6.5km 和 2.5km?!?〕《標準》的頒布點燃了圖情領域學者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的研究熱情,但同時應該看到,這些研究只是淺顯的引入了服務半徑這個概念,而沒有真正以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為核心主題進行深入研究。
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是指某一公共圖書館所擁有的讀者,圍繞圖書館不規律分布所覆蓋范圍,即由圖書館到所形成的不規則圖形的最大距離。但這個概念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因為在當下資源分布不均、數量不足的社會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是被倒逼形成的,是一種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概念。在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下,應當以公共圖書館最佳服務半徑作為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標準,即一所公共圖書館大多數用戶在心理上所能接受的距離的密集分布點區域,它是一個區域,而不是一個數值。這是圖書館用戶的一種心理概念,是一種人性化的概念,符合公共圖書館發展的趨勢。為方便起見,文中出現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皆指最佳服務半徑。
2.1.1 文獻計量分析。為了解該主題的研究現狀,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樣本,2014年2月26日為檢索時間,構建高級檢索式:“主題:服務半徑;學科: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檢索出40篇相關文獻。通過人工進行主題篩選,檢索出2篇密切相關文獻,發文2篇以上的作者亦沒有??梢钥闯觯槍D書館服務半徑及選址問題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對該主題的研究只是剛剛起步。
2.1.2 文獻主題分析。在40篇相關文獻中,有8篇文章集中在《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研究主題,在該主題中,大都是通過描述兩個標準的特點,引入了服務半徑這個新概念涉及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另有21篇以總分館制和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為核心主題,通過構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來論及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在密切相關的兩篇文獻中,都直接論及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其中,黃文鏑等提出了區位理論的概念,〔5〕豆洪青則對輻射半徑、輻射厚度等概念〔6〕進行描述,盡管提出來的概念不同,但都屬于現代圖書館學的研究范疇,都是從宏觀角度出發關注圖書館的服務區域與選址,從整體需要出發進行公共圖書館的物理空間設置和服務范圍規劃。

圖1 文獻年代分布
為了了解整個學科領域關于該主題的研究現狀,厘清該主題的研究在整個學科中的位置,另構建了高級檢索式:“主題:服務半徑”,于2014年2月26日,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檢索對象,共檢索出2038篇相關文獻。其中,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該主題研究文獻40篇,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40個學科中,排名18位;而該研究的前三位學科分別是:建筑科學與工程、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研究、工業經濟,表明該主題是建筑、醫學、經濟等學科的研究熱點。在整個學科中,圖情領域于該主題的研究處于邊緣地位,但同時其發展前景也非常值得期待。從圖1研究的年代分布看,該主題研究起于1962年,但直到90年代以后研究才稍有起色,至21世紀初期研究逐漸增多,在2009年到達峰頂,之后略有回落,表明1990-1999年與2000-2009年是該主題研究的主要發展階段。
可達性是指從事某項活動時到達某一空間位置的便捷度。該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為合理地調整和設計整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提供科學依據。如城市規劃學科的相關學者通過距離、時間、費用等指標計算某一綠地景觀的可達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基于網格劃分的城市公共綠地景觀可達性的計算方法,利用每個網格的道路密集度來近似地模擬交通成本的阻力?!?〕公共圖書館與綠地景觀的可達性計算可謂是如出一轍,但在借鑒外學科研究方法的同時,也要注意本學科自身的特性。另外,在運用網格法進行公共圖書館可達性計算時,可以仿照城市規劃學科提出適合公共圖書館的不同用地類型的空間阻力相對值表,方便進行標準化的量化評估。如表1:

表1 不同用地類型空間阻力的相對值
引力場的概念最先出現于物理學中,現在不僅廣泛應用于數學、天文學、建筑學、測繪學等理工領域,而且在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也有應用。文章試圖將引力場理論引入到圖書館學中以此構建圖書館宏觀建設的理論基礎。綠地景觀引力場是城市中某一綠地景觀單元或整個綠地系統對城市居民所產生的引力大小,或者說是城市綠地系統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能力的大小或潛力。景觀引力場實際上也反映了景觀克服某種水平運動過程中的景觀阻力,主要用來研究物種在穿越異質景觀時所克服的累計阻力。〔8〕該定律不僅適用于綠地景觀,同樣也適用于作為文化景觀的公共圖書館,即圖書館引力場是城市中某一公共圖書館對城市居民所產生的引力的大小,實際反映了公共圖書館克服某種水平運動中的景觀阻力,既包括異質景觀的阻力也包括同質景觀的阻力。所以該定律是研究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的理論基石之一。
城市斷裂點理論〔9〕被廣泛用來確定城市的空間影響范圍和城市經濟區的劃分,由康維斯 (P.Converse)于1949年對賴利(W.J.Reilly)的零售引力規律加以發展而得。該理論認為,一個城市對周圍地區的吸引力,與它的規模成正比,與它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0〕作為物質實體的一種,該理論同樣適用于公共圖書館,即一所公共圖書館對周圍讀者的吸引力,與它的服務能力成正比,與它的距離成反比。它也組成了研究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的理論基石之一。
地理信息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描述和應用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氣層在內)與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信息的計算機系統。它由硬件、軟件、數據和用戶有機結合而成。隨著多媒體技術、空間技術、數字測繪技術、數據倉庫技術、計算機圖形技術以及三維圖形芯片、大容量光盤技術與寬頻光纖通訊技術的突破性進展,特別是消除數據通訊瓶頸的衛星互聯網的建立,以及能夠提供接近實時對地觀測圖像的高分辨、高光譜、短周期遙感衛星的大量發射,所有這些為GIS技術的廣泛、深入應用展示了更加光明的前景?!?1〕作為城市規劃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在公共圖書館選址和測量服務半徑方面也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信息服務、文化傳播、促進社會和諧、培育信息素養、培養閱讀興趣、掃盲,〔12〕這是公共圖書館使命在理論層面的抽象化描述,而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則是處在業務實踐層面的概念,更接近公共圖書館業務服務的概念。
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項目繁多,依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分很多種。例如根據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的不同,可以將服務項目劃分為少兒服務、老年人服務、殘障人士服務、大眾性服務;按照服務的收費情況,可以劃分為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按照服務內容可以劃分為到館閱覽服務、文獻資料借還服務、網絡服務、參考咨詢服務、讀者活動服務、其他服務?!?3〕
不同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具有不同的服務半徑。通過分析公共圖書館基于不同服務功能的服務半徑,使圖書館的建設在整個城市規劃建設中能夠處于最合理的存在,進而使公共圖書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這是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空間理論研究,是圖書館學科與城市規劃學科的交叉命題。
在公共圖書館到館閱覽服務、文獻資料借還服務、網絡服務、參考咨詢服務、讀者活動服務、其他服務等6項服務功能中,不同的服務功能具有不同的服務半徑,與以上服務功能對應的服務半徑分別為到館閱覽半徑、文獻借還半徑、網絡半徑、參考咨詢半徑、讀者活動半徑。這種劃分也存在一些問題,劃分的子項之間界線區分不明確,且劃分未依據同一個標準,其中有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間交叉重疊的原因,因而不能簡單機械地將服務功能與服務半徑一一對應。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是一種以用戶為中心的空間地理概念,應該以空間距離為標準來劃分相關概念,然后再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進行對應,以空間距離為標準劃分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如表2所示。

表2 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與服務半徑
三種服務半徑之間在空間上是一種重疊擴展的關系,在邏輯上反映的是不同類型的用戶的不同需求狀態。各國根據自身的經濟、文化等狀況,劃定了適合本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但不同國家之間所劃分的服務半徑差距較大。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 》規定,根據大、中、小型館以讀者乘公交或騎車60分鐘、30分鐘、20分鐘可以到達為宜,確定其服務半徑分別為9km、6.5km和2.5km;而《威斯康星州公共圖書館標準》規定,在城市內部,駕車15分鐘內可以到達,在鄉村地區,駕車30分鐘可以到達。〔14〕國際圖聯曾經在1973年出版的《公共圖書館標準》提到:“市區內,通常須在1.5公里左右設置(圖書館)分館,在3-4公里內設置較大的圖書館”。〔15〕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主要是各國的經濟文化水平不一,因此,各國根據自身狀況,劃定了不同的服務半徑。顯然,威斯康星州是按照常態半徑來設定的,而中國則是按照偶然半徑。從偶然半徑到常態半徑標準的變化,是一個國家經濟文化發展財富積累的過程,二者并沒有優劣的問題,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應劃定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指標。
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及選址問題是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一切以用戶為中心,不僅體現在公共圖書館各項服務功能上,也要在公共圖書館宏觀建設方面有所體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及選址問題是公共圖書館宏觀建設中的關鍵問題。由于公共圖書館的選址布局涉及城市規劃設計,所以圖情領域學者要加強與相關學科學者的交流學習,不能閉門造車,同時應該認清公共圖書館在整個社會大背景下所處的地位,從整個社會的大背景來研究問題,而不能僅僅站在本學科的立場看問題。
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也缺乏相關的實證研究,只是對于公共圖書館服務半徑研究的第一步,僅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概念和理論基礎厘清,希望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一點啟示。另外,該研究在國內剛剛起步,相關研究很少,對國外研究介紹的也少,因此,國內外交流工作亟需進行。
1.王學熙.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2):82-87
2.馮健,劉玉.中國城市規劃公共政策展望.城市規劃,2008(4):33-42
3.施宏偉,王發年.基于既定能力的公共服務系統最優服務半徑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5):119-121
4.李國新.公共圖書館用地與建設標準的性質、作用和特點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1):4-10
5.黃文鏑,廖小梅,劉磊.論區域圖書館區位設置與規劃.圖書與情報,2009(6):8-13
6,10.豆洪青.公共圖書館輻射力評價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5):42 -46,79
7.張曉來.基于GIS的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研究.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8.俞孔堅,段鐵武,李迪華等.景觀可達性作為衡量城市綠地系統功能指標的評價方法與案.城市規劃,1999(8):8-11
9.閆衛陽,秦耀辰,郭慶勝等.城市斷裂點理論的驗證、擴展及應用.人文地理,2004(2):12-16
11.毛志紅.地理信息系統(GIS)發展趨勢綜述.城市勘測,2002(1):25-28
12.于良芝.公共圖書館存在的理由:來自圖書館使命的注解.圖書與情報,2007(1):1-9
13.蔡冰,熊劍銳,韓繼章.公共圖書館基本服務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6):75-81
14.Wisconsin Public Library Standards,Fifth Edition.〔2012 -12 -28〕.http://pld.dpi.wi.gov/files/pld/pdf/standard_8.pdf
15.公共圖書館標準.劉淑蓉,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