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臺區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耕地以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為主。合理利用開發現有土地的同時,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勢頭,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耕地資源優勢,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復和提高。
關鍵詞:耕地;土壤改良;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5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臺市耕地的總體狀況
九臺區市現有各類耕地面積296萬畝,基本農田264萬畝。按照本次評價與地力調查的要求,分別將基本農田分為六個等級,其中一級地和二級地為高產基本田類型,占地面積約118萬畝,約占整個基本農田的45%;二級地和四級地為中等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約為104萬畝,約占總面積的40%;五級地和六級地為低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為43萬畝,約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15%。在低產田類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積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3.18%;在菜田中,僅有1.3%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0.04%。
表1 低產田類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統計表 ? 單位:萬畝
以上的統計數字,在全區各種農田中,中低產田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積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來,農民對耕地只是無節制的利用,不善養地,農田地力不斷減弱。
2 九臺區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現狀
全區田總面積為221萬畝,約占耕地面積的84%。在耕地基本建設上,從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來沒有明顯的變化,89%的旱田耕地沒有水灌溉條件,春季干旱季節,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達到催芽坐水種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種植面積約占68.3%,玉米種植面積大,多年連作。地里施用農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現代大型機械耕作嚴重不夠,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貧瘠板結犁底層升高,耕作層較淺,土壤變硬,耕作層土壤自我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土壤墑情差,土壤里所需養分供給能力不行。以上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區水田總計41.8萬畝,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增加了20萬畝,占全部農田總面積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設施能夠滿足水田種植。全區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勢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帶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機質含量較高、水分充足的水積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臺區種植水稻的時間不長,但經歷多年的種植過程,水田里肥力有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區的水田中低產田很少,僅占水田總面積的3.1%。中產田較多,中產田和高產田的面積各占50%。中產田面積較大是因為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沒有升溫設施,水溫不高嚴重影響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長,有機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當,造成土壤養分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離,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3 關于土壤改良的建議及對策
3.1 適當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輪作
九臺區旱田作物中以玉米為重點,多年大面積連續種植玉米造成土壤養分失衡。適當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輪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復。
3.2 增施有機肥,實現根茬還田
這樣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這個辦法對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強了土壤地力,同時提高了作物質量品質。隨著現代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農作物根茬、秸稈的數量畜禽糞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農家有機肥。
3.3 廣泛推行深耕及測土配方技術
多年來土地板結、肥力下降跟耕層淺有較大關系,耕層淺,吸收雨水能力明顯下降,土壤供應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下降。九臺區處于干旱半濕潤區域,間接性干旱影響著農業生產。推行深松深翻技術,逐漸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優化土壤的理化性狀,是九臺區旱田抗旱獲得豐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斷增加施用農家有機肥少施化肥的基礎上,根據本地的氣候特點,土壤肥力養分特點,作物生長需要的養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以減少化肥污染。
3.4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蝕
九臺區現有重度侵蝕耕地31.8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2%;中度侵蝕耕地27.9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0.6%。對于>25°的坡耕地應當退耕還林、還草;對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學規劃,采取等高起壟、增加林草(防護林)面積、修筑階梯排水蓄水溝和塘壩等水土保持措施。
作者簡介:鄭峰,本科學歷,九臺區城子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副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endprint
摘要:九臺區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耕地以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為主。合理利用開發現有土地的同時,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勢頭,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耕地資源優勢,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復和提高。
關鍵詞:耕地;土壤改良;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5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臺市耕地的總體狀況
九臺區市現有各類耕地面積296萬畝,基本農田264萬畝。按照本次評價與地力調查的要求,分別將基本農田分為六個等級,其中一級地和二級地為高產基本田類型,占地面積約118萬畝,約占整個基本農田的45%;二級地和四級地為中等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約為104萬畝,約占總面積的40%;五級地和六級地為低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為43萬畝,約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15%。在低產田類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積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3.18%;在菜田中,僅有1.3%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0.04%。
表1 低產田類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統計表 ? 單位:萬畝
以上的統計數字,在全區各種農田中,中低產田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積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來,農民對耕地只是無節制的利用,不善養地,農田地力不斷減弱。
2 九臺區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現狀
全區田總面積為221萬畝,約占耕地面積的84%。在耕地基本建設上,從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來沒有明顯的變化,89%的旱田耕地沒有水灌溉條件,春季干旱季節,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達到催芽坐水種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種植面積約占68.3%,玉米種植面積大,多年連作。地里施用農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現代大型機械耕作嚴重不夠,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貧瘠板結犁底層升高,耕作層較淺,土壤變硬,耕作層土壤自我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土壤墑情差,土壤里所需養分供給能力不行。以上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區水田總計41.8萬畝,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增加了20萬畝,占全部農田總面積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設施能夠滿足水田種植。全區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勢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帶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機質含量較高、水分充足的水積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臺區種植水稻的時間不長,但經歷多年的種植過程,水田里肥力有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區的水田中低產田很少,僅占水田總面積的3.1%。中產田較多,中產田和高產田的面積各占50%。中產田面積較大是因為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沒有升溫設施,水溫不高嚴重影響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長,有機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當,造成土壤養分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離,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3 關于土壤改良的建議及對策
3.1 適當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輪作
九臺區旱田作物中以玉米為重點,多年大面積連續種植玉米造成土壤養分失衡。適當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輪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復。
3.2 增施有機肥,實現根茬還田
這樣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這個辦法對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強了土壤地力,同時提高了作物質量品質。隨著現代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農作物根茬、秸稈的數量畜禽糞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農家有機肥。
3.3 廣泛推行深耕及測土配方技術
多年來土地板結、肥力下降跟耕層淺有較大關系,耕層淺,吸收雨水能力明顯下降,土壤供應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下降。九臺區處于干旱半濕潤區域,間接性干旱影響著農業生產。推行深松深翻技術,逐漸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優化土壤的理化性狀,是九臺區旱田抗旱獲得豐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斷增加施用農家有機肥少施化肥的基礎上,根據本地的氣候特點,土壤肥力養分特點,作物生長需要的養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以減少化肥污染。
3.4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蝕
九臺區現有重度侵蝕耕地31.8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2%;中度侵蝕耕地27.9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0.6%。對于>25°的坡耕地應當退耕還林、還草;對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學規劃,采取等高起壟、增加林草(防護林)面積、修筑階梯排水蓄水溝和塘壩等水土保持措施。
作者簡介:鄭峰,本科學歷,九臺區城子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副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endprint
摘要:九臺區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縣,耕地以較好的肥力黑土和草甸土為主。合理利用開發現有土地的同時,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改良土壤肥力,抵制土地肥力下降的勢頭,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耕地資源優勢,使耕地地力得以恢復和提高。
關鍵詞:耕地;土壤改良;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56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76
1 九臺市耕地的總體狀況
九臺區市現有各類耕地面積296萬畝,基本農田264萬畝。按照本次評價與地力調查的要求,分別將基本農田分為六個等級,其中一級地和二級地為高產基本田類型,占地面積約118萬畝,約占整個基本農田的45%;二級地和四級地為中等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約為104萬畝,約占總面積的40%;五級地和六級地為低產量田類型,占地面積為43萬畝,約占基本農田總面積的15%。在低產田類型中,旱田、水田、菜田均有,但旱田面積最大。在旱田中,有18.5%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96.78%;在水田中,有3.2%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3.18%;在菜田中,僅有1.3%是低產田,占全區低產田類型總面積的0.04%。
表1 低產田類型旱田、水田、菜田所占比例統計表 ? 單位:萬畝
以上的統計數字,在全區各種農田中,中低產田較多,尤其旱田占的面積較大。主要原因是:多年來,農民對耕地只是無節制的利用,不善養地,農田地力不斷減弱。
2 九臺區旱田和水田的土壤地力現狀
全區田總面積為221萬畝,約占耕地面積的84%。在耕地基本建設上,從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20多年來沒有明顯的變化,89%的旱田耕地沒有水灌溉條件,春季干旱季節,只有少部分旱田能用人工拉水灌,達到催芽坐水種的效果。旱田中玉米種植面積約占68.3%,玉米種植面積大,多年連作。地里施用農家肥很少,大量施用化肥。現代大型機械耕作嚴重不夠,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壤肥力貧瘠板結犁底層升高,耕作層較淺,土壤變硬,耕作層土壤自我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土壤墑情差,土壤里所需養分供給能力不行。以上諸多原因造成土壤耕作下降。
全區水田總計41.8萬畝,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時增加了20萬畝,占全部農田總面積的15.7%。水利基本灌溉設施能夠滿足水田種植。全區水田多半集中在地勢較低的江河泊渠和地帶平整的洼地附近,有機質含量較高、水分充足的水積土和草甸土多,土壤肥沃,九臺區種植水稻的時間不長,但經歷多年的種植過程,水田里肥力有較大的提高,所以,在全區的水田中低產田很少,僅占水田總面積的3.1%。中產田較多,中產田和高產田的面積各占50%。中產田面積較大是因為這些水田灌溉用的水很多是地下水源,沒有升溫設施,水溫不高嚴重影響了土里微生物和稻苗生長,有機肥用量少,化肥施用方法不得當,造成土壤養分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離,甚至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3 關于土壤改良的建議及對策
3.1 適當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輪作
九臺區旱田作物中以玉米為重點,多年大面積連續種植玉米造成土壤養分失衡。適當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實行“玉米—大豆—玉米”三年輪作,有利于玉米大豆的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恢復。
3.2 增施有機肥,實現根茬還田
這樣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這個辦法對菜田、水田、旱田都有利。不但增強了土壤地力,同時提高了作物質量品質。隨著現代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農作物根茬、秸稈的數量畜禽糞便年年增加,要充分利用農家有機肥。
3.3 廣泛推行深耕及測土配方技術
多年來土地板結、肥力下降跟耕層淺有較大關系,耕層淺,吸收雨水能力明顯下降,土壤供應水、肥、氣、熱的協調能力下降。九臺區處于干旱半濕潤區域,間接性干旱影響著農業生產。推行深松深翻技術,逐漸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優化土壤的理化性狀,是九臺區旱田抗旱獲得豐收最便捷、最有效的措施。在不斷增加施用農家有機肥少施化肥的基礎上,根據本地的氣候特點,土壤肥力養分特點,作物生長需要的養分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以減少化肥污染。
3.4 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治理土壤侵蝕
九臺區現有重度侵蝕耕地31.8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2%;中度侵蝕耕地27.9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0.6%。對于>25°的坡耕地應當退耕還林、還草;對于其他坡耕地要科學規劃,采取等高起壟、增加林草(防護林)面積、修筑階梯排水蓄水溝和塘壩等水土保持措施。
作者簡介:鄭峰,本科學歷,九臺區城子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副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技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