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陽
摘 要:初中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方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其正確理解概念,積極探究學習,形成科學的學習方式。介紹了如何學習數學概念,學會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數學,形成適合學生個體學習數學的方式。
關鍵詞:概念;探究;學習方式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要把指導學生的學習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認真備課,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步驟、有計劃的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形成一種學習習慣,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
一、數學概念的學習方法
初中數學知識中包含很多的數學概念,也有公理、定理、公式等,而概念是其他方面的基礎,是第一個要學習的。概念的學習應該采用如下幾個方面的方法:(1)仔細閱讀概念的概論,熟記名稱與符號;(2)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理解概念的特性;(3)通過例子來證實概念,理解這個所反映出的范圍;(4)把握概念后以練習來鞏固之,做到在練習中熟練運用概念;(5)把學習的概念與其他概念進行對比學習,或者與其他概念聯系起來學習,區分概念之間有什么樣的必然聯系。比如,在學習“正、負數”的內容時,那么,首先要讓學生學習正數、負數的概念,并做到熟練掌握,也可以與有理數的概念進行對比學習,在學習中,讓學生明白負數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并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有哪些數可以用負數來表示。所以,在數學課堂中,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內容,在上課之前,教師就要把這節課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事先預習,并在生活中進行考察。通過課前閱讀記住概念的正數、負數等名稱,并背誦正、負數的概念,教師再給學生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自行解決。比如,“我們把零上5℃記為+5℃,那么,如果溫度是零下5℃又如何記錄呢?”通過預習解決。這樣,等教師再上課時,學生已經了解了正、負數的問題,此時,教師的教學就輕松了許多,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鞏固知識。
二、學會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標準下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在這種學習方法下,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并進行一些如實驗、調查、操作、搜集信息等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直接獲得數學知識、技能,這種學習方法比從教師間接得來的知識記憶性更好,更能理解數學知識,并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他們的創新能力也得到相應的發展。探究性學習參與性強、問題性強、知識是開放性的,更注重知識的實踐,在實踐中得結果。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探究性學習成了學習的主流,是開展學習的重要形式。比如,在學習“圓”這一知識時,教師給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車輪不是方形、橢圓,而是圓形呢?”讓學生對這個問題加以思考,并找出生活中實際的例子,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到了激發。由于圓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他們也有一定的探究興趣,掌握知識更為方便。
三、形成個性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法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可能不一樣,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了,而另一個學生可以使用另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他們使用的方法效果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進行指導,讓他們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且效果最好。以教材為基礎,牢固掌握數學教材,把教材的語言、思想理解透,再進一步提高。有的學生只看書不做題,當做題的時候卻又記不住教材上的概念與公理等,學生把教材當成了做題的字典,這說明,他們沒有正確理解基礎知識。教師的教學要有一定的系統性,把某個知識點、某個單元、某本書的知識都要掌握起來。比如,在“反比例函數”知識點的學習中,要在閱讀時明白幾點:形如函數y=k/x(k為常數且k≠0)叫做反比例函數,括號里面為什么加上一個條件“k≠0”?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能不能反過來說呢?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有幾種?四種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擁有什么特征呢?
總之,初中數學學習需要學生自主參與,掌握數學概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認真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水平,針對他們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曹平.狠抓數學課堂教學的常規管理[J].北京教育,1994(06).
[2]薛守隊.如何創新新課改下的初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1(10).
[3]孫曉紅.對新課改下數學課堂的幾點反思[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07).
[4]秦如慶.新課改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0(05).
[5]趙亮義.新課改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科技信息,2009(21).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