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李麗 孟維超
摘 要:新興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發揮極大的影響作用。一方面,新媒體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作為一把雙刃劍,新媒體的弊端也日益凸顯。本文從客觀的角度分析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反兩方面作用,以期對高校中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新興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00-00
新興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全面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應該充分認識到以網絡為主的新興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以全新的工作方式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 以網絡為主的新興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展現的優勢。
1.1 新媒體擴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新媒體具有資源豐富、信息容量大、傳輸快捷和互動性強、覆蓋面廣、形式多樣等特點,比以往的任何一種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都有跨越性的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新媒體的技術力量、傳播平臺擴展教育內涵,拓寬教育視角??梢詮V泛吸收全世界的優秀資源,拓展搜索界限,進行吸收利用繼承創新;同時,新媒體的實時性可以使大學生隨時隨地的了解世界各地的實事,了解事實真相,通過比較去偽存真。
1.2 新媒體拉近了學校教育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
長期以來,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課堂教學為手段,以座談、討論、談心、社會實踐等為輔助手段。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存在枯燥、呆板、內容單一重復、缺乏針對性等問題,一直以來往往是投入很大,收效甚微,教育者費力不討好,學生不買賬。而以手機短信、論壇、貼吧、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因為靈活、方便、快速的特點,成為了越來越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載體。運用新媒體技術平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教育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發布,內容更加個性化,形式也更為大學生接受。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的走入學生內心,拉近了學校教育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
1.3 新媒體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長期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需要教育者與學生處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面對面溝通,信息擴散的范圍以及速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信息一級級傳遞過程中,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和衰減,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以短信、微信、QQ、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則解決了這類問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電腦的大量應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了隨時隨地化,教師可以通過群發短信、微信公眾平臺推送消息、微博關注、QQ群組討論等形式與學生實現即時的定向與互動溝通。
另一方面,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溝通,無形中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導致溝通不暢,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甚至適得其反。而新媒體的出現,對“面對面”的要求大大降低,教師與學生可以不見面就進行敞開心扉的溝通,甚至遠隔千里之外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種溝通方式,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使學生的獨立性得到了認可與滿足,提高了工作效率。
1.4 新媒體提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不再枯燥乏味,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大學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學。教學內容頁更加生動有趣,在更加直觀、更加具體、圖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教育環境中獲取教育信息,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效果更顯著。
2 新興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2.1 多元化文化思潮涌入,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有所削弱。
大學生是最敏感,最容易被鼓動的群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可塑性極強。新媒體帶來了大量多元化的文化思潮,這些信息通過QQ、微信、人人網以病毒擴散的速度在大學生中傳播,很多不健康的思想傳入大學生大腦,致使一部分人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現腐化墮落、不思進取、仇視社會,甚至做出一些過激行為,給校園安全,乃至社會的和諧穩定都帶來了很大的隱患。
2.2 新媒體的傳播特點,使負面信息廣泛傳播
由于新媒體的便捷、迅速,致使大學生接收信息的速度大大提升,同時忘卻信息的速度也大增。很多學生放棄了紙質閱讀的習慣,出現坐不住、聽不下去、心靜不下來等現象。而且由于新媒體強大的互動性嗎,很容易將負面情緒、浮躁情緒放大化,并廣泛傳播。所以就會出現一些不實言論、負面信息,甚至黃賭毒的信息在學生中傳播,產生巨大危害。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利用校園新媒體違紀、犯罪屢見不鮮。有的大學生利用手機短息考試舞弊,在校園網、社區論壇聊天發言,利用網絡發泄對社會、學校的不滿,在網上造謠、甚至中傷別人等等,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給新媒體蒙上了一層負面的罩衣。
新媒體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它的負面影響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強學習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順應信息時代變遷,尊重理解大學生的訴求,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斷創新中發展,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 張增海:《新媒體技術對當代青年學生的影響》,《采.寫.編》2010年第5期.
[2] 唐霞.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之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2).
[3] 徐振祥.新媒體的價值影響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08(08).
[4] 孫六平等.《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新聞知識》,2013年第5期,第106-1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