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濤
大學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高水平優秀人才的重擔,工程學院更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工程機械類人才。《工程機械》是工程學院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改變以及教學目標的改革,這門課程也需要進行課程改革,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養的需求。
工程機械課程教學改革問題改革方法大學是對學生進行身心塑造的大好時機,也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黃金時期,工程學院旨在為社會培養高水平的工程技師。因此,需要緊跟著市場需求以及國內外本專業的動向情況進行合理的課程教學改革,從而使專業課程更加貼合人才培養目標。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工程機械》以往的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課件不配套,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等現象,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一、《工程機械》課程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教材現狀
目前,《工程機械》課程的教材內容大多選擇一些普通的工程機械,這類教材不利于工程院校有針對性進行工程技師培養,達不到培養工程機械維修專業技師的水平,當前教材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制約著學校的人才培養:一是教材中介紹工程機械的設計維修案例、設計思路等的內容太少,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二是教材的知識點不夠具體和詳細,針對性較差,教材中對工程機械專用零部件等的設計與介紹太少,很難滿足學生對工程機械設計與維修的需求;三是教材未能及時收錄最新出現的工程機械產品以及新知識、新技術等,使得教材與本專業的動向存在一定的脫節,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機械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教材就會被淘汰,如果繼續使用老舊的教材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一些過時的東西,沒有實用性,也不利于人才培養,因此學校需要針對教材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或者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修改。
2.課件現狀
目前,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教學教學中逐步得到推廣與普及,《工程機械》課程也有自己的課件,但是相對完善、質量較高、適合《工程機械》課程教學的課件卻很少,這就需要教師自己進行制作,但同時又存在著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專業性不強、教學課件零散、系統性不強、不易于學生理解等問題,這就導致《工程機械》課程收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掌握情況不容樂觀。
3.實踐教學現狀
在《工程機械》課程教學中,教師大多固守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單一,課程教學大多采用“滿堂灌”或者“填鴨式”教學,學校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非常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工程機械》課程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其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必須要在實踐中反復練習,才能夠把教材中的知識點與實際物體聯系起來,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并提高技術操作水平。
4.課時設置現狀
《工程機械》這門專業課和其他專業課程相比,課程設置偏少。這門課程需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加深并鞏固課本知識,從而使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這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果課時數太少,會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不利于專業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
二、《工程機械》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1.加強教材建設
《工程機械》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是進行教材內容的改革,使教材內容能夠更加突出的體現學科的特色和專業性,并及時收錄最新的工程機械產品,以主流設備為主,淘汰老舊的設備以及裝置,保證教材的更新換代,使其跟上工程機械更新換代的速度。《工程機械》課程的教材內容需要充分結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本行業的市場需求等,教材可以適當簡化理論知識,不要求學生深入掌握,理解會用即可,要加強實際案例的篇幅,向學生全方位展現機械設備的設計原理、流程等。《工程機械》課程的教材體系設置應當符合大學教育的發展規律,要有助于工程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學科的自身特點,做到“圖文并茂”“以圖代文”,便于學生理解教材內容,也方便學生自學。
2.改變傳統教學思路,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工程機械》課程大多采用“滿堂灌”或者“填鴨式”教學,老師不斷地講授知識,而學生被動地接受,而且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果;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存在脫節,學生多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在實踐中得到及時的檢驗與鞏固,因此學生往往前學后忘,或者對知識一知半解,在實際應用中,學生會生搬硬套多學知識,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即使在課程結束之后,學生運用學科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依舊很弱,難以熟練掌握知識,更不用說進行創新了。因此《工程機械》課程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課程教學采用“做中學,學中做,先易后難,從小項目開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種任務驅動式或項目化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工程機械》課程需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鼓勵學生上臺發言、自主學習等,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3.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工程機械》課程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法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一是總課前的準備階段。教師要先思考學生學習這門專業課的主要目的,以實際工作需求為導向分析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并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細化,編制一個個的教學項目,并根據教學項目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來確定教學形式以及教學進度等。這樣可以打亂教材順序,在完成教學目標的時候可以重復用到某些知識點,加深學生印象,學生還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來幫助學習,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以及靈活運用等。二是每個項目課前準備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將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以及各個人手里,使其明確任務要求以及其他相關內容等。三是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會先布置好任務并交由學生按組完成,學生可以查資料、小組討論等,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咨詢老師,老師總結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授。
三、結語
大學教育與時俱進,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才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工程機械》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課,在課程改革中不僅要解決傳統的教材內容設置問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還要善于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培養并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以及對各種教學軟件的應用技術等,并加強實踐教學,從而真正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工程機械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海農,朱紅祥,周永信.改革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提高工科學生創新實踐能力[J].高教論壇,2006,(6):73-76.
[2]何克抗.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大學教學,2007,(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