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銳
目前,傳播于世界各地的新聞,90%以上由美國和西方國家媒體壟斷。多年來,西方國家主流媒體利用其輿論傳播主導權,一方面,向其他國家輸出西方價值觀,以此動搖別國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強大輿論機器,在國際上丑化別國形象,為其“改造”這些國家掃清國際輿論的障礙。從東歐劇變到“顏色革命”再到“茉莉花革命”,西方傳媒的煽惑作用雖不是決定性的,但影響卻不可低估。重點結合西方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分析,就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條件下加強輿論領域的宣傳引導工作提出對策和建議。
西方國家主流媒體負面報道對策一、西方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關注的重點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也受到境外媒體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大多數西方媒體都能恪守新聞職業道德,客觀公正地進行報道。但是,也有一些西方主流媒體秉承冷戰思維,憑借其在國際輿論領域的主導地位,熱衷于負面報道,對我國家形象帶來了消極影響。
(一)在華西方主流媒體的基本情況
2007年的一份資料顯示,當年,外國駐京新聞機構共有278家,常駐記者507人,包含48個國家和地區。按駐京新聞機構數量多少的次序排列,其所屬國家靠前的包括:美國47家、德國21家、韓國21家、日本19家、法國17家、英國16家,上述6個國家的駐京新聞機構共141家,占所有外國媒體駐京機構總數的51%,而且世界上主要的新聞媒體均位列其中,如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明鏡周刊》等。由于世界新聞輿論的導向主要受控于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在世界關注中國的過程中,中國國家形象的形成,西方國家的主流媒體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一些西方國家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的重點
近年來,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其涉華新聞報道數量和分量逐年上升。據統計,13家境外英文主流媒體(包括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經濟學家》《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衛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環球郵報》)2005年上半年涉華報道量比2001~2004年同期的平均報道量增長了21%,不僅數量增加,與中國有關的重要消息,幾乎都會在短時間內占據媒體的重要版面。“不論人們打開哪份美國報紙,幾乎每天都能讀到對中國的詳細報道、分析和評論。”
上世紀整個90年代,西方主流媒體關于中國報道總數的60%以上為負面報道。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對中國了解的日益加深,西方主流媒體關于中國客觀報道不斷增多,但總體上看,西方主流媒體涉華報道以負面報道為主的基本立場沒有大的變化。其負面報道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遷過程中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發展對世界能源需求和對全球環境的負面影響、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及民主選舉中存在的問題、中國產品安全問題、人權問題、民族矛盾、宗教問題、民生問題、敏感人物和事件等方面。為了丑化和詆毀我黨和政府的形象,這些西方主流媒體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問題,對我充滿敵視,積極搜集、傳播和報道各種負面新聞,惡意炒作新聞熱點,其目的就在于不斷激化我人民內部矛盾,攻擊我黨和政府,最終達到其遏制中國、西化演變中國的戰略圖謀。
二、西方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的特點分析
近年來,隨著“媒體政治化”現象在西方越來越普遍,出于對中國崛起壯大的防范和意識形態的偏見,出于輸出西方價值觀和西化、分化中國的戰略需要,出于對中國缺乏了解,一些受價值觀和政治背景控制的西方主流媒體“借助于經濟和技術的優勢,借助于原有語言和文化的優勢,”把自身的文化當作普遍的價值標準,利用“文化輸出的主導權,通過媒體的遠距作用,強制性的灌輸給第三世界。”從美泰玩具事件到日本毒餃子,西方和日本媒體沒有掌握全部真實資料,就第一時間定義中國玩具和食品有毒,并由此牽強地把中國產品中國制造貼上了“劣質”標簽。
近年來,在中國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中非關系等一些重要涉華問題上,一些別有用心的境外媒體記者,做了大量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報道。這說明,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西方國家中總會有一些人對中國說三道四,千方百計抹黑我國際形象。
綜上可見,雖然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長,西方媒體中對我稍有客觀和正面的報道逐年增加,但在意識形態領域,一些西方主流媒體戴“有色眼鏡”看中國的政治傾向不會變,妄圖通過媒體戰、輿論戰和信息戰抹黑中國、滯緩中國的發展的基本立場不會變。可以預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仍將面對西方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多于正面報道的局面。
三、西方主流媒體涉華負面報道的對策建議
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加速度發展的同時,諸多問題和矛盾也在加速度積累和暴露,不利因素也在加速度增長,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絕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甚或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我應高度重視媒體輿論宣傳工作,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努力創造有利于中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國際輿論環境。
(一)大力加強對外宣傳報道力度
面對西方世界強勢的話語霸權,更加有效地宣示中國的立場和觀點,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形象,必須提高對外宣傳的策略和技巧,進一步加強輿論正面宣傳引導,促進與世界各國的理解溝通,讓世界更加真實地了解和平發展的中國,更加清晰地聽到中國發出的聲音,通過信息公開有意識地引導國外媒體的報道,同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失實和惡意報道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樣才能逐步改變西方人對中國的看法,使國際輿論環境變得更客觀、更公正,也才能有效化解國際輿論對我國的誤解和敵意。
(二)建立針對突發事件的快捷暢通的信息發布機制
事實證明,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及時主動發布相關信息,往往會對負面輿論的平息產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要積極適應新時期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對“時效性、真實性、導向性、有效性”的新要求,建立針對突發事件的快捷暢通的信息發布機制,建立政府應與主流媒體之間暢通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充分運用多種媒體手段,通過信息發布有效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形成正面的輿論引導力量,防止西方主流媒體道聽途說,或造謠中傷,給事件的妥善處置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為突發事件的成功處置營造有利的輿論氛圍。
(三)依法嚴厲處置惡意采訪的境外媒體和記者
針對那些知法犯法,煽動搗亂破壞,或為恐怖分子煽風點火,或是惡意制造假新聞,造謠惑眾的西方媒體和記者,只要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法有據,就要積極運用法律手段,依法依規進行處置,向世人揭露其丑惡面目。
參考文獻:
[1]王泠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傳媒產業發展態勢[J].新聞記者,2001,(4).
[2]寧曙光.2005年上半年西方主流媒體涉華報道分析[J].國際新聞界,2005,(6).
[3]呂鴻.國家形象與傳媒導向[J].人民日報,2008-4-21.
[4]吳玫.用西方的方式反駁西方[J].環球時報,2008-4-17.
[5]青木,石伍,邵京輝.德刊嚴重妖魔化中國[J].環球時報,200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