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華
長期以來,由于家庭、學校對聾生教育的不當與不夠,也由于聾生融入社會的程度有限、社會保護的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了聾生安全意識的缺乏。教育教學中讓聾生懂得必需的安全知識和常識,學會辨別和抵制不良社會現象和違法行為,自覺地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提高聾生安全防護意識的有效手段。
聾生安全意識缺失原因措施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中小學生每年意外傷害事故死亡人數都在萬人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一個班的孩子因意外傷害事故而死于非命。面對這一驚人而慘痛的事實,保護兒童以及提高兒童的安全意識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聾生是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雖然沒有明確的資料說明在上述數據中包含了多少殘疾兒童。但近期聾人被拐、被騙出走事件,向人們敲響了警鐘:培養聾生的安全意識,提高聾生的安全能力勢在必行。
一、聾生安全隱患現狀分析
聾生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交通安全。聾生由于聽力障礙,在出行時無法像健聽人一樣耳聽八方,因此,單獨出行時安全隱患較多。二是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煤氣灶具等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這些家庭用具一旦出現故障,通常會發出異常的警示聲音,但聾生往往由于聽不到警示聲音而錯誤地判斷并繼續使用,導致事故的發生。三是體育運動、學習勞動中的安全。四是社會交往安全。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將視線投入到聾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上,他們誘惑孩子走歪門邪道,拐騙逼迫孩子進行違法犯罪,散布封建迷信和淫穢思想。
二、聾生安全意識缺乏的原因
1.家長心態影響。由于聾生自身的殘疾,家長隨之對他們抱有兩種心態,一種是愧疚,認為自己對不起孩子,是自己造成了孩子的殘疾,持這種心態的家長對孩子是百般呵護,溺愛有加,他們對孩子的一切都大包大攬,周全照顧。在這種環境下,聾生根本用不著去求助什么,學會什么,更不會想到去預防什么了;另一種心理是破罐子破摔,對孩子不聞不問,這種放任自流的態度最終導致孩子什么也不會,什么也不懂,保護自己安全的意識更是無從談起。
2.缺乏相應的教育。由于受傳統教學觀點的影響,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安全教育”成為盲點,課程設置中也沒有相關的內容。一些應知應會的安全知識,聾生卻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
3.交往常識貧乏。由于與健聽人的交流和溝通存在著很大的障礙,聾生缺乏應有的交往常識,對于會對其產生危害(或侵害)的對象不能辨別,不能獲得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安全常識,也不懂得求助的方法、手段。
4.維權意識不夠。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頒布多年,但家庭、學校、社會卻很少有人、單位或組織在切實依法保護著聾生的合法權益,真真切切地對這個弱勢群體實行著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的保護。作為家長,能盡到讓孩子懂得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怎樣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責任的也為數不多。
三、增強聾生安全意識的措施
增強聾生的安全意識,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綜合滲透的過程。在方法上要注意多種多樣,應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同時,要注重社會防護意識的推動,在實際操作中,可從如下幾方面來進行。
首先,家校合作共同培養聾生的安全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要讓聾生了解,誰都有可能遇到侵害、災害或意外傷害。我們每個人都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保護”來獲得幫助,使自己得以擺脫困境或傷害。從而不斷培養聾生的安全意識和求助意識。
其次,做好養成教育,讓聾生學會自律。在當今社會,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許多黃色的、迷信的、低級的和不健康的東西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經常與聾生一起探討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有害的,就可以慢慢地教會聾生學會辨別真偽,自覺抵制這些不健康的東西,勇敢地面對和拒絕這些危險的誘惑。如許多聾生對網頁上的電影和圖片感興趣,那么,他們都喜歡些什么樣的影片呢?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聾生喜歡一些打打殺殺的暴力片和談情說愛的言情片,如《拳霸》《兇相》《地鐵驚魂》《煙雨紅顏》等。看過之后他們就會刻意去模仿片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甚至模仿某些角色的語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教育他們,這些打打殺殺卿卿我我的鏡頭都是一些人專門虛構出來的,實際生活中并不存在,如果經常看這些影片,刻意去模仿,就會分散我們的精力,甚至會胡思亂想生出事非。在此基礎上,應有意引導他們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經典片,對學習有幫助的科教片。
第三,抓好安全教育,教給聾生必要的知識。學校應進行專門的教育,家長要利用每個孩子在身邊或在家的機會教給孩子家用電器和煤氣灶具的使用方法及步驟,如發現火情應怎樣處理,怎樣自救和求助。教給預防煤氣中毒的常識,一旦發現煤氣泄漏,又該怎樣處理。筆者曾對聾生進行過一次集體模擬測試,組織一個班的學生觀看一個電視專題節目,節目內容是一個小女孩面對自己的父母煤氣中毒的情況如何施救。當小女孩發現中毒情況時,我將節目暫停,請在場同學思考施救措施,事先經過培訓的聾生紛紛打出手語說道:“快關掉煤氣閥!打開門窗!”然后,他們又說:“打110和120求救!”而未經過培訓的聾生則茫然不知所措。這次模擬測試的內容還涉及了火災自救、遇劫自救等多個方面。
其他如交通安全、勞動安全、水電飲食和體育課中的安全等,有的需要平時和活動前加強指導,有的則需要活動過程中進行巡視指導,還有的需要家長、老師擇機隨時隨地地進行教育。平時可以定期進行一些專題教育:請交警對聾生進行法制和交通安全的宣講,把交通事故圖片展覽請進學校;請消防官兵對全體師生進行消防知識講座,進行非常狀態下的逃生演練。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聾生的安全意識和能力。
第四,分析現象,辨別真假,防止受騙上當。現在社會上有許多不法分子,他們對孩子進行利誘威逼,誘惑孩子走歪門邪道,誘惑他們賭博,強迫他們進行強買強賣,慫恿賒賬買東西,向他們散布不健康思想,拐騙在校聾生集體出走,再到社會上進行偷竊……針對這些事例,教師要幫助聾生進行分析,認清這些壞人的真實面目,要讓聾生知道,遇到這類事情,一定要多動腦子想想,絕不能輕易相信。如針對有的不法分子拐騙聾生的情況,教師和家長可以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要求聾生先義正辭嚴的加以拒絕,如果出現不法分子強行脅持時,可以大聲呼救,或者打出專門的求救手勢。
第五,提高法律意識,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家長和教師要帶領聾生一起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它法律,讓孩子明白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在這些權益受到侵害時,該怎樣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這樣做,既能提高聾生的法律意識,適應法治社會的需要,又能減少聾生走上社會以后進行違法犯罪的可能。
總之,培養、增強聾生的安全意識,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多方面協調,做到以學校為主,家庭配合,社會推動的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要以盡可能多的實際事例,以聾生樂意參與的形式,以生動靈活、豐富多樣的方法來讓聾生學會在大部分情況下如何進行安全,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聾生的安全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