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波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是競爭與合作,只有通過有效的合作,才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在新的課改要求下,教會學生如何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也是課程標準的一個要求。通過小組合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能力。本文首先介紹了小組教學模式應該注重平衡性的原則,然后詳細闡述了教學小組的建立以及流程。
中學語文課堂小組教學模式平衡性所謂課堂小組的教學模式,就是保證教學過程的全員參與、全局掌控,要求在開放性、平等性的氛圍中開展教學活動。主要的形式是學生與學生相互合作,最終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學習興趣,最大程度上挖掘并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一、建立語文課堂小組的原則
(一)構建平衡性
其一,保證每個小組內部的男女生比例協調,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其二,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搭配,確保陽光的學習氛圍。其三,小組內要有不同成績層次的學生,實現以優帶劣的目標。其四,積極進取的學生和不思進取的學生進行組合,從而做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五,課外學習資源豐富和不夠豐富的學生分在一組,從而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二)管理平衡性
其一,小組長的選定,要求其具有較高的綜合管理水平,負責小組內部的一切事物。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科優勢,確定學科組長,分別對和自己相關的學科進行學習管理。其二,小組建立起來之后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應該根據學習的內容、小組內部的學習成果進行隨時調整,其目的在于確保每個小組的資源相對平衡。
(三)展示平衡性
其一,對探討結果進行展示時,要保證每次都由不同的人員進行展示,有利于教師掌握實際的學習情況。其二,確保展示時間和空間的平衡,也就是黑板除了教師使用之外,其余部分要均衡的分到每個小組。其三,內容難度要平衡,也就是教師分配到每個小組的問題難度要適中,具有可比性,避免難易程度差別過大而引起組內矛盾。其四,課堂展示并不單獨是好學生露臉的環節,也要給成績中等和成績差的學生一定的展示機會,這樣能夠增加他們的學習成就感。
(四)評價平衡性
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才能夠有利于小組的持續發展、健康發展。在評價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相結合,同時考慮單項評價和綜合評價。舉例來說,從語文成績和學習習慣來評定,綜合明星小組是第二組;從作文成績來評定,作文明星小組是第一組;從日常課文的朗誦情況來評定,朗讀明星小組是第三組。這樣一來,每個小組都能夠有所斬獲,并且保證獎品發放到每位組員手中。這樣可以增加小組凝聚力,提高團隊合作意識。
二、語文課堂小組教學模式的建立
(一)建立合作小組
學習小組的人數在6~8人,這其中包括2名成績較好的學生、3~4名成績中等的學生,1~2名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中起到組織、引導、檢查的作用,是小組的靈魂人物。另外,建立合作小組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正確選定組長,因為組長的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組長的挑選,不一定是學習成績最好的,還應該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協調能力、組織能力。
作為小組長,每天的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檢查小組成員對新課程的預習情況和學后的知識掌握情況,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將本組內共同的疑問提出來,供大家在課堂進行討論。第二,接受教師提出的任務后,對小組進行分工,經過匯總提交統一的答案。第三,幫扶小組內部成績差的學生。
同時,為了提高小組長的工作積極性,保證能夠拔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兩點措施:第一,組長的作業采取面批的形式,加強課外閱讀量;第二,作業布置時采用分級制度,預留幾道難度較大的題目以供思考。
(二)多樣化分配任務
第一,開展以協作為目的的研究性學習。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依靠課本上的知識,還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具體來說,首先確定一個研究專題,如“漢字的美”“提高作文水平”等;然后對學生進行組內分工,搜集相關信息并整理,積極開展組內討論;最后將研究成果展示出來。
第二,開展以競爭為目的的拓展性學習。學生本來就有不甘落后的心,可以利用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來激發學生研究事物、探索未知的興趣。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可以提出“是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創造力”的觀點。將班內學生分為兩大派別,分別對自己持有的觀點收集證據和素材,經過組內討論確定發言人,然后在班級內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給口才好、比較活躍的學生機會,發揮他們的潛力。
(三)多元化評價學生
對于學習小組的教學模式,不僅評價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評價學習過程、學習小組。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要記錄他們課上的發言次數,記錄他們每一次的進步,將其作為評價小組的指標之一。總之,對學習小組的評價不能僅僅局限于學習成績一個方面,還要加上組長的協調組織能力、成員的合作意識、成績差的學生的發言次數,以及被教師表揚的次數等。多元化的評價,能夠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三、語文課堂小組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
對于課堂小組的教學方法,一般的教學流程如下:第一步,課前預習;第二步,組內探究;第三步,教師調控;第四步,課堂總結;第五步,課后復習。
在課前預習中,教師應該布置一些題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且保證題目難度適中。組內探究,就是小組成員內部進行問題的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教師調控,要求小組將各自的答案進行班級匯報,然后教師對其進行點評。這一過程中應該注意,盡量以鼓勵學生為主,做到平等交流,從而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總結環節上,可以由優等生率先進行,這樣能夠提高他們的總結歸納能力,然后教師做最后的總結。所謂課后復習,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練習題,以供學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中采用小組教學的模式,能夠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而不是傳統的教師為主體、以教為中心。對教學小組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最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莉.淺議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中導學案的設計——以蘇教版七年級為例[J].才智,2010,(11).
[2]王麗英.芻議如何提高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3]畢曉祥.摒棄低效手段實施高效教學方法——談如何組織有效語文課堂小組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
[4]李超.語文課堂小組討論的設計與實施[J].文學教育,2013,(12).
[5]余貴蘭,廖小軍.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學咨詢,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