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君
在推進教育不斷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中,學校和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只有具備多方面、多層次因素的和諧,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以生為本語文課堂教學和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目標在于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痹谕七M教育不斷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中,學校和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只有具備多方面、多層次因素的和諧,教學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理解生本,首先理解生本教育提出的“快樂、素質、成績”的教育理想??鞓穼W習,永遠是教學追求的一個理想境界,教學方法的改革,最基本的要改掉學生學習痛苦的現狀,倡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形成素質。生本教育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生本的教學方法,看重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生本實驗學校在生本教育網上發布的學生考試成績,令人驚嘆!做好生本,孩子會考試,能夠考高分。
理解生本,要理解生本教育提出的“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原則意義。尊重人是教育人的必然前提,學校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發展學生,體現其教育的本質。生本教育提出“以生為本,激揚生命”,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潛在力量,用“人的內在動力,人對成長的享受”,來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校、班級營造的陽光雨露的氛圍中,依靠生命自身的力量進步成長。
理解生本,要理解掌握生本教育提倡的一系列教學觀念。生本教育提出了具體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等,依據“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原理,郭思樂教授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生本教育還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措施,提出了“先會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不教而教”的教學方法,明確指出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強調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能力,自我開啟智慧,自我創新思維。生本教育對各學科教學提出了具體指導,如語文推動閱讀,數學抓住根本,英語形成活動,理化實踐體驗。生本不是在標新立異,而是返璞歸真,強調抓住學科本質特點實施有效教學。
一、目標定位的和諧
傳統的語文教學在定位上是以知識為本位的,即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的最終目的,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技術人員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員,顯然以知識為本位已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因此,教師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語文能力。語文教學的定位主要是培養聽、說、讀、寫能力,著力于學生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自我培養,著力于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創造精神、合作意識的自我培養,使學生成為獨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實踐下的課堂能夠較充分地完成這種定位。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學”后“教”,因此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全部由學生分組完成,要先后解決這樣幾個問題:分析任務的要求——進行詳盡的分工——查閱資料——篩選、借鑒資料——疑難質疑——課堂展示。由此流程圖,不難體會語文教學應該體現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原則,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給學生不同程度的收獲。
二、教學內容的和諧
語文教學的內容應當與現實生活相通、相融并成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思想性、審美性、價值觀要與時代生活的主導意識合拍。如教錢鐘書的《論快樂》,可先讓每個小組閱讀完文章后自己設置問題。各個小組經過精心預習和討論之后,提出很多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1.文中引用穆勒的話,將蘇格拉底和豬進行比較,這樣寫有哪些作用?
2.“有最潔白的良心與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這句話中的“效果”具體指什么?
3.“肉體減少了專制”,這句話中的“專制”有什么含義?全句是什么意思?
4.“能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一貫抱這種態度的人”是指什么人?
5.怎樣理解“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學生小組之間互相釋疑,解答。
三、教學方法和過程的和諧
語文教學方法和過程應該是一個多樣統一的和諧整體。教學內容決定著很多差異性的存在,也決定了在實際教學中不可能總是依靠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學因素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開展教學活動不可能一堂課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往往需要幾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如小組合作法、自學法、講授法、質疑法、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當然,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必須表現為協調一致才具有實際意義。
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學得”與“習得”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皩W得”重課內,主要面對教材世界,以“指導”“訓練”的方式,有計劃、步驟地培養學生學習技能。把學生“習得”延伸,面對生活世界,以“感悟”“積淀”的方式,在更廣范圍里去感知美、發現美、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語文學習過程是通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進行感悟,讓大語文觀念深入人心,注重語文和人生的關系。
四、師生關系的和諧
心理學研究表明:好的情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精神振奮,愿意學習;惡劣情緒則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使學生厭惡學習。學生的情緒與教師的態度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愛學生,學生敬教師,這是教育活動得以有效開展的前提。師生關系的和諧,是取得教學實效、體現教學魅力的重要保證。
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生本教育”的理念,除了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生命需要和尊重學生的智力之外,還要依靠學生進行管理。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變“權威型”的師生關系為“伙伴型”的平等師生關系。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
其次,教師要有洞察力。教師要知道學生的知識增長點和閃光點,明確每位學生的發展方向和潛力,按教育規律和自然規律實施教育。教師必須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思想狀況,聽取學生的意見,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教學相長”的和諧局面。
五、學習與再學習的和諧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生命性的特點。語文學習不僅僅是掌握和運用語言,還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生本教育”倡導教師的核心能力是組織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在學生的放飛中獲得自身的解放。教師還要關心學生將來再學習的情況,為終身教育打下基礎。當學生完成分組的任務后,他們從合作的經歷中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獲取知識的方法,而這正是達到了學習與再學習的和諧。
要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和諧教學還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教師只有不斷致力于語文教學的探索,才能推動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順利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