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伙亮
課程改革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堂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從用好教材,鉆研文本,聯系生活,運用媒體,教學相長等策略來實現教實效、學有效、創高效。
教材文本生活媒體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是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都必須在課堂中完成。因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一、用好教材,教學有效能力化
現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學得活潑。要做到實效有效高效,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建立符合現代教學觀的新體系,用好教材。通過對北師大版新教材使用,筆者認為,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的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
1.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新教材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教材提供了豐富的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于是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勇于去發表不同見解,充分發展個性。
2.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我們要指導學生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果。
新教材編排上聯系學生身邊有趣的事物,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形成技能技巧,體現算法多樣化,注意減少單純技能性訓練,避免了繁雜計算,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中理解、解決了問題。
二、鉆研文本,教學目標明確化
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依據。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途徑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果目標制定明確,便能發揮如下功能:對指引師生的教與學,有定向功能;對教改程序的有效進行,有控制功能;對知識與能力的雙向發展,有協調功能;對減輕學生而盲目訓練所造成的負擔,有效率功能;對教改工作的科學評價和管理,有競爭功能;對統一標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穩定功能。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可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基礎知識方面,結合直觀圖形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分數的讀法和寫法;(2)基本能力方面,能應用分數表示圖形里的陰影部分,能在圖中畫出陰影部分來表示分數,在數線上標出一定的分數;(3)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自覺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并且把這些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各項要求組成一個整體,做到在教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這樣就能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個方面得到協調發展,全面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聯系生活,教學內容情境化
新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用游戲、表演等活動將情境圖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環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
教材很多內容的呈現,都注意體現兒童的已有經驗和興趣,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將童趣引入課堂,把猜謎、故事、游戲等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練習上也重視將枯燥單一的計算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例如,一個數分別加上0,1,2,3,4的一組算式,或一個數(比4大)分別減去4,3,2,1的一組算式,我們把它做成一個塔形的蛋糕圖,每層蛋糕寫著一個算式,問學生“你想吃哪一塊呀”,算對后可以鼓勵學生:“你真棒!這塊蛋糕就送給你了!”這樣不但重視趣味性,也滲透了算法及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獲得“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每多1,得數也多1;被減數不變,減數每多1,得數就少1”的感性認識,掌握了加減法的互逆關系,這些感知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得到的。
四、運用媒體,教學手段多樣化
1.運用多媒體,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具有聲、光、形綜合表現力強,通過圖象的翻滾、閃爍、重復、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實驗教材第二冊“找規律”一課,多媒體首先展示一個動感畫面:班級開聯歡會,教室里掛著彩旗、燈籠等,小朋友們圍成一圈又唱又跳,同學們看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畫面唱起來,他們感到非常快樂,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這時,老師插入一句簡短的話:“這些小旗、小花、燈籠、小朋友的排列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你們想知道嗎?”學生響亮地回答:“想。”老師再接著說:“這就需要你們去仔細觀察。”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主動有效地學習,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有利于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數學概念、定義等知識都比較抽象,這給小學生理解、掌握帶來一定的困難,而把現代化教學引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圖象、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處理能力,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現出來,而且有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促使學生理解、把握它們的本質屬性,讓教學過程在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多,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3.運用多媒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是否有利于學生思維訓練,關鍵看教學是否突出了“過程”。引入多媒體課件,使“過程”比傳統教學展現充分。學生在快慢適宜、因人施教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維訓練,更深刻地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五、教學相長,教學方法科學化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而相互結合的活動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教法制約學法,并給課堂教學效率帶來重要影響。因此,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要科學、合理,注意體現啟發性原則、生動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
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節課中只采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并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合作、探索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自我活動、合作互補的表現機會,從而實現“教實效,學有效,創高效”的基本理念,促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
[2]任蘇民.教育與人生(葉圣陶教育論著選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7.
[3]郭慧.開放性課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學管理,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