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媛
聰慧的思維是人類智力的集中體現,是人猿相揖別的里程碑。思維閃耀出的火花,可以洞悉事物的本質,可以參透物質的秘密,還可以發現客觀的聯系。在初中學生接觸化學的起始階段,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站在學科角度用學科思維的方式來了解化學、喜愛化學、研究化學。
思維能力化學學科初中學生思維和問題解決,是21世紀教育的基石。2012年頒布的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要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形成化學的基本觀念;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初三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始階段,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都對化學學習有強烈的期待。他們希望在這門課程中了解到許多有價值的知識,更希望通過這門課程認識豐富的物質世界,增強辨識物質的能力。可是,在中考指揮棒的導向下,當前的客觀事實讓大多數教師和學生深感無奈和不安。很多教師為了應付考試,將化學知識像地理、歷史等科目的教學一樣,灌輸給學生;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也將化學學習變成了一味的死記硬背。因此,在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完成初中階段的學業,更應該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應當注重教師自我發展;教師應當成為成就自己、幸福學生的教師,而不是知識和考試的傳輸器。
一、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調查分析
1.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現狀調查
為得到比較直接和客觀的數據,筆者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選擇南通市市直某初中九年級某班級全體學生和南通市港閘區某初中九年級某班級全體學生這兩組樣本。選擇這兩組實驗樣本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這兩組樣本學生的家庭、學校、教師完全不同,在實驗中的變量因素多,實驗數據較客觀;二是這兩組樣本所在學校為聯合辦學共同體,因此可以在學校、教師即教學策略實施等變量上進行控制,以得到更為有說服力的實驗數據。此次調查通過問卷形式進行。筆者所在備課組的各位同仁一致認為,要獲取學生對化學思維認識的第一手資料,首先應該梳理一下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初步認識。學生不喜歡什么樣的化學課,喜歡什么樣的化學課;為什么有些學生在學習化學中感到困難;影響學生學好化學的因素有哪些……我們總是喜歡琢磨這樣的問題,為解答它們,教師們可謂是殫精竭慮。學生對思維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認識是模糊的。那么,怎樣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現狀呢?最終確定,對這兩組樣本的調查內容涵蓋學生對已有課型的評價、對問題的解決、對實驗的認識等幾個維度。
2.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化學之前,其實已經碰到了很多化學現象。可是學生在真正可以解答這些化學問題的初三階段又面臨著升學壓力,很多問題沒有時間仔細思考,所以在化學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比在數學和物理上困難。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有創新意識、有創新能力的跨世紀的人才已成為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
1.實驗設計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平時的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抓手是化學實驗。例如,學生在學習了《燃燒和滅火》一課后,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探討了“水下生火”這個實驗操作的注意點,并演示了實驗。學生們對老師演示的的實驗十分感興趣,在課后他們研究發現,其實要想讓水下的白磷燃燒,可以直接向水中扣入一個空的大試管,利用大試管中的空氣也能讓水下的白磷燃燒。可見,化學實驗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在課堂上“拋磚引玉”,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的創造力超乎我們想象。
2.知識整合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
初三化學最后有相當一段時間要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復習,在這個過程中,應該著力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打開一扇窗,推開一扇門。例如,本人在復習《金屬及金屬材料》這一專題時,就試著引導學生在梳理知識之后進行知識網絡化的處理。以下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片段:
……
環節3:構建網絡
師:同學們通過回顧書本,回答問題,已經激活了曾經的回憶,下面我們將本單元的知識構建成知識網絡(見圖1)。
說明: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引領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和網絡化的整理,讓學生在復習過程可以感受到知識不是零散的,而是有規律的,這樣的復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這種學習方法的滲透,也將逐步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三、初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反思啟示
1.在實踐探索中的學生成長
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大的成就感莫過于看到學生切實的進步了。本校學生在備課組精心設置的培養計劃輔導之后,參加2013年7月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初中學生CESL活動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
2.在實踐探索中的教師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為教師的發展拓展了空間,很多教師在進行了有關研究之后感慨:枯燥單調的教學在教育科研的推動下變得生動、有活力和讓人陶醉了。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師德素養、教育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成長的過程。教師要明確自身具體情況,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定位。本課題的開展促使教師們在教學時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教師們在研究本課題時,發展和修正自己的教學理念,調整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規劃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大家取得的成果也是豐富的。在輔導學生參加化學競賽時,各位教師紛紛將自己的教學心得傾囊相授,學生們在參加競賽時屢屢收獲佳績;在公開課評優課比賽中,團隊精神再次發揮作用,參賽教師捧杯凱旋;在中考成績揭曉后,同事們因為自己的辛勤勞動獲得肯定而淚灑衣襟。
教師作為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改變過去那種絕對權威的理念,應當放低身姿,傾聽學生的心聲,在教與學的有機統一中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養成。上述研究只是本人進行教育科研的初步探索,今后還應該繼續學習、繼續思考,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