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梅
數學課堂教學應把學生的主體性學習活動作為一個重要問題來研究。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數學課堂主體性教育高效教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主體性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活動組織成一個在教師激勵和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過程。主體性學習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把學習的時空讓給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使其成為展現自身學習能力的舞臺,讓學生在自我表現中處處閃爍著創造的火花。
一、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開展主體性教學
(一)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
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過程,充滿許許多多的“問號”,它們需要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生去挖掘出來,并讓大家共同分享、解決。學生會在發現、提出問題中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力、活躍的思維能力、精彩的創新意識,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質疑問難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都有“問一問”的機會。教師在學中可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多種多樣的問題,如“為什么”“還可以怎樣”“結果會怎樣”等,讓學生在質疑中充分理解與領悟知識,為進一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做充分的智力活動。
(二)讓學生充分展開創造性想象
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教師應給學生充裕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由思考。通過思考學生才能將已建構的知識進行篩選、組織、嘗試,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教學中要大力提倡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全面參與討論、同座交流、小組討論、全班研討、師生互辯,討論各自的感受,說一說各自的問題,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人人成為爭議的主角。課堂上爭論越是激烈,思維的火花就越燦爛,想象的色彩就越豐富。
(三)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針對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讓課堂教學有做、有說、有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加活動,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進行遷移,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使學生作為數學活動的實踐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與喜悅。數學主體性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能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主體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我評價,總結一下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感覺怎么樣,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地方不對。評價對象可延伸至老師、同桌、正在發言的同學、課本、作業等,評論方式可采用自評、他評、小組評、全班評、發言式評論、留言條式評論等,鼓勵學生在各種各樣的評論活動中增強勇氣、膽量、信心,掌握學習活動的整體過程及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提高,培養學生評論的技巧,增強評論的客觀性與公正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成為侃侃而談的評論家。
二、對數學主體性教學的體會
(一)改進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主體性教學的要義之一。過去的課堂教學基本上是由教師控制,一支粉筆,一本書,數學概念的介紹、公式的推導、一堂課內容的總結。大都由教師采取滿堂灌的形式硬塞給學生,即使課堂上偶爾會提出個別問題來點綴,發言權也基本被少數幾個“優等生”壟斷,大部分學生完全被動,課堂教學難以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壓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特征就是重視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充分發揮這一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應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在課堂上的作用。我認為,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要求,有的放矢,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其想象力與創造力,有效地組織起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學生的個性懷著尊敬和接受的態度,不因學生存在差異而厚此薄比,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不輕易批評,而是采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來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使之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為他們日后的深入學習和繼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無論是先進的理念還是豐富而新穎的內容,真正要在課堂上落實好就需要有適當的教學模式。為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人,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最重要。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主體空間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絡”。計算器和計算機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數學世界,它們把困難變得容易,使過去的不可行變得可行。例如,計算機能顯示和操作二維、三維的形狀復雜的數學對象,計算機提供了許多有效的途徑去表達數學思想,等等。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拓寬學生學習的方式,如通過網上交流,使合作學習富有成效,同時也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方便。因此,在數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良好個性品質。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帶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
視覺、聽覺和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與創新的能力。
總之,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思考、爭議、實踐、評論,通過自己的活動實現生動、活潑地發展,適應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