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蓉
培養學生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根據調查數據統計,初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因物理學科成績較差而導致學業不良。這類學生其本身就對物理學科存在厭倦心理,所以培養其物理學科興趣是一重點。另外,其自身學習的認知方面,即其元認知能力較差,物理知識混亂,沒有系統化結構,記憶力、作圖力、分析力等普遍偏差。針對上述情況,本文予以分析,給出教學方案,并提出解決策略。
物理教學問題解決能力教學方案策略中學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培養學生運用思維及擴展能力性質的學科,而物理學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也存在重要作用。因此,中學教學中就如何培養好學生的物理問題解決能力,便于學生奠定深層次物理學基礎。這也是本文的意義所在。
一、解析問題解決能力
教學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是指根據已學過的知識,運用自身所具備的學習技能、方案,準確把握問題與所學知識的關系,進行深度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物理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是以學生的物理元認知(即其自身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了解)為基礎的思維鍛煉活動。學生個體的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及其學習態度也成了影響物理學成績的重要因素。
二、教學方案
(一)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事物的認識傾向。在有興趣的認識探究學習中人會感到愉快,并伴有熱情,學習效益高。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學習其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并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掌握知識迅速牢靠。現今學業不良的學生,由于缺乏物理學習興趣,對物理學科厭倦抵制。根據相關調查,學生對中學物理學科缺乏興趣并產生厭倦心理普遍高于其他科目,且物理學科存在的斷層現象,學生成績參差不齊也較為明顯。因此物理學科需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成績已經成為明確的教學方向。
中學物理學科存在單調枯燥的知識學習境況,其本身的知識學習就可能會使學生厭倦。因此老師需要結合知識點與生活運用相聯系。一些調查表明物理學興趣濃厚的學生試著將物理學知識與生活進行聯系,并試著解釋思考一些生活現象。最優秀而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頓,他結合生活現象,學習、思考并發現物理學規律。其中最讓人熟知無外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源于對蘋果成熟落下的觀察思考。所以中學的物理教學復習也需要試著將物理學與生活聯系,試著讓學生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在教學中將單調脫節的物理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進而提高其物理學習興趣。
(二)實驗教學
如上所述,中學物理存在單調枯燥的特點,因此結合實際實驗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鮮明的理解,親自動手實驗更便于學生記憶。且根據調查,初中生尤為喜歡物理實驗,非常喜歡的達到97%左右。初中生對新鮮事物感到好奇,讓學生親自對物理現象探究是個極好的教學方案,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提高學習動機,還能改善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認知觀念,進而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親切感并保持好奇心。在實驗教學的方案下,學生能產生強大的學習驅動力,更好的物理學學習方法和自身實驗下的鮮明理解方式。例如,教師在教學電路并聯、串聯的相關性質定律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后讓其自身去試驗探究,這樣學生不僅好奇心得意滿足,并對這種探究結果會有更深刻的記憶。
(三)結合學生測評結果有目的性教學
在中學物理學習中,會存在學生普遍難以掌握一類知識或一章整體知識板塊的現象。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整體測評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對學生普遍差的內容、題型進行歸納總結,系統化的教學。
學生之所以存在某一章節測評成績偏差,就是因為學生在這一版塊上學習不夠深入,了解不夠透徹。若嚴重偏差,則學生在這一內容方面知識零散、混亂,在解題根本無法有效準確提取所需知識,進而解題思考點偏離或無法找到突破口。當學生存在這樣的情況時,需要重新對這一版塊內容進行系統化歸納梳理,讓學生能有明確的知識框架,從而才不會解題時思維混亂。出現這種原因也可能是這一板塊章節的知識太過抽象、難懂,難以掌握。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將所教知識點結合實際生活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好能給予鮮明生動的解釋。
針對學生某一題型普遍偏差的情況,要深度解析此類題型。學生之所以一類題型偏差是因為學生缺乏對這類問題有效準確的解決的能力。也就是說學生缺乏對這類題型的知識擴展運用技巧和經驗,沒有正確的思維運作模式、正確的思考方向。老師除了加以引導外,還需要清楚地教授自己的解題過程,以自己的思維為樣板,展現給學生明確的分析步驟、思考方向解題的突破點、思維的整體運行模式、解題的關鍵思路。必須讓學生熟悉和了解這類題的解決方法,從而讓學生培養和提高這類題目的問題解決能力。
三、教授有效的解題策略
教授學生有效的解題策略,不僅讓學生學到高效正確的解題方式,還擴展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加了學生的思考路線,從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可見,老師教授學生有效的解題策略學生可謂受益良多。下面就講解一些有效的解題策略。
(一)逆推法
其實初中的物理學知識比較淺顯,題目一般也不會很有深度、難度。面對這樣的情況,逆推法無疑是個高效而又實用的方法。所謂逆推法就是結合問題所求量開始分析、推理,最終找出和已知量并未含未知量的過程。在學生解題無法找到突破口,或思考方向錯誤無法繼續推進分析的時候,便可以試用這種逆推法,從求解量開始做起。順推法是從已知量開始做起,但學生往往在正推法中,由于未能發現相關規律或隱藏定律的運用而無法繼續推進,且正推法過程相對較為繁瑣。對于一些繁瑣,所需涉及知識太多和相關推理步驟過多而學生無法解決的題目可以教授其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當學生正推法無法推進時,逆推法也無法繼續推進時,將兩者暫時推進的結果進行整理、綜合分析,往往就能讓學生觸到未能涉及想到的層面,瞬間兩者結合起來便是一條完整的解題思考路線。所以,逆推法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提升和培養了學生的解題能力。而正推逆推的結合,無外乎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能力。
(二)結合繪圖解題
結合題目繪圖能使題目中繁瑣的各種物理量關系更清晰明了,易疏漏的知識規律更清楚地展現于圖紙上。將文字轉化成圖形的能力是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因為這樣學生會有更清楚更明確的分析條件,也容易找到題眼,更易于提取知識進行解題。在物理學中,圖行分析更能將題目情境化、形象化。在教學復習中對于不會繪圖的學生要予以重點關照,必需讓學生學會這一方法,這是物理解題的必需方法。
四、結語
中學生的物理教學和復習,問題的解決能力是關鍵,本文的教學方案和解題策略都是以問題解決能力作為提高物理學成績水平的入手點。當然還有許多方案和策略,本文就不再一一贅述。無論何種方案策略都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環境條件,本文所述的方案和策略可以說是教學必需的重點手段。
參考文獻:
[1]羅慶烜,李明芬.談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培養[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4).
[2]李菊香.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