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惠彬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從多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
作文教學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是歲月的步子,創新是時代的心音。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創新意識
(一)開源導流
“生活處處有學問”,“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常規,打開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門檻”,讓學生熱愛生活,主動、積極地觀察生活,并從中攝取、感受、領悟,讓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融合起來。如在學習課文《吆喝》之前,我就布置了任務,讓學生觀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叫賣聲、吆喝聲。等到學這一課時讓學生們模仿自己觀察到的叫賣聲。學生們爭先恐后地吆喝起來,一個比一個形象、逼真。進而很輕松地走進了課文中的北京的吆喝聲中來。如此這般,真正走進了課文,走進了生活。這樣既鍛煉了口語表達,又促進了理性思考,更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了生活中自覺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二)引進“活水”
于漪老師曾說過:要讓語文教學有活潑的生命力,須放開眼看,豎起耳朵聽,接收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讓時代活水在語文教育領域流淌?!币龑W生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讓學生閱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要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事,讓學生多讀、多看、多聽,比如當今的人口資源、環境污染、自然保護、城市建設、網絡技術等重大問題,以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都要讓他們了解。引導他們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開發和利用各種課內外教學資源,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使其身處斗室而知大千世界。
(三)營造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和“自由表達”。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對面前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驚……這種教學境界,常常體現在教師的心態和語言中。因此,作文課必須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拔馁F于真”,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就要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拓寬其思路。如利用課前五分鐘開展“你說我也說”論壇活動,讓學生就某一話題進行辯論,他們的興致都很高,每天都期待著這一時刻的到來。有時還讓學生撰寫班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培養習慣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一定要培養學生的善于感悟的習慣。感悟首先是一種境界,一種習慣,其次才談的上感悟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教師要利用或創造一切機會,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一個有思想的人。特別是對產生過強烈的觸動或震撼效應的人或事,要“腿勤心細耳聰目敏”,敏感、細心地回味,深思,并能用日記的形式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在學完魯迅先生的《雪》之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你眼中,雪有哪些特點?”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對“雪”的認識。有的說雪怯懦,有的說雪虛偽與狡猾,有的說雪輕浮與淺薄;而也有學生說雪無私無畏,甘愿犧牲等等。這樣,也就激起了學生們進一步感悟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創新能力
(一)立意深刻
“千古文章意為高”,“意尤帥也”。立意是文章的統帥與靈魂,任何一個作家都要通過他的作品傳達自己的思想、主張和見解。杜牧說:“凡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兵衛。”新奇的立意,獨特的見解,常給人以心靈的撞擊、精神的鼓舞、智慧的啟迪,深刻的立意總是迸射出奪目的思想光芒。
1.立意新
文章的“新”就是要一反傳統,敢于逆向思維,敢于異想天開,敢于反彈琵琶,獨辟蹊徑。在我進行《父親》這個作文訓練中,班上許多學生都寫了自己父親的外貌、性格特點,而且用具體事例來表現父親身上的美好品德,抒寫父親的偉大和自己對父親的熱愛。但有的學生并沒有寫自己的父親如何如何,而是謳歌了古今中外偉大父親的形象與精神,那的確是一種令人震撼的精神。這樣的立意是新奇的,是出奇制勝的,令人耳目一新的。
2.立意深
立意深,是與其他文章的立意相比較而言的。那種能“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具有“過人之處”的立意,才能稱得上是深刻的立意。因此,老師就應引導學生選擇獨特的角度來揭示事物的特征和規律,透過生活中的表層現象,抓住其本質,發現其所蘊含的真諦,從而反映生活的底蘊;同時也要勇于探索和創新,敢于標新立異,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人所難言,我所言之”。
(二)結構別致
1.選材精
材料是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準新穎恰當的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關鍵。蜂蜜之所以香甜,是因為蜜蜂采集好看的花朵。我想我們在寫作時就要像它們一樣,在占有一定數量的材料中,善于精取,提取精華,力求做到離奇巧妙,設置懸念,引人注目,從而寫出具有新意的佳作來。
2.結構巧
寫作中對主題的設置,或開篇點題,或卒章顯志,或不經意隱藏其間,制造“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效果;還有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的手法運用,或巧設懸念,使文章一波三折,波瀾叢生,跌宕起伏;或使用“龍頭”“鳳尾”等,都可以增添文章的魅力。
(三)語言優美
語言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與敗,除了鮮明高雅的靈魂,勻稱的骨架,還要有豐滿的血肉。也就是說要想寫出創新之文章還要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這就要求語言要鮮、要活。在作文中,要盡可能選擇那些具體、形象、內涵豐富、能充分調動人感官體驗的詞語來寫景狀物,如用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來細致的描繪事物的顏色、形狀、聲音、氣味等,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人入勝。此外,寫作中也要妙用修辭,妙用經典,妙用詩詞文賦中的名句,妙用歇后語、諺語、俗語、警句,這同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為文章潤色。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聯系生活,開源導流,引進活水,營造氛圍,培養習慣,并在文章的立意、結構和語言上下功夫,一定會迎來具有活力的作文創新的春天,那時,我們的作文教學真的會是生機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