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實驗教學一直是化學教學中相對薄弱的環節,特別是在一些農村中學,忽視實驗教學的現象更為嚴重。這與教師本身對實驗教學的認識及農村中學的教學設施和環境有關。要想使實驗教學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必須端正教師自身對其認識態度,在學校現有配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使實驗探究活動都能順利進行。在安排實驗活動時,要盡量為學生設置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引領學生總結歸納實驗規律,降低實驗探究的難度;適當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探究的主動性。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搞好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養成終身探究的習慣。
農村中學實驗探究生活情境發散思維一、問題的提出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教授曾說過:“學習科學后,你觀察世界的方式會全然不同,你看到的世界會更美麗。”這句話向我們闡明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的方式比認識事物本身更重要。”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也曾說過,實驗室是培養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由此可見,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和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但我們很多時候只是教給了學生化學知識,而并沒有轉化成學生的化學認識,更沒有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也沒有發展學生的認識素養。因此,我覺得實施化學實驗教學,應舍棄傳統的化學教學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必須把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放在首要的位置。挖掘和開發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作為農村中學的一線教師,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二、解決的方法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目前,在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下,很多老師總是認為做不做實驗,教學效果差不多一樣,只要讓學生記住實驗結論能得分就行了,而且這樣做也確實在短期內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中考中那么多的高分例子似乎也證實了這一觀點。但我們教師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具備了化學知識并不等同于擁有化學認識。化學知識本身是一個短暫而重要的影響;過程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意義。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可能連最常見的化學問題都不能解答的原因。
還有的老師干脆就是偷懶,怕做實驗麻煩。例如,我們的農村中學,沒有專職的實驗員準備實驗器材、上課、整理,都是一個人在忙。因此,在儀器室中,有很多儀器、藥品從沒有開封過。上課時,有實驗內容的地方就做“黑板實驗”,在黑板上畫幾個草圖,講解兩下就完事了,學生沒有親自做過實驗,只知道死記硬背書上講的實驗現象和結論,對實驗的目的、實驗的探究思路一無所知,所以,在探究方面的能力普遍較差。
2.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經過“普九”后,農村學校的化學儀器、藥品、化學實驗室都基本達標了。一般的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都有條件進行。但也有一些實驗也可能存在問題。如儀器量不夠,不符合要求等。這時就需要發揮我們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展現集體的力量。我們農村很多中學沒有實驗員,所以每次我們都堅持親自準備實驗器材和藥品,雖然工作量是加大了,但這對我們的教學還是有一定幫助的。根據實驗目的,選用合適的器材,實驗器材和藥品欠缺怎么辦?我們可以根據身邊的條件許可,在不影響直觀效果的前提下做一些改、替。
例如,在做氫氣的燃燒實驗時,由于我校沒有金屬導管,只能用玻璃管代替。學生們看到的現象就是黃色的火焰,而不是淡藍色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自己到修理部焊接了一根細導管,尖嘴部分就用圓珠筆芯代替,有了這樣的改進,學生們終于看到了氫氣燃燒發出的淡藍色火焰。
3.具體措施
(1)從生活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升入初三,學生在最初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時,都有一種望而生畏的恐懼心理,如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是一門有趣而又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學科呢,這是化學教師上好第一節化學課的關鍵,因此,在開學第一課教師可以設計幾個趣味實驗,如“點不燃的手帕”“清水變牛奶”“葡萄汁變紅酒”等。我每次也都留給他們一個課后作業: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觀察套在飲料瓶上的小氣球變化情況。很多同學回家后都興致勃勃地完成這項實驗,然后第二天向我匯報。就這樣我讓學生在開學第一天就喜歡上了化學,喜歡上了化學實驗。
(2)適當增加規律實驗,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化學教師需要有很強的教材整合能力,因為在實際教學中,教材的處理并不一定就適應我們自己的學生,滿足我們的需要。這時,我們自己就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實驗,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實驗的探索性。例如,在學習酸的化學性質時,除了教材中的實驗外,可以補充由學生分組做氧化銅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實驗,這些實驗很容易完成,并且現象明顯。這樣就與教材中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的反應實驗,有了一個有效的鏈接,能使學生理解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的規律,便于學生得到和掌握規律。總之,要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是否成功,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
(3)落實實驗預習和實驗報告
實驗課和新授課一樣,教師在課前一定要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實驗內容,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步驟及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實驗結束后,學生必須當天寫好實驗報告,統一上交。
實驗探究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學習獲得新知識,驗證鞏固原有知識,更加重要的是它還能讓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這種作用是其它教育無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胡久華.化學課程與認識素養發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