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江石
摘 要:由于時代的差異,語言的發展,現在人們使用的漢語與文言文已經有了很大的差距,這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出了巨大挑戰。在個性化學習模式的三個環節中,個人學習,讓學生通過準確朗讀,培養語感;小組學習,讓學生交流疑惑,達成共識;全班學習,讓學生思想碰撞,多元化地理解文言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歷史文化的瑰寶。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個性化學習;學習策略
文言文是全人類公認的偉大的道德智慧寶庫,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是古代文學的結晶,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新課標要求小學生通過學習課文,理解文言文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受文章的深刻道理,使學生獲得正確的人生啟發。通過反復朗讀,理解文言文的釋義,體會作者表達的主題思想。由于文言文和現代文的表達形式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對于剛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閱讀起來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隨著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實施,在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全班學習三環節中,如何才能學好小學文言文,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談論的焦點。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對小學文言文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幾點認識。
一、個人學習:準確朗讀,培養語感
在個人學習的環節中,應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意,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個人學習的環節,教師要求學生一定要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和理解文章內容,做到熟讀。
朗讀文言文要建立在熟練的基礎上,正所謂“熟讀成誦”就是這個道理。另外,朗讀還應建立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這樣,才有利于讀出文言文的感情和韻味。如,在教長春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論語〉四則》的學習中,筆者就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讀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初步感受凝結在語句中的儒家思想。在個人學習的環節中,教師要做好對個別學生的朗讀指導,細心傾聽學生在個人朗讀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指導,注意梳理學生在朗讀中出現的共性問題,為集體輔導做好準備。
二、小組學習:交流疑惑,達成共識
在小組學習環節中,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形式,交流課前所做的翻譯。教師應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進行準確翻譯。如,長春版六年級上冊中《賈島推敲》,“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可直譯為“在驢上吟詩,舉手做推敲的手勢”。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如“賈島初赴舉”中的“賈島”為人名,可不譯。又如“遂并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狈g時應在“遂”的后面將省略的“與之”補上。因為老師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翻譯和熟讀課文,所以在小組學習中不必一字一句地翻譯。只要把一些重要的字詞、特殊的句式、詞類的活用現象講解清楚,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將其疏通,個別不懂的再留待全班學習時解決,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悟性。
三、全班學習:思想碰撞,多元化地理解
在全班學習環節,對于文言文首要的還是朗讀的集體練習,但時間不可過多。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與觀點的碰撞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讓學生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理解課文也自然水到渠成。如,對《〈論語〉四則》,在加強朗讀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語句進行多元化地理解,允許學生結合現代生活進行有個性地解讀。
此外,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和興趣,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語言因素”,如人物、情節、內容、主題思想等,讓學生去復述、改寫、辯論、寫讀后感、表演等。如,學習《荊公改字》后,可讓學生講故事;在學習《賈島推敲》后,可讓學生改寫成記敘文或表演等。在學生做上述練習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加進一些課文中沒有的因素。這樣,既鞏固了對課文的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創新了文言課堂,達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對于個性化學習策略,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边@是對“因學而導”的平實概述。個性化學習策略,能給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樂學。根據不同的文言文內容,我們還要積極探索,勇于改革,掌握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就能在實踐中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充分引導學生吸收文言文這份珍貴的遺產,傳播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1]黃蘭秀.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法[J].教法研究,2013,32(128).
[2]張丹丹.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3(36).
[3]張偉.語文個性化學習初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