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劉峻良
摘 要:隨著體育競賽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高,人們對體育鍛煉的要求也日益嚴格。全民健身活動得到了很大的推廣和提高,體育競賽也得到了有序的發展,大眾參與體育競賽的熱情也比較積極。但是組織與管理上還有欠缺和不足,還有待提高和改革。最終達到全民參與,大眾健身,真正做到體育強國、振興民族體育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競賽;全民健身;大眾體育;民族體育
體育競賽是伴隨體育事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是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加深人們對體育運動的了解,更好地認識體育運動的內涵,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事業的發展反過來又可以擴大體育競賽的影響力,完善體育競賽。體育競賽已經得到了廣大的推廣和宣傳,不僅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競賽可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更能體現本身的內在實力,使國人不再是封閉式的訓練,達到開眼觀世界、走上國際發展的軌道。最終達到鍛煉身體,使身體健康的目的。
通過體育競賽的組織,能夠提升群眾參與體育競賽的熱情,積極的宣傳能夠使群眾了解體育競賽身后的意義,達到人人參與,人人健康。在體育競賽過程中展現自己動態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發掘有用人才,為更大型的體育競賽做人才儲備。
一、我國大眾體育鍛煉的方式
我國參加大眾體育鍛煉的人口逐年增長,但是我國體育人口發展的層次比較低,主要集中在中老年這一段,參加大眾體育鍛煉的人年齡層次比較失衡。往往這一類人體育鍛煉的負荷都比較低,不能達到健身的效果,主要采取太極拳、集體舞、散步和彈唱來鍛煉身體,與西方國家的大眾體育效果明顯相反,西方國家注重的是在對抗性和相對激烈的競技性項目上,當然效果也就
不同。
二、大眾鍛煉的體育場館設施不足、組織不強
大眾鍛煉的體育場館在政府規劃當中存在著一些漏差,使得大眾想鍛煉身體卻沒有場地和器械,只有在家里或者街道旁等非運動場地進行鍛煉,這些都不能施展開體育運動項目,達不到要求鍛煉身體的負荷度。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體育鍛煉是大眾體育鍛煉的現代化標志。我國群眾鍛煉多數是以單獨或結伴而練,即使是集體練習也是松散難管,來去自由。缺乏一個組織者來帶領和反應群眾所需要的要求,團隊的凝聚力不夠強。
三、大眾體育的技能水平低、競賽機會少
群眾鍛煉多數采用的是低負荷、低強度的訓練方式,訓練方式單一,沒有發揮體育技能的水平,組織競賽的機會也相對較少,比賽時體育運動技能達到一定水平是發展程度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國的大眾體育的體育競技性較低,無法達到體育競賽的要求,組織一場競賽也比較困難。
四、結論與建議
1.我國大眾體育競賽組織與管理還有待提高和發展
體育是大眾用來鍛煉身體和體現興趣愛好的一種表現,體育競賽的出現,能夠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展現自我,有了賽事策劃和承辦單位的積極努力,才能把一場精彩的比賽展現給大眾,賽事的推廣成不成功,就決定著體育事業有沒有好的發展前景,舉辦群眾性健身活動,降低了門檻且大眾比較歡迎,參與者中的大眾健身活動會受到大眾的喜愛。
2.我國大眾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須同步
從我國體育競賽的發展現狀來看,組織者的能力還不能滿足大眾競賽的要求,培養社會體育輔導員還是個重要問題,志愿者的缺失也對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方面有一定的阻礙。所以要達到組織與管理的同步就必須加強對社會輔導員和志愿者的培養。
3.關于組織與管理的設計
組織與管理的設計強調責任制,要保證有能力的人去做真正可以勝任的工作,形成一個關于競賽組織的結構,明確每個部門的作用及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應增加競賽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積極調動周圍大眾的積極性,有組織有紀律地開展各項體育運動項目,加強對大眾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完善其功能和意義。政府可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啟動各項競賽項目,加大社會的關注度,積極宣傳體育競賽的意義。
參考文獻:
林晞.龍巖市群眾體育的現狀調查研究[J].龍巖師專學報,2003.
作者簡介:劉歡,女,1989年出生,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劉峻良,男,1980年出生,綿陽師院體育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大眾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