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控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機械類學科。針對數控實踐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如師資不足、學生專業不適、高額消耗、環境不合理等,另辟蹊徑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職業學校開設數控類實踐課程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在施教過程中有很好的借鑒
價值。
關鍵詞:巧解;代師授藝;試用期;生產型;車間環境
數控技術是現代機械加工制造中的基礎技術,是工業生產的重要手段。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工業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培養和充實既懂理論又會操作的技能型數控人員,已經成為發展現代制造業的首要任務。因此,數控實踐性教學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和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職業學校面臨的緊迫任務。
數控實踐性教學設備投入多、師資要求高、材料消耗大、學生掌握技能的進度層次不一等,這些特點給數控實踐性教學帶來很多困難,實際教學往往難以達到預設目標。但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合理配置各項資源,重視實習過程管理,是完全可以上好數控實踐課的。
針對數控實踐性教學中的一些常見問題,筆者認為,上好數控實踐課,以下幾點可供嘗試與借鑒。
一、代師授藝帶班巧解師資不足問題
數控師資緊缺是職業學校開展數控實踐性教學的普遍難題。數控實踐課技術含量高,設備投入多,操作安全隱患多,初學者很容易因為誤操作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數控實習課對師生比例要求較高。
每次實習,每兩三臺數控機床都需要配備一名指導老師,每臺機床三至四名學生。經過多方調查論證,數控實踐性教學的師生比例為1:10,比較合適。但當前大多數中職類學校數控專業人才緊缺,顯然,每兩三臺數控機床配備一名指導老師的要求很難
滿足。
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宗教門派在傳承本派技藝時,師傅或門派的主管理整個門派,而幾個嫡傳弟子(師兄們)代師授藝,為小師弟們傳授技藝。這樣,偌大的門派真正的師傅只有一人,卻支撐起整個門派的授藝傳道。
在數控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我們完全可以參考這類做法。學生中總有一些佼佼者表現出突出的獨立操作能力,在時機成熟時,教師完全可以讓這部分學生擔當重任,擔任臨時實習指導老師,日后甚至可以補充到教師隊伍中來,對后進的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因為師兄弟之間的關系有時比師生關系更和諧,所以他們常常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既減弱了實習老師的工作強度,又巧解了師資不足的問題。
二、設置“試用期”巧解學生專業不適問題
數控實習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困惑,部分學生缺乏興趣或對該專業缺少足夠的接受能力。缺乏興趣的學生或許本身對機械制造業就不感興趣,當然就不會學好數控機床操作;而學習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很難根據程序想象出加工路線,更別說獨立編寫程序了。這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浪費了教師的精力,消耗了學校有限的資源,不僅對他們自己的學習和今后的就業競爭不利,而且對其他學生的學習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與其相互折磨,不如忍痛割肉,動員那些不適合數控專業學習的學生參加其他專業或技能的學習。
筆者認為,數控專業的學生應該有一個試用期。開班之初,學校就統一安排他們到車間實踐一個星期。通過一個星期的觀察,挑選出對數控實習有一定興趣,具備一定空間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繼續就讀數控專業,其他學生建議參加其他適合他們的專業或技能學習。如此,數控實踐性教學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師資與昂貴設備的價值。
三、“生產型”實訓巧解高額消耗問題
數控實踐性教學消耗大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設備投資、設備維修、電能消耗、刀具、材料消耗等,支出巨大。而作為為社會服務的職業學校又不可能通過高收費來平衡支出,實習成本過高為數控實踐性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要解決經費的困難,除了依靠政府部門的資助,還應該自尋出路,利用好設備謀取利潤,讓數控實踐性教學成為會下蛋的雞,使其發展壯大成所需的經費,使數控實踐性教學能可持續性進行。
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到節流,在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情況下,精打細算,盡量減少支出;另一方面,要開源,探索創新型實習模式。譬如“生產型”實習就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數控實踐性教學可以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將無回報、無利潤的“消耗型”實習變為有利可圖的“生產型”實習,同時,又讓學生從企業生產第一線的師傅身上學到生產經驗,讓學校實訓和企業生產做到無縫對接,讓學生到企業就業時能夠“即插即用”,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創設良好實訓車間巧解環境不合理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在數控實踐性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建設好數控實訓車間。一個塵土飛揚、油污遍地,各類物品堆放如廢物間的車間會讓學生的學習激情一瞬間降至冰點,也會讓老師的工作心情疲憊和壓抑。在這樣的環境下,再好的設備,再強的師資,再合理的教學手段,也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實踐教學之前,我們就應該做好車間建設工作。
車間建設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功能。機床的選擇、輔助工具、備料點、工件擺放位置、砂輪間位置等都應該經過反復論證,請專家指導,最終才能確定下來。其次應該注重理實一體化,車間應該有專門的教學場所,方便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效果。再者還應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職業學校實踐性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學生在校實習期間,就應該重視企業文化的熏陶,如車間內的標語,管理制度等都應與企業接軌。最后還要考慮環境的舒適,如通風、采光、降低噪音的設計,休息室、茶水室等,舒適的環境可以讓師生以更平和的心情進行教與學。
總之,只要我們在教學一線的老師努力探索,積極思考,不斷總結與創新,一定能在數控實踐性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慶聰,張鍵,陳元鳳.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實踐性教學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7(35):224.
[2]秦曼華.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實訓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3(4):22.
[3]鄭潔.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6):96.
作者簡介:孫元平,男,出生于1978年12月,本科,現就職于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長期從事數控實踐性教學工作與
研究。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