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燕
一、設計意圖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非常精彩的自然與音樂融合的樂曲,它清新、自然、優美,很符合大班幼兒的欣賞特點。為更好地達到這節綜合藝術活動預設的活動目標,我整合了藝術領域、語言領域和美術領域的教學內容,以故事情節為樂曲作詮釋,以繪畫表現為延伸,讓孩子創造性地用語言、動作、繪畫方式大膽地表現對樂曲的感受,讓孩子在欣賞、合作的氛圍中體驗和諧之美,引發對大自然的保護欲望。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樂曲ABA式結構,體驗樂曲中蘊含的和諧意境。
2.能創造性地用語言、動作、繪畫方式大膽地表現對樂曲的感受,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
3.培養幼兒熱愛藝術、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1.樂曲《森林狂想曲》中A、B、A三段音樂。
2.圖譜、故事《森林里的篝火晚會》課件。
3.繪畫材料:刮畫紙、竹簽。
四、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前奏,導入活動
1.教師談話:森林是什么樣子的?
2.欣賞音樂前奏。提問:你們剛剛聽到了什么聲音?
【點評】談話導入,聲畫并茂,孩子被生動、自然的前奏音樂深深吸引,仿佛進入美麗的大森林,充分調動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完整欣賞,初步感知樂曲歡快的性質
1.完整欣賞音樂。
提問:猜猜森林里會發生什么事情?
【點評】傾聽的時候,孩子躍躍欲試,動作、表情也很豐富,教師敏捷地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讓他們帶著問題靜靜欣賞,發揮想象。通過教師的提問,孩子思路開闊,想出了很多有趣的森林小故事。
2.教師講述故事《森林篝火晚會》,提問:
(1)故事里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小結:森林里舉行了一場篝火晚會,小動物都梳妝打扮趕來參加,大家在忙碌了一天后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瞧,它們的生活多愉快啊!
【點評】教師和孩子一起仔細傾聽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創編了與這三段音樂情緒相符的一段故事,整個音樂旋律活潑歡快,故事內容淺顯生動,是一個極好的活動素材。
(三)分段欣賞,圖譜演示,幼兒嘗試動作表現
1.欣賞A段音樂,用動作表現不同小動物的形象。
2.欣賞B段音樂,感受樂曲的變化。
重點體驗火苗的變化,并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
3.欣賞A段音樂,感受與A段相同的旋律。
4.在完整表演中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師:我們一起打扮打扮去參加篝火晚會吧!
【點評】活動中教師隨音樂演示圖譜,圖譜鮮明易懂,孩子在聽一聽、看一看中很好地掌握了樂曲的ABA結構,為后來的創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課件的欣賞也加深了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為表演打下了基礎。
(四)用續畫的方式,合作繪畫,根據音樂表現故事內容
1.教師介紹樂曲來由
師: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優美的音樂叫《森林狂想曲》,它是臺灣的吳金黛阿姨創作的,她到森林里去收集100多種小動物、植物的聲音,才為我們美麗的森林譜出這首動聽的樂章。她想通過這首音樂呼吁全世界的人們一起保護大自然,保護森林,保護小動物。
2.畫一畫美麗的大森林
(1)講解游戲規則,幼兒傾聽規則要求。
續畫規則:音樂開始,繞著桌子邊走邊舞,音樂變低,找離你最近的刮畫紙和魔術棒,刮畫出森林的景色,聲音變高,繼續跳舞。
(2)幼兒聽音樂游戲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3)講述自己創編的森林故事。
師:請拿著手里的刮畫和好朋友一起說說森林里發生的有趣故事吧!
【點評】活動在快樂的森林想象畫中圓滿結束,目標達成效果好。《森林狂想曲》這個音樂活動發揮想象的空間較大,教師巧妙地將音樂、文學和藝術進行融合,讓孩子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做,盡量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積極思維,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積累和豐富了新的經驗。
附故事內容:森林里的篝火晚會
傍晚,太陽公公落山了,天漸漸黑了,月亮出來了,星星也出來了,寂靜的大森林在今天晚上變得熱鬧起來。
在這個美麗的夜晚,森林里要舉行一場篝火晚會,小動物知道了都想趕來參加。大家各自在家梳妝打扮,小鳥銜來果子串成項鏈掛在脖子上,小豬把撿來的樹葉做成裙子穿在身上,小兔把采來的野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還有好多好多小動物,它們都打扮得非常漂亮!
篝火晚會開始了,小動物們排著隊,一個接一個拉著手,圍著篝火高興地唱起歌,跳起舞,火苗在風的吹動下,發出迷人的光芒,它舞動著優美的身姿,在夜晚的大森林中變得特別的美麗,森林里到處充滿了歡樂。這真是一個令人興奮、令人難忘的夜晚啊!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