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對音樂課堂的興趣,老師也要有效地進行引導。
關鍵詞:年齡特點;組織教學;合理有效
最近指導一位老師參加縣小學音樂評優課,在試教和比賽中,盡管課的結構、環節、內容都很精彩,但由于老師不善于組織教學,沒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駕馭課堂最后功虧一簣,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遺憾之余想到音樂課堂組織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有感而發說點自己從教二十多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求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突出音樂特點,注重個性發展。課堂組織教學是指教學中的管理活動,是指教師指揮、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實現教學目標作出種種努力。也就是“駕馭課堂”,良好的組織教學是學生上好音樂課的前提。
課堂組織教學是一項融科學和藝術于一體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應用一定的組織藝術,關注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根據生理學和心理學的原理,小學生求知欲旺盛,活動性大,模仿能力強,但持久性和耐力差,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高度重視音樂課的組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有效的組織教學。
一、良好課堂常規的建立是有效組織教學的前提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音樂課本身就是活躍的,如果體現不了這種氛圍,就會變得毫無樂趣。就會影響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因此,如何搞好組織教學成了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根據音樂課的特點用琴聲指揮學生坐好。有時候說十句大家快坐好不如我彈一句,學生條件反射馬上坐好。這要求老師從一開始就要滲透。用音樂指揮學生達到這種效果。利用音樂課的特點進行師生問好:
■
讓孩子們很快融入課堂,既體現了音樂學科獨有的特性,又激發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采用不同的組織教學方法是教好音樂課的基礎
不同年齡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也不同,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較容易分散,好動。對孩子們采用評比的方式能得到較好的效果,但在實施中應注意不斷變換花樣讓學生有新鮮感。評比可以是小組評比、個人評比、男女生評比等等。
三、四年級的學生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注意力也持久了,這時候常規的形成變得尤為重要,可采用肢體語言進行鼓勵。比如,一個贊美的眼神、夸張的手勢,摸摸孩子的頭、輕拍孩子的肩膀等等。這些小動作能讓孩子感到親切,消除了畏懼的心理,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五、六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時間長了,有較強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主見。因此,老師在語言上要多給予鼓勵,創設良好的音樂情境或提出幽默有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他們參與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合理而有效的教學設計是音樂課堂組織教學的關鍵
在音樂教學中,總有老師抱怨小學音樂課學生不積極不配合,難以達到教學效果。而實際上學生是否配合關鍵在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老師在音樂課脫離了音樂的范疇。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少年阿凡提》這一課時,過多地介紹新疆的風土人情、特產、服飾等,好長時間都沒進入主題,偏離了以音樂為本的主線,其實只要用新疆的特色音樂導入就能更好地為主線服務。因此,在分析教學內容之前,必須清楚重點在哪里。關注學生的音樂情感,對教材的處理、學習的拓展,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增強,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中不斷收獲和進步。
四、合理而有效的課堂導入是音樂課堂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
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小學生對音樂大多是無意識的興趣學習,他們大多生性好動需要通過合理而有效的課堂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如,我在上人教版第三冊《拔河》一課時,通過觀看拔河比賽片段和欣賞動畫視頻《拔河》一下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然后討論怎樣才能取得拔河比賽的勝利。學生說要團結,老師因勢利導只有遵守紀律、團結協作、齊心合力才能取得勝利。然后比演唱、比回答、比知識、比紀律看哪個小組取得最后的勝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總之,上好一堂課,組織教學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何組織教學就要求老師們多學習、多積累,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簡介:巫閩生,男,1968年出生,大專,就職于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城關中區小學,研究方向:小學音樂課堂的組織教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