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其實,后進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更加強烈,一次小小的成功,就可能成為后進生告別昨天,重塑自我的起點。
關鍵詞:欲望;埋怨;反思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后進生也不例外。其實,后進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更加強烈,一次小小的成功,就可能成為后進生告別昨天,重塑自我的起點。
初為人師,我便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殊不知,在這個班里,有一個“調皮大王”馬龍(化名)同學,有同事悄悄告訴我,據說有了他,課堂就甭想安靜,班級也不會安寧,任課老師個個拿他沒辦法,便避而遠之。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這么差的學生,你在開學時一定拿出點兒厲害的鎮住他,讓他怕你,以后就不敢亂動了。”不至于吧,他不就是小學生嗎?我就不相信……再一想,這主意不錯,因為《三字經》中說:“教不嚴,師之惰。”俗話不也說:“嚴是愛,松是害”嗎?于是在開學的第一天,我就擺出嚴師的架勢,點了馬龍的名,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告誡他:“你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作為全校學生大哥哥的形象,以后不準遲到、早退,更不準曠課逃課,上課不準隨便講話,作業不準遲交……”訂好規章后,還要求同學監督他。對這樣的學生剛開始會有點作用,可時間一長就失去了靈性。一段時間后,他非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遲到早退成了家常便飯,動輒與任課教師發生沖突,還當著很多學生的面直呼我的大名。我氣急敗壞,但更多的是心急如焚,該怎么辦?當初就不應該接這個班啊!埋怨、放棄都不可能。于是我找他談話,他愛理不理,一副無所謂的態度。我請他家長到學校來共商如何教育他,可他父親來學校表示這孩子無藥可救了,就讓他破罐子破摔吧!還聽其他學生說他父親回家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頓。這以后他還是我行我素,私下里還對同學說:“班主任不把我當人看,我恨死她了,我就要跟她對著干。”當其他學生告訴我這句話時,我懵了,我所做的不都是為了他好嗎?我這是“愛”他,為了他好,他卻恨我。為什么會這樣,我陷入了沉思中。尋找原因,開始反思。經過反思,我發現我的教育方式有誤,我不應該用教育者的身份去命令學生,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我不應該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規定他很多個“不準”,使他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覺得我對他有敵意,自然就不會按我的要求去做。只有讓他感到我對他的“愛”是誠摯的,他才會按我的要求去做。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明白了這一道理后,我決定去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馬龍是個單親的孩子,自幼父母離異,他隨父生活。父親每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打發時間,根本就不顧及他,使原“性本善”的他在成長的道路上失去了方向。漸漸地他開始迷戀網吧,在網吧認識了一些不良少年,久而久之,就變成現在這樣。了解到這一情況,于是我滿懷歉疚地在班會課上向他道歉,并號召全班同學和他交朋友。他表面上無動于衷,但隨后的日子里,看得出他收斂多了,說明他有所觸動。在后來的時間里,但凡遇到和他有關的點滴進步,我就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表揚他。多表揚,少批評,這樣一段時間下來,他對我不再敵視了,漸漸和我親近了起來。于是我趁熱打鐵,及時找他談話,要讓他樹立信心,并希望他成為我班的優秀生,他很受感動,問我怎么才能趕上同學們,我幫他制訂了學習計劃,并讓他周末來學校我幫他補課(因為當時學校離家遠,我經常住校)。就這樣一個月后,遲到早退的現象沒有了,課堂上也能聽見他的發言了;一個學期下來,他已是遵守紀律的好學生了,成績也屬于中上了;一個學年下來,也就是臨畢業時,他已是學校的“優秀生”了。
現在我已是在教育戰線上努力拼搏十余載的老教師了,回想起初出茅廬的我,如果當初我沒有改變教育方式,恐怕就不會有僅僅一學年成為“優秀生”的馬龍同學了。當然,在我的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用盡各種方式教育和轉化過無數后進生,但我始終如一的教育法寶便是“愛”的教育。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是自己心中有陽光。”現在我將循著愛著我的學校、愛著我的學生、愛著我的職業,我會在揮灑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踏上希望的征程,懷著憧憬登程,不管風雨,不管泥濘,不斷托起一代代年輕人更遠、更幸福的夢想,讓歲月無憾,讓青春無悔,去展現人生最燦爛的風景。讓夢想照進現實,我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想。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收獲整個春天。
參考文獻:
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談新課程的教學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6.
作者簡介:李嘉潤,女,1977年8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楊忠堡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