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課堂導入技能是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種主要技能。以教學技能的有關理論為指導,結合教學經歷,對于課堂導入技能中的三種主要類型,即陳述式導入、設疑式導入、情境式導入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導入技能;陳述式導入;設疑式導入;情境式導入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必須以人為本,必須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不只是實現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活動場所,更應該是師生生命共同活動成長的“生命課堂”。所謂萬事開頭難,導入作為一堂課的開始,正像是高爾基在談到創作體會時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痹谡n堂上,一段好的課堂導入,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進入新課學習的最佳狀態,提高課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課堂導入技能的概念及類型
導入技能是教師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各種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技能。導入技能是教師的學識、口才等的綜合體現。好的開端,能在幾分鐘之內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通俗地說,導入就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課堂導入技能即導入時用到的一些技能、方法,使導入更有效果。
1.陳述式導入
不管是直接導入還是銜接導入,都屬于陳述式導入,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簡潔明了,不會有很多的課堂問題出現。對于新教師來說,我認為直接導入非常適用,因為新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還不是很多,而且對學生回答內容的反饋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開門見山的導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設疑式導入
設疑式導入,顧名思義,即要設計問題,制造懸念,引發學生思考。設疑式導入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得到自己的見解,這也需要一定的探索和創新思維,然后教師再引導,和學生共同探討問題。通過這樣的導入和學習,學生對課堂上所要學的知識印象會更深刻,課堂學習的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3.情境式導入
情境式導入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情境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導入技能運用的分析
導入類型的選擇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有很大的關聯。
1.關于教學對象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不容忽視的。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更容易接受,也更喜歡情境性強的教學過程,好的情境導入往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低年級的導入需要迎合了學生的這個特點。而對于中高年級來說,則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理解,所以導入一般都是以陳述式導入為主,這樣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進行其他環節的教學。
2.關于課型
小學數學課有新授課、練習課和實踐操作課等類型。數學新授課采用三種導入的情況非常常見。而練習課主要是對已學知識的復習鞏固,即不需要設計精彩的導入,通常對學生提出問題,如,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或者教師自己簡述已學內容的相關知識,然后進行練習課。運用設疑式導入或陳述式導入有利于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并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練習課的教學目標即要學生掌握做習題的方法,起到鞏固已學知識的作用。因此在練習課中,幾乎很少使用情境式導入。
不管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問題導入都很重要。這是數學本身的內容決定的,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要求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像懸念式的導入就有利于學生探索新知識,或對已學知識進行回顧。
三、建議
結合自己一年的數學教學經歷,對于數學課堂的導入類型,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對于枯燥的教學內容,需要更多運用情境式導入
有時為了省時或方便,多采用陳述式導入,很快地進入課堂內容。有的課適合運用陳述式導入,如數學練習課,只需要簡單的陳述語言對已學過的知識加以溫故知新。而有的課如果用陳述式導入,就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如新授課,教師就得設計好導入方法,如情境性強的導入,學生才會被有趣的內容所吸引。即好的導入可以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2.情境式導入運用不宜過多,否則學生容易失去新鮮感
情境式導入有很多的優點,但在課堂上運用過多則會降低課堂學習效果。在課堂中過多地利用情境式導入后,對學生的刺激也越來越弱,會導致學生對情境式導入失去興趣,教學就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教師在導入中要多關注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特別是作為新教師,在導入時往往關注與課堂內容有關的要素,而忽視了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情感熏陶、道德教育等對學生的作用。盡管迫于社會等的壓力,應試教育仍然在學校教育中不可剔除,但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重視在導入中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