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輝
摘 要: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可見,習作教學十分重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指導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再現生活,積累習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習作;教學;優化
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把現代信息技術和習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把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方法,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發揮學生模仿、借鑒、創造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寫作教學路徑,加大寫作訓練力度,提高學生習作的能力。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創新仿寫欲望,培養寫作技能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摹仿前人之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敝笇W生在閱讀課文中進行仿句、仿段訓練,這是一種提高寫作能力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九冊第七課《桂花雨》第五自然段,我讓學生把描寫桂花樂的這幾個句子反復朗讀,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出一幅幅桂花從樹上紛紛落下來的動畫場面,并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進行創新仿寫。我班學生張婷(化名)把搖花樂仿寫得非常生動。她在文中寫到:“……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點、像夏天里飛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葉、像冬天飛揚的雪花,從空中飄飄悠悠地飄落下來。桂花落到我的頭上,像戴了一頂金色的帽子……”小作者把觀察到的和想到的內容生動、形象地寫下來,既學到了表達方法,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再現經歷,提供習作材料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生活中有源源不斷的寫作材料,待學生去發現、去挖掘。學生也有親身經歷去直接參與各種活動獲得第一手材料,但對于有的學生來說這材料往往只有一個大概。他們只注意自己的感受,對于周圍的事和人的活動是模糊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大量視覺、聽覺影像,再現經歷,豐富學生表象,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人物、事件等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例如,寫一次運動會,如果學生參加比賽和觀看比賽場面后就讓學生習作,效果不佳。多數學生從開幕式一直寫到閉幕式,平鋪直敘,記流水賬。因為大部分學生記憶只停留在大聲的“加油”聲中,由于激動無暇顧及參賽隊員的動作、神態,還有場外觀眾的神態和場上熱鬧的氣氛等,有點印象也是模糊的。老師可將錄制好的多媒體視頻錄像展現在學生面前,回展經歷,再現場面。這樣一篇篇真情實感的習作就產生了。
三、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指導網絡閱讀,積累習作素材
習作訓練不只是停留在課內閱讀中指導,還應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傳統作文教學的最大困難在于習作材料少,普遍存在學生作文素材積累較少的問題,要寫出好習作,必須通過獲取大量的寫作材料。但是,現在學生學習時間緊,生活單調,不可能事事親歷。這就造成了學生習作的困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起作文就“無米下炊”了。而多媒體網絡技術在習作教學中的運用,就能幫老師擺脫習作教學的困境。網絡是學生閱讀獲取習作素材更為便捷的途徑,讀寫結合是小學作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網絡閱讀量大、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蘊涵無窮。充分利用課外網絡閱讀,可以滿足不同需求的學生閱讀,獲得豐富而珍貴的習作資料。學生習作時恰到好處地運用,可豐富文章內容。
由此可見,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給習作教學課堂注入了活力,帶來了生機,給學生習作拓寬了空間,放飛了學生習作的夢想,張揚了習作的個性,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效果顯著,使習作教學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李建磊.信息技術與小學作文教學整合初探[J].考試周刊,2012(28).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