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摘 要:科教興國,教育是基礎。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不僅是振興中華,而且也是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類合格人才的大事。這是因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最終將落在青少年肩上。
關鍵詞:思想品德;提高認識;循循善誘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近幾年來,在對青少年進行培養和教育中,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社會教育,一直都存在著重智輕德的傾向,首先應該看到,現在青少年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他們大都比較聰明,視野寬、懂事多、反應快、思維敏捷,具有成才的基礎。但也應看到,較優越的生活條件也產生了一些負效應。如,一是嬌慣、任性、依賴性強;二是過分地不適當地消費,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心理,責任心不強;三是感情脆弱,缺乏意志,面對現代生活方式和傳統觀念的矛盾沖突,各種思潮的交錯起伏和相互激蕩,往往容易顯得無所適從;四是行為不規范,道德品質差等等。實在有點令人心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如何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我們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認識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根基在于教育的重要性。
二、努力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重要環節。當前的重點首先要放在加強師德建設上,要突出教師思德水平的提高。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認真貫徹執行《中小學教育職業道德規范》,不斷加強自我修養,要有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和崇高的敬業精神,熱愛學生,關心了解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公正、平等對待學生。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思想道德教學活動。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要懂得教育教學規律,要學會對教育內容、要求及教育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研究、探索。通過教育實踐來達到教育目的,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的效果,分析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努力提高教書育人水平。只要牢牢把握這兩點,就能為培養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提供根本保證。
三、拓展思路,優化環境
實施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必須有優良的育人環境和必備的物質條件。優化育人環境,有三項最基本的工作應當做好:一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二是培養良好的校風;三是優化外部環境。
思想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的,學校環境可以影響師生的心境,所以學校的環境也是教育力量。近年來,我校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合理利用校園內的空間和平面,重新規劃、完善教育設施,設置校訓、標語、專欄、板報、學習園地、名人畫像、名言聯幅、升國旗等,大大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體現了學校的特色。
校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校風好,教育任務才能完成,學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多年來,我校就開展了各種教育活動,即“日常行為規范訓練周”,三月學雷鋒做好事,五四講革命理想,“七一”“八一”講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教師節講師德,國慶、元旦講社會形勢,暑假組織少先隊夏令營活動,寒假(春節)開展各種慰問活動。基本上做到各種教育活動經常性、制度化,行為道德優良傳統天天講,好人好事新風尚及時表揚,培養了一大批積極向上的青少年。
社會是一個大舞臺,環境好壞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大量的社會信息,學校必須進行識別、篩選、分析、判斷,以區別真假、是非、正誤,從而便于抉擇,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地引導青少年學生走出誤區,進行內外溝通,使學校內部與外部目標、方向一致,二者合一,相互滲透。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大教育體系,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教育運行機制,達到學習社會、吸引社會營養、發揮教育能量的目的,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深化教育,提高素質
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如何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培養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良好品德修養的勞動者,是深化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百年大計。我認為,應把握好三條:(1)要以中共十五大精神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2)要重視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從娃娃開始抓起,從具體行為習慣的養成抓起,從一點一滴抓起,從小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和道德規范。通過真的教誨和善的誘導、美的熏陶,從各方面激勵、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努力幫助他們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升華為愛祖國、愛人民的思想境界;(3)要組織青少年學生積極參加義務勞動和社會實踐,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了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
綜上所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統一思想,提高教師育人水平,優化環境,深化教育,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氛圍,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推進我區兩個文明建設,實現跨世紀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董珊萍.青少年教育.小學教學參考,2012(07).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