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知識點細碎龐雜,課標考綱論述難以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重復的知識點講解和練習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原因共同導致了語文復習教學效率不高。教師只有從全面掌握學科知識,立足學情開展有針對性的復習;全面掌握課標和考綱精神,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營造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三個方面努力才能切實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復習教學;素養
如果說上新課是在檢驗一個語文教師對文本的解析能力對教材的駕馭能力的話,復習課就是在檢驗一個語文教師對龐雜知識的梳理重建的綜合能力。如果一個語文教師沒有對知識的全面把控的能力,沒有對學生學習心理的細致了解,沒有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是上不好復習課的。那么我們說復習課難上難在什么地方呢?在筆者看來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復習課難上的原因在哪里
1.語文學科的知識點細碎龐雜,難以組建成有機的知識體系
語文學科從拼音、標點、字、句再到段、篇、章。從現代文到文言文,從修辭手法到寫作方法。從文本的閱讀鑒賞再到動手作文。統統濃縮在一張120分的試卷之中。這樣龐雜的知識讓教師和學生在復習的時候難以抓準重點,更難以將知識形成有機的整體再像理科一樣進行條分縷析的復習。
2.課標和考綱的論述相對比較空泛,難以和實際教學有機結合
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上面對于教學的要求大多是一種能力方面的籠統要求。比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對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這一目標提出的要求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闭Z感怎樣培養、視野如何開闊、基本方法怎樣掌握,并沒有具體的方法指導。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情況進行再創造。
3.重復的知識點講解和訓練讓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提高
進入復習階段所有的課文都已經講過,所有的知識點也是處于熟悉或者至少曾經聽過的這樣一種狀態。從學生的年齡特征來看他們對于新的知識會有更大的興趣。因此在復習的時候大多數的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平時上新課時候相比較都會有一定的下降。如果教師不能夠想出一些新招來,課堂自然會沉悶,效率也不會高。
二、現在復習課堂上存在的問題
1.過多細碎的知識點的記憶,忽視了學生在真正理解基礎之上對知識體系的建立
現在的復習課堂模式已經過多地集中在對基礎性知識的記憶和鞏固上。在復習課上,教師和學生在記憶性的基礎知識即字、詞、古詩默寫等上面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尤其是初一、初二階段的期末復習階段。
2.復習課和考綱、學情的聯系不夠緊密,針對性不夠強
復習期間的寶貴時間更多的時候花在了為了記憶而記憶、為了練習而練習的重復低效勞動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的時候沒有很好地研究考綱和學情直接導致了復習的針對性不強。要么就停留在淺層知識的重復,要么就將時間花在性質相同的練習題的不斷重復訓練上。
3.教師對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不準,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句話大家都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復習階段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卻忽略了對學生學習情緒的照顧。教師更多的時候只是在關注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卻并不怎么關注。更沒有去改變或刻意去調節課堂的氛圍,從而對學生的負面情緒進行有效的干預。有時候反而因為自己一些不恰當的情緒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了壓抑甚至反感的情緒。本來就緊張的復習課堂上再出現這樣一些不良的情緒的話,學習的效果就勢必會打一個大大的折扣。
三、在復習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養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打造高效的語文復習課堂,教師就必須從自身下手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讓自己有能力引領學生在復習階段查漏補缺,逐步構建學生自己的語文知識庫,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能力。那么教師究竟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呢?筆者試著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1.全面掌握學科知識,能夠立足學情開展有針對性的復習
在自己的知識框架建立起來之后還要重點研究學情。在立足學情的基礎之上精編復習資料。復習資料重在系統性和精準性。要以質取勝不可以量來累積分數,現在發達網絡資源讓我們不需要完全靠自己閉門造車來編資料。但是網絡上的資料很龐雜,有的資料根本沒有參考的價值,有的資料看似很好卻不一定適合我們自己的學生。所以我們編輯復習資料的時候就一定要取舍有度。要讓資料適合自己學生的情況。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題目,特別是有針對性的原創性的題目,這樣的資料在用的時候才能做到省時高效。
2.全面掌握課標和考綱精神,能夠幫助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對課標和考綱要求的落實是我們教學工作的最終歸屬點。同樣我們的考試也是在考查我們的教學工作對課標的落實情況。那么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和復習教學中就要用心研究課標精神和考綱要求。將課標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去。一個不用心研究課標的老師將很難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因此在復習階段我們尤其需要潛心研究課標和考綱。我們可以將考綱和近幾年的考卷做一個對比分析,找到共同的地方和區別點在哪里。同時還要在近幾年考卷的對比分析中找出題型的變化以及研究這種變化的趨勢和發展的方向。比如,從2013年的下學期開始,中山市期末考試的試題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的附加題是課外文言文,現在變成了名著閱讀。把原來的名著閱讀部分變成了課外文言文。那么在這個變化出現的時候我們就要去研究,這個變化對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怎樣的挑戰,我們在復習和日常的教學中該怎樣去應對這樣的變化。同時,這兩道題目除了在試卷上出現的位置發生了變化之外,它在出題的形式以及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上有沒有相應的變化。同時還要用心研究試卷中一些新舊題型之間的銜接和延伸。
3.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營造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
高強度的訓練繃緊了學生的神經,舊知識的不斷重復讓學生感到厭倦,對于越來越臨近的考試的擔憂讓學生焦慮不安。因此在復習階段學生的情緒更加容易失控。一旦不能合理引導學生的情緒,我們的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語文老師,在復習階段,我們不但要考慮到知識本身,我們還要用心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
因此,語文復習課要想上出新意,上出效率,語文教師就必須從學科知識儲備、課標考綱的深入研究、學生學習心理的準確把握三個方面來著手準備。豐富的學科知識讓我們游刃有余、準確的考綱把握讓我們目標明確、積極愉悅的課堂讓我們充滿正能量,這些都是我們高效完成復習任務的必要保證。
參考文獻: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何興梅,女,1981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中山市民眾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