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勇
目前職業學校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盡心盡力灌專業理論知識,學生費盡心思來應付,結果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一無用處。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是一個我們面臨的急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我們教師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我所教的化工專業課如何開展有效教學。
一、正確定位有效教學的理念
教師首先明確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什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是知識與技能、方法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從時間上來說,有效教學除促進學生當下發展,還要對學生長遠發展產生影響,保證學生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講,就是學生畢業后,就能走上生產第一線,是個生產能手,同時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積極上進、不斷鉆研的態度。扎實的理論知識是發展的基礎,求上進是繼續發展的動力,苦鉆研是不斷發展的保障。學生最終從一個普通工人逐漸發展成為技師、工程師,甚至最后成為該專業的學者、專家。
二、如何實現化工專業課的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要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在不同學科不同課程里,這三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點是不同的,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有機整合,這是教學有效性的根本。知識與技能要在過程與方法中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在過程與方法中培養,同時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中不斷升華。知識點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識點思維價值和情感價值比較豐富,這就需要挖深挖透。
1.有效講授
目前在教學中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將教師的講授忽略了。其實,必要的講授是不能少的。化工專業課的教學更是如此。化工原理課程中,許多概念、原理是人們通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從生產實際中探索研究得到的,比較深奧,僅僅靠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學生會感到困難重重,嚴重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另外,概念、原理本身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講授總能吸引學生。教師教學中借助詼諧幽默的比喻、夸張的表情動作,不僅能吸引學生,而且能將這些枯燥難懂的知識,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讓學生理解了,記住了。例如,傳熱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換熱器傳遞的熱量,熱負荷是指換熱器中單位時間內冷熱流體間所交換的熱量。從字面上看兩個概念比較接近,而且它們在數值上又相等,故學生理解這兩個概念時很容易混淆。實質上這兩個概念涵義上是有區別的。采取比喻,某個運動員可以舉重150公斤,這是他的能力,相當于換熱器的傳熱速率,傳熱速率大小反映換熱器的換熱能力;他參加運動會要舉起140公斤才能得冠,這相當于熱負荷,熱負荷是根據生產實際所提出來的。最后這位運動員舉起140公斤得冠,等同于換熱器傳熱速率與熱負荷相等,可以完成生產。
2.有效提問、討論和思考
無論講授多么精彩、有效,教師的講授是有限的,學生是被動接受,學生要學到更多知識,需要老師有效地提問,以激發學生討論、思考,投入自主的學習狀態。
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能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積極討論。一個有效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地進入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讓學生無所適從的問題是無效的。因此要保證提問有效,教師首先要保證問題的科學性、邏輯性;第二,提問必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第三,要引導學生討論、探究,給予足夠時間,學生答錯,也要認真剖析錯因,不能打擊其積極性。
3.有效實訓
實訓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同的實訓內容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層次也不相同。有效實訓,一定要突出實訓的功能,而不是“走過場”,并且實訓要和實際生產“零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對實訓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和編排。如,化工原理課程中實訓內容之一“繪制離心泵特性曲線”,按書本要求,學生通過實訓來繪制離心泵特性曲線,在這個過程中熟悉離心泵的操作以及鞏固離心泵特性這個知識點。如果按書本上來進行實訓,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這與生產還有距離。我們對此實訓內容進行了一些改變,在設備上做了一些“手腳”,在學生實訓時會產生一些與實際生產中一樣的常見故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就有了思考,一組的學生進行討論,各自發表自己的排障方法,最后統一意見,用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排障。實訓結束后要求他們進行總結,哪種方法最適合實際生產中排障,這樣使得這個實訓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中,表現得非常積極,興趣很濃,特別在消除故障后,很有成就感,因此他們對本專業的各個學科都有很強的求知欲。
總之,化工專業課的有效教學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教學不再是只為了考試,而在于學生樂于學,在于學生技能的掌握,在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陳凌霞.精細化工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鄭州師范教育,2012.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