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燁
摘 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心理教育不斷受到重視,現在的教學活動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知識的積累了,高中生面臨著嚴重的考試壓力,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德育和心理教育等,全方面地促進人們身心發展的科目都要求必須加入到高中生的正常教學過程中來。針對心理教育這一個方面做了一些簡單的陳述。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教育;良好行為;心理教育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發展是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同等重要的,這關系著學生是否能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和知識的順利運用,我們都知道,高中生面對著學業的壓力和身體的發育,兩方面的壓力肯定會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產生一定的影響和相當大的壓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生活學習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爭取讓學生健康順利地通過繁重的課業,取得優異的成績,那么,實際教學過程中究竟應該怎么樣實施心理教學活動呢?
一、心理健康與性格
我們都知道,心理狀況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積極陽光的人往往有著樂觀開朗的性格;苦悶抑郁的人往往不會取得大的成就。無數的經驗證明了,心理健康對性格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這個十分重要而且又十分復雜的階段,學生的身體在發生著變化,心理更是復雜。這時候的學生正是需要教師合理引導的時候。高中階段的教師要時刻注意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讓學生能平復自己的心情,養成溫和的性格,這樣才能沉下心來好好學習,而不是浮躁地由著性子來。
二、心理健康與態度
心理健康的培養對于學生看待事物的態度也是有著不可言說的作用。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一個故事,沙漠里有一個蘋果,樂觀者會慶幸還有一個蘋果,然而悲觀者就會直接喪失信心,想著蘋果一定不能支撐下去。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很明顯地說出來心理態度對一個人的巨大影響。積極樂觀的態度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夠鼓勵自己進行更大挑戰的動力。消沉郁悶不僅不會完成預訂的工作,甚至還會讓一個人喪失信心,從此一蹶不振。因此,學校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態度,讓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地看待問題,將不可能的事情化為可能,給自己動力,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三、心理健康與道德建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近些年常常聽說心理健康這樣的一個詞,多年以前,人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現在的我們需要構建的是和諧社會,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讓大家感受到“幸福”。其實興趣的生活就是每個人都能為其他的人多想一想,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究其根本,其實這就是道德建設,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心存陽光,當他人身處黑暗之際,伸出援手,給予幫助,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心存善念,有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的人才會遵守社會道德,社會道德的構建是和學歷學識沒有什么直接關系的,重要的是心理狀態陽光健康。高中生作為社會的預備者,直接關系著下一代,著重培養其陽光的健康心理狀態,勢在必行。
高中生正處在走向成熟的最后一個階段,這階段的學生最可能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心比天高,不肯低頭。殊不知,成熟的麥子都是謙遜低頭的。在這一時期的心理教育,其實就是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完善的認知,促進其良好習慣的養成,不驕不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學生接受社會,更要適應社會。在這里,筆者也真心地希望每一位學子都能走在健康陽光的大路上,順利地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1]潘秀梅.論高中心理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的塑造[J].綜合理論研究,2014(01).
[2]薛丹,姚蘭.論高中心理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的塑造[J].健康教育,2013(02).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