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經濟的到來,使當代數學教育更加注重對數學思想的領會和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因此,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當代數學教育的一大任務,那么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呢?
關鍵詞:思維;習慣;數學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中學數學知識進行了調整,對數學知識、技能要求有所降低,但對學生的數學修養要求卻提高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數學思維關聯系統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過程,是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滲透互補、相輔相成的結合過程。學生領會數學思想,提高數學修養,必須以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為依托。
所謂思維習慣,就是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經過無意的多次重復或有意練習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思維習慣方式和思維方法。它對人具有明顯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思維的方向和質量。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思維貫穿于數學學習的始終,因此教師應牢牢把握這樣的機會,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一、創設情境,促進質疑習慣化
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首先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思考。十九世紀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是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是來自于學生頭腦的疑惑。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抓不住要領,有的學生冥思苦想卻想不出問題,這都是學生思維不活躍或凝滯的表現。加強對學生質疑方法的指導,可以由淺入深地從復習鋪墊、新課導入、教學重難點、作業練習等環節入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中捕捉問題。
二、變換層次,促進思維條理化
思維的條理,指思維的順序——即思路,是成功信息傳遞的核心。一個思路清晰的人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思考和表達。
解題過程具有固定的始端和終點,它們之間包括一系列的中間環節,這些思維環節構成了不同的層次。思維活動的層次性,體現了解題過程的內在規律,各層次不能顛倒、不能互換,也不能取消。
1.確定目標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解決問題的過程首先在于理解課題。把“問題源”發出的信號詳盡地輸入頭腦,經過深入細致的思考、分析,明確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弄清問題具體涉及哪些部分知識,題中條件與所求結論有何關系。然后著重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對“問題源”發出的信號進行篩選和歸納。目標從問題中產生,是對問題源的必要思維的加工。通過對問題源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形成層次分明、輕重有別的問題系統,進而提煉出目標。
目標的確定是解題的定向化,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重要步驟,使解題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目標的確定是否得當,是解題能否成功的關鍵。
2.提出方案
這一層次的任務就是要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制訂出解決問題、達到目標的方案,即在第一層次弄清“為什么”和“是什么”的基礎上,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方案是思維的產品,也是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在這一過程中,通常學生會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對解題路線提出假設,并通過想象,想象出可能的問題解決情況。
與第一層次相比,這一層次是具有具體性和方法性的,有時,規律的選擇和確立,也制約著解題思路的確立。因此,需要將邏輯思維與具體的數學工具結合起來,用文字符號表達出已知量與未知量的關系。
3.解決問題
方案實施是在選定方案后,用方案來實現解題目標,獲得解題結果的過程。解題操作與方案是循環往復、螺旋發展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對所選方案進行再認識。如采用方法是否暢通,所得結果是否精確等,倘若發現出現障礙或不能解決的問題,應對方案進行修正或另擇方案。因此,在這一層次中,通過比較來判斷和選擇仍是思維的特點。
可見,解題過程的三個層次既是認識過程的規律,又是邏輯思維的規律。它具有規范性,反映了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
三、變換層次,促進思維多路化
多路思維是有別于單一化思維的一種綜合化的思維能力,它在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邏輯起點、不同的思維程序來考察客觀事物,多種思維活動并舉,達到對事物的多方面、多層次、多因素的整體認識。多路思維具有多種化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多側重于以下兩種形式:
1.多向思維
多向思維在解題練習中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一題多解”,它要求盡可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不局限于一種模式,盡可能地提出多種設想和多種答案,甚至在已經得出答案的情況下,仍堅持從新角度思考問題,達到思維方式新穎化的目的。
2.反向思維
反向思維是一種從反方向來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因為客觀事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內在聯系,許多現象互為因果,因而具有可逆性,在思考問題時從結果出發,追究它成立的原因,再對這些原因進行探究,看它們成立各需什么條件。
綜上所述,在學習中應注重新舊知識、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系,不孤立地對待知識,多角度思考問題,養成多路化思維的習慣,有意識地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總之,良好的思維習慣能促進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但良好的思維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像其他習慣一樣,具有長期性,同時,不良思維也會阻礙思維的進程,比如對學生來說,應注意防止心理懸惑和避免思維模式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遷移知識體系化,通過比較提高判斷能力,多做針對性的變式練習,早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仇保燕.教學思維方法[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蔣榮霞,女,本科,就職于江蘇省金壇市社頭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