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娜
摘 要: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PLC是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技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PLC是各類職業學校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讓學生學好PLC技術,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對一線教師提出了要求。
關鍵詞:中職學生;PLC實驗課;學習現狀
一、中職學生的學習現狀
中職學校的生源主要來自初中畢業沒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能力相對高中生而言較弱,其中有一部分學生還存在不自信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持久地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和目標動力。主要表現為: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冷漠、厭倦,對課堂學習感到無聊;沒有任何學習目標,對自己也沒有任何要求,“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二、學習PLC的重要性
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在繼電器控制和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是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之一。PLC技術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業控制的任何地方,包括我們從超市買的一些商品,其從生產—包裝—傳送—倉儲—運輸等環節都需要用PLC控制的自動化設備來完成。根據發展形勢及需求,PLC已成為各類職業學校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他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更要動手練習,運用于實踐。故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上好一堂PLC實驗課就十分重要。
三、如何上好一堂PLC實驗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對以往學生的調查和了解,學生往往對理論的、虛擬的事物不感興趣。教師可以從學生熟知的典型繼電器電路開始講起,通過經驗設計法,讓學生不但可以溫習以前的知識,還可以更直觀地體會到PLC的優勢,增強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從實際事例出發,列舉一些具體的應用,比如,交通燈控制、電梯控制、機械手控制、定時等,讓學生明白PLC無處不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設置報警燈、蜂鳴器的問題上,老師可以這樣說,某大型超市在某一個深夜遭遇小偷“光顧”,當小偷準備進入盜竊時,事先裝好的報警器發出刺耳的報警聲和閃光,引起了保安的注意,該超市免遭一劫。要求學生用PLC基本指令設計上述報警燈、蜂鳴器。這樣,抽象的指令與真實生活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2.幫助學生確定目標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PLC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可是光有興趣對PLC的學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調查表明,大部分中職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而且其學習方式方法和學習過程也與學習目標不協調。沒有目標學習就沒有方向,沒有動力,更不會有行動和有效的時間管理。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的目標,每節課的開始都要很明確地告訴學生,要完成什么樣的項目,展示什么樣的效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將這種興趣強化。
比如說,在上數碼管顯示數字這堂課時,我要求學生第一步寫出PLC輸入輸出地址表;第二步繪出PLC輸入輸出外部接線圖;第三步設計梯形圖,并正確輸入PLC;第四步在控制板上正確接線,檢查無誤后合上PLC電源,調試并運行程序。任務最后,每一個小組都要向其他小組、教師演示出0~8數字的變化。使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小任務后,最終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及時給予正面評價,幫助學生強化成就感,使教學達到良性循環。
3.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技能
針對機電一體化設備安裝與調試競賽訓練要求,我提出項目教學方法,把學習課程內容轉變為學習技術,以多個項目體現教學內容。所以,我將課程進行了項目化設計,主要有基礎能力項目、核心能力項目、綜合運用能力項目,以及與技能大賽相結合的機械手項目等。例如,學生初期學習啟保停電路、電動機正反轉電路等;中期可以學習三節傳送帶控制、多種液體混合裝置控制等;后期可以學習十字路口交通燈控制、電鍍生產線控制等,并且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入技能大賽習題,企業實際項目。通過這種由簡到繁的項目化學習,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強化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競爭意識。
例如,我所教的機電技術班共24人。我將他們分成12個小組,模擬競賽形式,要求學生兩人一組。一位學生負責外部接線,一位學生負責程序編寫。然后根據競賽的考核標準給予每個小組評定等級。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熟練掌握項目的學習過程,通過一次次競賽模擬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同時,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生究竟學到了多少知識,得到了多少啟發,能對學生就業產生怎樣的影響,能讓學生、家長都滿意的一堂課才是一堂好課。
參考文獻:
[1]吳穎.淺談PLC教學中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2(32)
[2]蔡云.中職PLC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2011(10).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