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守政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校長作為學校課程改革的組織實施者,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校長,總結新課程改革經驗,從“重視思想引領,重塑學校管理文化;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師生共同成長;重建管理常規,重新定位學校管理職能”三方面來談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管理。
關鍵詞:新課改;學校管理;思想;以人為本;管理職能
作為一所最基層的農村學校,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村小學的校長,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轉變自己在學校管理中的角色。深刻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運用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實施科學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保證課改的順利實施,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小學校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新課程改革不是要校長、老師喊喊口號完任務的,而是要切實付出行動的。
一、重視思想引領,重塑學校管理文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人員,一定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抓住時代帶來的契機。因此校長必須是先進教育理念的倡導者,應該成為學校的核心、支柱和
靈魂。
校長首先應該貫徹領悟新課改的先進理念,端正辦學思想,運用正確的教育觀念指導學校管理,認真研究學校管理如何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加強自身的學習。其次,校長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新課改的新理念,注重思想上的引領,通過組織學習、培訓、實踐等環節來引領教師,使教師明確課改方向和目標,更新觀念,掌握要領,研究方法,促進新課改的順利進行。再次,要將理念作為管理權威的源泉,重塑學校的管理文化,一定要給學校正確的定位,積極配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所謂的“分數文化”“一元化”“應試文化”“管本位文化”都是不可取的,學校管理應該是民主的、具有親和力的。使師生在一個充滿活力、希望、民主的文化氛圍下開展教與學。
二、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師生共同成長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本。新課改背景下的學校管理,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尊重師生的意愿,尊重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規律,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不能獨斷專行,不可唯我獨尊。其次,在學校管理和教育過程中,要重視人的尊嚴,遵循人性的特點和規律,開發人的潛能,發現人的價值,把學生和教師主體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學校管理以人為本,要結合本校實際發展,不能盲從,應讓師生體驗到學習工作的價值和尊嚴,且應多與學校各年級、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切實了解每位老師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幫助解決,讓老師們對學校有一種歸屬感,讓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愛學習,從而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
三、重建管理常規,重新定位學校管理職能
重建學校管理常規,一方面要堅決改變傳統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對過去常規中違背教育規律的、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應試教育的、非人性化的、非民主化的內容,要堅決剔除;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究新課改出現的新情況,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新辦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逐漸形成新的常規。
新課改實行了三級課程管理,學校被賦予了課程管理、開發與實施的職能與任務,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改,需要重新定位學校管理職能。一個小學,沒有像中學的學校管理機構那么明確,但作為農村小學校長,一定要聯合各任課老師,促進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總之,作為農村小學校長,要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結合當地教育實際發展,遵循科學的教育發展規律,改革學校管理模式,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田麗霞.淺談如何加強和改善農村小學學校管理[J].吉林
教育,2014(1).
?誗編輯 段麗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