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在肯尼亞支教的朋友,講起那段日子,提到斑馬就兩眼放光,“斑馬屁股實在太好看了,簡直百看不厭!”
到底好看到什么程度呢?
八九月,正是動物大遷徙的進行時,100萬頭角馬、15萬頭斑馬和35萬頭瞪羚,從散居南部的塞倫蓋蒂草原開始,奔向水源和青草充足的馬賽馬拉。它們越過山麓,渡過鱷魚虎視眈眈的馬拉河,近千公里的長途跋涉危機四伏。
我們住在專門的酒店區域,房間是一棟棟獨立的圓形小木屋,除了沒有WiFi和電視,具備一切現代化設施。據說,曾有位設計師,為了建造一座完美融于周圍環境又能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酒店,在馬賽馬拉住了整整10年,選址考察,終于發現大巖石上一處得天獨厚之地,汽車開出去幾分鐘再回頭,酒店就仿佛蒸發在森林中,只有這樣,才不會打擾那些敏感的生靈們。
一大早,司機兼導游Jerry大叔就帶我們坐上了頂棚可以打開的四驅吉普車,駛入國家公園。顛簸的泥路兩側,最先出現的是悠然自得地吃草的斑馬,它們散漫卻又行動一致,像自然的孩子,只跟水而來跟風而去。幾匹小斑馬撅起驕傲的屁股,黑白條紋的曲線優雅,透著金色的光澤。再往深處走,看到在荊棘中跳躍的羚羊和麋鹿;懶洋洋趴著不動的野牛;排成一列不緊不慢地移動的角馬大軍;灰冠鶴像鳥類標本般單腿立著;小象跟在大象后面,艱難地涉過渾濁的泥水;河馬扎堆躺在馬拉河中央的小洲上,歪著頭仿佛集體中暑倒地。
Jerry拿起對講機說了幾句,調頭就加速朝一個方向駛去。所有的吉普車都像是聽到了號召,從四面八方涌來,司機們通過對講機互相交換動物的位置情報——看來是發現獅子或豹了,而這,就是現代版的safari——狩獵旅行。
果然,一頭獵豹被二十多臺車團團圍住,吃著剛捕獲的羚羊,滿嘴鮮血。像《動物世界》那樣,只是這回沒有隔著虛幻的電視屏幕,自然法則在眼前鋪開。這種觀看又顯得有些可笑,它們不同于被關在籠子里的動物,是可以在草原上自由奔馳的,反倒是我們,躲在會移動的大鐵皮箱子里,被小生靈們純潔無瑕的目光注視。
思慮般的目光聚焦于一處,它們敏銳警覺,又堅毅平和,看似無目的性地漫游,又有目的明確的遷徙方向,如《走出非洲》所說,“再也沒有一種家禽能像野生動物那樣靜如處子了。開化的人們已經不再甘于靜謐,他們只有向野生動物學習,才能補上這個空白。” 來到馬賽馬拉,除了感同身受那份自由,更是來享受寧靜的,尤其在因為埃博拉的恐慌而游客大減的這個夏天,沒有什么比離開東海岸的酷暑、吹一吹草原荒涼的冷風更好的事了。
不遠處,幾只禿鷹圍在死去的角馬尸體上,草叢中散落著野牛極具藝術造型的風化頭骨,死在路邊已久的斑馬肉被掏空,只剩下曬干的美麗斑紋皮,搭在空蕩蕩的骨架上。夕陽掛在長頸鹿綿長的脖子上,金合歡樹兀立在草原中間,四周空無一物,美得凄麗動人。
Jerry指著遠方說,“翻過那座山,就到坦桑尼亞邊境了。動物真好,不需要簽證,什么時候都可以自由來去。”
●如果出行時間趕上八九月份的旅游旺季,最好在國內找好旅伴(5至6人),再通過網絡聯系當地旅行社。到了內羅畢也可以臨時拼團,一般的旅舍或酒店都有safari項目,根據住宿條件的不同,馬賽馬拉國家公園3天的行程費用300到600美元不等。
●攝影愛好者一定要帶上長焦鏡頭。
●馬賽馬拉晝夜溫差大,八九月,白天需穿上輕便防蟲的薄外套、戴上遮陽帽;晚上則需要厚外套。野外風塵大,最好帶一條能當披肩防曬、又可以保暖防塵的大圍巾。
●回酒店后不要隨意外出走動,畢竟動物們可以四處活動,酒店雖離保護區有一定距離,但不能保證它們不會進入這個區域。遇到大型野生動物,尤其在夜間,請盡量保持安靜,不要用帶閃光燈的相機對著它們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