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初中的作文教學一直陷入困境,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作文課上學生愁眉苦臉。怎樣使學生愛上寫作文?怎樣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游戲作文法”是我一直實踐與研究的課題,我想通過此課進一步檢驗這一方法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進而豐富與深化這一實踐做法。此課是一節送教下鄉課,備課時我根據送教地點的實際特點,把教學內容定為“景物描寫”指導。為了降低難度我設計了這樣的分層目標:1.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寫;2.能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寫景;3.能在寫景時融入情感,學會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這樣的梯度設計讓學生有一個接受和學習的過程,教學時也可以根據不同學情靈活把握,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本課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學會用多種手法進行景物描寫,難點在于寫景時融入感情。愛文字才能愛寫文字,本節課的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采用“游戲作文法”充分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知道寫作不是一件很難很枯燥的事情。
【設計過程】
學習目標:1.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寫;2.能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寫景;3.能在寫景時融入情感,學會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景物的特征并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描寫;能在寫景時融入情感,學會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
教學過程:
一、游戲:文字接力
看圖片分別完成下列問題,將答案分條寫出來。選一名志愿者板前完成。
A. 從圖片上,我看見了 (填景物);
B. 它像 (寫一個比喻句) 或 它 (寫一個擬人句);
C. 我仿佛聽到(聞到、嘗到、感覺到) (填一種感覺);
D. 我的心情也 (心情或感受)。
以板演內容為例,導入怎樣讓景物描寫生動起來。
二、認識描寫
1.說說你了解的描寫;2. 品評投影描寫的概念,讓學生全面認識描寫。
三、添枝加葉
1.繼續以學生板演內容為例按要求修改。
A.畫面中還能看到哪些景物;B.給景物加一個恰當的形容詞;C.讓修辭更貼切;D.讓感覺更細膩;E.你還可以怎樣改?馬上動手修改,看誰能讓描寫更生動!
2.邊修改邊總結出讓描寫生動起來的方法,并板書。
四、名家引路
欣賞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你最喜歡的一處,說說理由。
五、群言堂
1.再次總結讓描寫生動起來的方法。(1)眼中有景;(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3)恰當運用修辭;(4)調動多種感官;(5)注意描寫的高低、遠近的順序;(6)適當聯想和想象(虛實結合)。
2.重點強調:寫景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情。
六、妙筆生花
題目:校園冬雪
要求:運用今天學到的寫法,參照例文任選校園的一處寫一寫校園冬雪,200~300字即可。
問題:欣賞的同時,別忘了評價,結合本節課所學的描寫方法評價他(她)的優點和不足。
【教學實錄】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文字游戲,這個游戲需要一名志愿者到講臺前板演游戲過程,一會兒我們要拿志愿者同學的板演內容作為講課的例子,哪位同學愿意配合?(一名學生舉手)同學們請準備好紙和筆,讓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投影出示雪鄉圖片)。
師:我們的游戲分四步,首先讓我們觀察圖片,記錄下你從圖片上看到的景物。
生:寫幾個?
師:把你觀察到,你認為有用的都記錄下來備用。(生觀察圖片,記錄圖片中的景物。)第二步,繼續觀察你記錄下的景物,你看它像什么?有著怎樣的情態?寫一個比喻句或者一個擬人句。(生觀察圖片,按要求寫句子。)
師:繼續看圖片,發揮想象,透過靜止的圖像我們有沒有聽到什么聲音?聞到什么味道?有著怎樣的觸感?讓我們一起完成第三步。
師:下一步,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怎樣?請寫出來。(生迅速寫出自己的心情。)
師:感謝這位同學的配合,請回到座位。請大家把你本子上的游戲內容連起來讀一讀,再讀讀黑板上的內容。
(生讀完自己的語段后齊讀:從圖片上,我看見了一片森林,它像山峰的衣服,我仿佛感覺到它的溫度,我的心情開朗起來。)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連起來是一段景物描寫。
師:對了!可是這段景物描寫有沒有什么問題呢?
生:不生動。
生:不精彩。
師:不通順、不連貫這些問題我們稍做修改就可以解決,不精彩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怎樣讓景物描寫生動起來?(板書課題:讓景物描寫生動起來。)
師: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什么是描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你印象中的描寫是什么?
生:描寫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景物描述出來,讓沒有看到的人通過這個描述感受到。
生:描寫就是畫畫,用文字畫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師:同學們說得真形象。讓我們看一看文學上對于描寫的定義(大屏幕出示描寫的定義及分類),請一名同學來大聲地讀出來。(生讀。)
師:好,認識了描寫之后我們下一步的任務就是以黑板上志愿者同學的語段為例,參考你本子上的內容,通過“添枝接葉”讓這段描寫生動起來。(投影出示:添枝接葉。)老師給大家提供了幾個參考的方向。(投影出示:A.畫面中還能看到哪些景物;B.給景物加一個恰當的形容詞;C.讓修辭更貼切;D.讓感覺更細膩;E.你還可以怎樣改?馬上動手修改。)讓我們一起修改,看如何讓這段景物描寫更豐滿更生動。
師:首先,我們還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藍天、松樹、白云、小屋、山峰……
師:加上這些景物我們的語段就豐滿起來了,接下來我們給每種景物加一個恰當的形容詞,看誰的形容詞用得好?
生:茂盛的森林。
師:大家覺得這個形容詞用得怎么樣?
生:不太合適,茂盛形容一棵樹還行,森林用茂密更合適吧!
師:對,茂盛突出了森林樹木多而繁茂的特點。看來形容詞不能亂用,要用得恰當就要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板書:描寫 抓住特征)這一點非常重要,抓住了特征景物就形象鮮明,抓不住就似是而非。接著加形容詞。
生:廣闊的藍天。
師:好!抓住了天空廣大的特點。
生:溫馨的小屋。
師:好,溫暖!
生:高聳入云的山峰。
師:行嗎?
生:好,突出了山高大的特點。
生:連綿的山峰。
師:重巖疊嶂的感覺。
生:挺拔翠綠的松樹。
師:加了兩個形容詞很好,合適嗎?
生:翠綠好像不太合適。
師:為什么呢?
生:松樹是墨綠色的。
師:挺拔墨綠的松樹,行嗎?(生笑。)
師:大家笑了,就說明不大合適。到我們大腦里的詞庫找一找哪個詞語更合適。
生:深綠。
生:老綠(笑)。
師:顯得太滄桑了,那這樣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詞語你看合不合適——蒼翠。
生:好,這個恰當。有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感覺,能突出冬天松樹的特點。
師:我們看抓住景物的特征多重要。我們繼續修改,看怎樣讓修辭更貼切。看例句——森林像山峰的衣服,這個比喻句貼切嗎?
生:貼切。
師:為什么?
生:樹木像衣服一樣覆蓋在山峰上,還會變顏色,夏天是綠色的,到了秋天就變成了紅色、黃色的,冬天又變成褐色的,多漂亮啊!
師:說得真好。我們志愿者同學的句子很完美,那接下來說一說你們寫的比喻句或擬人句吧。
生:雪給小屋蓋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師:大家覺得這個句子怎么樣。
生:我覺得給小屋戴上帽子更好一些,蓋被子用在大地上更合適。
師:說得太好了,無論是擬人還是比喻關鍵要貼切。
生:小屋是群山傾訴的對象。
師:這個句子怎么樣?
生:用松樹更好一些,因為小屋是人蓋的。(生笑。)
師:哦,不能做好保密工作,把秘密都告訴人了。那單純的從句子上看這個句子怎么樣?
生:用了擬人的修辭,挺好的,貼切。
師:是啊,松樹也好,小屋也好,都是畫面中的一景,都可以這樣寫。這個句子還是很有靈性的,這位同學賦予了小屋和群山人的生命特征,一個傾訴一個傾聽,多么默契啊!我們看貼切的修辭讓景物有了生命,瞬間生動起來。(板書:運用修辭。)
師:除了比喻和擬人我們還可以運用哪些修辭手法?
生:夸張、排比、對偶、反復。
師:是啊,可用得很多,關鍵在于要用得恰當得體。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研究如何讓感覺更細膩,看黑板上的例句:我仿佛感覺到它的溫度。這是一種觸感,衣服給人溫暖的感覺,志愿者同學寫得很好。把你們寫的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我仿佛聽到大山的傾訴。
師:好,接著前面的擬人句寫的。
生:我仿佛聽到大山在哭泣。
師:大山怎么哭了?
生:因為植被被破壞了,衣服破了。
師:看我們林區的孩子環保意識多強烈啊,時刻不忘保護生態環境,很好。
生:我仿佛聽見狂風呼嘯的聲音。
生:仿佛聽見雪花簌簌落下的聲音。
師:好,“簌簌”這個詞語很有詩意。
生:小鳥的啼叫,野獸的嚎叫。
師:對比好明顯,別只顧著聽,還可以聞一聞。
生:我仿佛聞到松樹的清香。
師:好,大山的味道。
生:小屋里飯菜的香味。
生:雪后清新的味道。
師:不錯。
生:我仿佛感覺到了刺骨的嚴寒。
師:嗯,這才是我們北方的冬天。看我們大家一起豐富了這段景物描寫的感受,讓感受多元化,描寫內容也就充實了。(板書:調動感官。)
師:下面說說你獨特的想法吧,為了讓描寫生動起來我們還可以怎樣修改?你們給老師幾個建議好不好?(生沉默。)
師:我要一起寫這么多的景物,我得從哪里開始呢?
生:我知道了,要注意描寫的順序。
師:是啊,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才能達到移步換景的目的。通常我們怎樣安排描寫的順序呢?
生:由高到低,由遠及近。(師板書:描寫順序。)
生:我還寫了樹林里的動物活動情況。
師:這個圖片里看不到,你怎么寫呢?
生:那就得發揮想象了。
師:好,描寫時聯想和想象也是經常用到的,比如朱自清的《春》里就有這樣的句子。
生:(齊答)閉上眼,眼前仿佛都是桃、杏、梨。
師:對啊,其實剛才咱們聽到的聲音和聞到的味道就是通過想象得來的,由此可見想象和聯想也要以現實為依據,否則就是空想。(板書:聯想、想象。)
生:像《三峽》里的“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就是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
師:你的知識積累很扎實啊,對,這也是寫景時常用的。(板書:動靜結合。)
師:我們看到現在為止我們這一張圖片上要寫的東西好多,可用的方法也好多,是不是都寫上,都用上就好呢?
生:不是。
師:那我們如何取舍?
生:圍繞中心選擇。
師:對,任何形式的寫作都是為主題服務的,景物描寫還要和情感的抒發結合起來才有生命。課進行到這里關于景物描寫的方法我們總結了很多,可是這都是我們的觀點,下面我們來讀一段名家作品,看大作家是如何進行景物描寫的。(投影出示名篇朱自清的《春》片段,找出最喜歡的一處,說說理由。)
生:“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這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鳥兒因為春的到來而感到喜悅。
師: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鳥兒的喜悅之情?
生:“賣弄”“呼朋引伴”,都能看出鳥的喜悅。
師:真不錯,畫面感很強的一個句子。
生:“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我喜歡這句,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風比喻成母親的手,體現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好,抓住了春風的特征。
生:這里還引用了詩句。
師:對,引用詩句也是一種修辭手法,恰當地引用可以增添文章的文學色彩和文化內涵,是個好方法!
生:“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句話從嗅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清新的特點。
師:文字里還有其他感官的描寫嗎?
生:“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是觸覺角度,“呼朋引伴”“牧童的短笛”都是聽覺角度,還有視覺描寫。
師:調動了多種感官,多角度感受春風。整個語段讀起來你的心情怎樣?
生:快樂。
師:是的!作者的心情怎樣?
生:也是快樂的。
師:作者有寫自己很快樂嗎?你怎么感受到的?
生:從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
師:不錯,“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就是景物描寫的一個重要作用:對情感的烘托作用。(板書:烘托情感)能在寫作中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景物描寫就更加生動了。
師:同學們,本節課進行到這里我想大家一定都躍躍欲試地想要妙筆生花了。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作文片段練習,讓我們學以致用,施展才華吧!(投影:妙筆生花 題目:校園冬雪(片段)。要求:運用今天所學,對冬天的校園進行描寫,200~300字即可,看誰的筆下最先飛出美麗的花朵。生寫草稿,師巡視,個別指導。多數學生寫好之后,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當面評改。)
師:我看大部分同學都寫完了,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習作?展示的時候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小評委,欣賞的同時,別忘了評價,結合本節課所學的描寫方法評價這篇習作的優點和不足,看誰的評價最全面!(生送上習作,師用實物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
生:(讀習作)白雪皚皚,校園里的雪像一件潔白的大衣,在這個寒冷的冬天給了校園溫暖。教學樓上、塑膠跑道上甚至大門上都可以看見雪的影子,像是一個忠實的伙伴,日日夜夜陪伴著這美麗、詩情畫意的校園。看著這樣的美景,我的心也變得明亮起來。
師:下面請評委發言,結合本節課所學評價一下這篇習作。
生:他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讓描寫更生動。
生:他抓住了雪的特點進行描寫,還運用了修辭手法,最后一句抒發自己的心情,寫得還是不錯的。
師:很好,你給了他一個很高的評價,我們這位小作者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方法運用也很恰當得體,可見平時作文能力也很強。繼續努力,爭取成為我們黑土地上的小作家。同時我們的小評委評價有理有據,對于這節課的知識能學以致用,總結評價能力強,也非常優秀。課下請大家把習作工整地抄寫在小作文本上。
【課后反思】
參加“送教下鄉”這樣的大型活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課型呢?猶豫了很久我還是選了平時教學的兩個難點:文言文和作文。此課就是其中之一。
1. 快樂游戲作文法的嘗試
為了排除學生寫作文時的畏難情緒,我一直在嘗試一種“游戲作文法”。就是在作文課前,根據自己指導寫作的內容設計一個小游戲,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放下了負擔,打開了思路,或說或寫。為了將自己的游戲內容進一步完善,接下來教師指導的方法他們也樂于接受,作文效果就自然好起來。
本節課為了指導學生進行景物描寫我在課堂伊始設計了“文字接力”游戲,讓學生觀察圖片在游戲中一步步寫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這個游戲趣味性雖然不強,但好在全員參與,大家在老師的投影引導下一步步帶著好奇的心理完成對圖片的描述。其實就是完成了一次簡單的描寫,為后面的指導提供了依據。
2. 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開發和使用
開始備課時指導的內容選擇的是現成的語段,讓學生修改后指導寫作方法。在講課的前一天我做了一次大膽的修改,就是刪掉現成的語段,全部用課堂上學生生成的語段做指導內容。課堂伊始做游戲時我選了一名志愿者在講臺前邊完成游戲邊將自己的想法寫在黑板上,在征求了志愿者同學的意見后,以這位同學寫出的語段為例邊修改邊總結景物描寫的方法。這個大膽的嘗試在課堂上得到了肯定,學生對同學的語段更感興趣,沒有任何顧慮,紛紛提出修改意見,志愿者本人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讓自己的語段更精彩。這樣全體學生都有了積極性,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們的修改意見也特別多,課堂內容也豐富了起來。這節課在亞林一中上課時效果尚可,聽取了張老師的意見進行修改后,等到海林林業局一中時再上課時就很成功。原因是對教學資源的大膽開發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研討的空間,讓教學資源從教材轉向教師和學生。
3. 作文課上的有效評價和指導
備課時和省農墾教師進修學院的語文教研員戚甫筠老師、省教育學院語文教研員張春暉老師探討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兩位老師都提出了對作文課上的評價問題。我當時很不解,評價和修改是在作文課第二課時評改課上進行的,放在一起多緊張啊。可是在上課和研討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評改是必要的,這不但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準繩,也是學生對當堂作文指導內容的一個反饋和鞏固的過程。最后“我來當評委”環節進行得也很順暢,甚至是熱烈,學生這一節課學習的方法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對同學的作文或贊賞或指出不足之處,有理有據,說得頭頭是道。
這節課邊寫邊改,在指導的過程中修改,既有個性化的生成,也有共性化的指導和分析,學生展示環節欣賞著學生筆端流淌的語言文字,欣賞著他們筆下的校園美景,我的心也跟著沉醉了。
都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過我喜歡這種遺憾,正是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完善了我的思路,充實了我的課堂,讓我自己也在學習修改和實踐中實現了進步和飛躍。因為這些遺憾讓我領悟到做一名教師任務的艱巨與責任的重大,鞭策我不斷學習,不斷前進。
執教者:省農墾總局北安管理局龍鎮農場中學 姜 華
指導者:省教育學院 張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