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湖北省長江經濟帶小城鎮特色經濟,促進其又好又快發展對于振興湖北經濟乃至我國中部崛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收集湖北長江經濟帶6個地市州9個具有特色小城鎮經濟數據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長江經濟帶代表性小鎮的城鎮化率整體水平較低;相關主導產業行業集中度高、專業化程度高、整體盈利能力水平低,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主導產業與當地資源或傳統產業密切相關。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小城鎮;特色經濟
一、前言
湖北長江經濟帶主要包括武漢、宜昌、荊州等8個市州的48個縣市區;全長1061公里,國土面積54168.5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9.1%;人口達2750.1萬人,占全省的45%。加快湖北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對于振興湖北經濟乃至我國中部崛起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區域經濟發展有賴于縣域經濟的壯大,而縣域經濟的強大則有賴于眾多的小城鎮經濟發展的支撐[1]。研究湖北長江經濟帶小城鎮的現狀與特色,為湖北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提供政策制定決策依據,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文章收集6個地市州的9個經濟具有相對顯著特色的小城鎮的經濟數據,結合相關區域經濟和產業經濟理論,分析該區域小城鎮發展現狀,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代表性小城鎮概況
1、府場鎮
府場鎮位于洪湖、監利、仙桃三縣(市)交界處,是洪湖市的工業重鎮。全鎮版圖面積36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轄9個村、2個工業園區、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6萬人。全鎮現有企業108家,其中規模企業近30家,國家級高新企業一家,省級高新企業3家,過億元企業8家,過千萬元企業16家,產品有一、二、三類壓力容器、焦化設備、環保設備、塔器、內件、填料、電線電纜及汽車配件等。府場是全國石化裝備制造基地之一、全省重點發展的60家產業集群之一、武漢城市圈確定的農民返鄉創業園和全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2、富池鎮
富池鎮位于陽新縣東部,鎮域版圖面積156平方公里,下轄17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5.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2萬人,鎮區面積4.7平方公里。全鎮有中央、省、市、縣大中型廠礦企業30余家,鎮村組戶四級企業1000多家,省管陽新富池工業園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初步形成了化工醫藥、輕工紡織、有色礦產、金屬冶煉、水泥建材、農業生態養殖等六大工業園區。
3、高橋鎮
高橋鎮是李先念主席的家鄉,鎮政府駐地占店,沿公路北抵縣城13公里,全鎮轄43個行政村,464個村民小組,393個自然灣,6.6萬人,版圖面積168平方公里;南北長18.5公里,東西闊14公里;耕地56750畝,山林73992畝,水產養殖6471畝;總戶數13811戶,農業人口5.8萬人。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紅薯。
4、劉家場鎮
松滋市劉家場鎮位于湖南、湖北兩省,荊州、宜昌、常德三地(市)、松滋、宜都、五峰、石門、澧縣五縣(市)結合部,國土面積292平方公里,現轄21個村、5個社區,人口8.5萬,其中城鎮人口4.5萬人。劉家場鎮形成了煤炭開采、石油化工、水泥建材、邊界貿易、紙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培育了華松礦業集團、龍海化工公司、鄂松水泥公司、新民煤炭公司、澳利建材公司、明珠紙制品公司等“六大工業旗艦”,建立了交易額達3億元的鄂湘邊貿大市場。同時,“兩種三養”(種柑桔、種黃姜,養豬、養羊、養蜂)為主體的山區特色農業十大基地建設也頗具規模。
5、汀祖鎮
汀祖鎮位于鄂州市東南部,與黃石市城區毗鄰,武(漢)黃(石)高速和大(慶)廣(州)高速穿境而過。鎮政府駐丁祖村,面積78平方千米,距鄂州城區18公里,距黃石城區9公里,距武漢城區70公里。該鎮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現轄王邊、劉畈、岳石等19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委會,常住人口為54897人。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金、銀、銅、鐵等金屬礦石儲量3000萬噸,花崗巖、砂頁巖等非金屬礦石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
6、 新溝鎮
新溝鎮地處監利、潛江、仙桃三縣(市)結合部,市江漢支流東荊河流域最大的集鎮。全鎮版圖面積150平方公里,總人口10萬人,轄45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其中城區面積3.6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 新溝鎮是監利縣的北部門戶,監潛公路穿境而過,東荊河大橋飛架南北,隨監高速公路將在此設置互通,境內交通四通八達。新溝是江漢油田開采原油的重要資源地之一。境內盛產糧食、棉花、瓜果、水產等農副產品。新溝鎮現有福娃、天和水產、華田米業、恒泰米業、發旺油脂、鑫泰棉花等農業產品加工和印鐵、制罐包裝業等龍頭企業32家。
7、燕磯鎮
燕磯鎮位于鄂黃二級公路中段,西接鄂州城東新區,東達黃石,北依長江黃金水道,西距鄂黃長江大橋3公里,鄂黃二級公路橫穿東西,燕沙公路縱貫南北,水陸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全鎮版圖面積76.2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千人。城鎮規模2.5平方公里,已建成花壇3.6公里,完成下水道建設4.8公里,完成村級路網建設22.5公里。
8、巴河鎮
巴河鎮位于浠水縣西南部,地處長江與巴水河交匯處,緊靠古城黃州赤壁,與鄂州、黃石隔江相望。全鎮版圖面積223.5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4.5平方公里,8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79 個村民小組,45個機關單位,總人口13 萬多人,其中城區人口2.8萬人。
9、保安鎮
1975年建保安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大冶市境西北部,距市區25公里。面積109平方公里,人口5.8萬。有鐵(山)賀(勝橋)公路通往鄂州、咸寧、武昌。轄團結、民主、友誼3個居委會和竹林、塘灣等32個村委會。鎮辦工業以輕工為主,有五金、制鎖、針棉織、蚊香、工藝塑料、印刷等企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水產品養殖業發達。
三、特色小鎮經濟指標分析
1、城鎮化率
城鎮化率通常用市人口和鎮駐地聚集區人口占全部人口(人口數據均用常住人口而非戶籍人口)的百分比來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過程和聚集程度。城鎮化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對小城鎮城鎮化率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得到表1。
表1:代表性小城鎮城鎮化率
由表1可知,各鎮城鎮化率呈現出逐年提高的趨勢。2010年城鎮化率均值為33.66%,從高到低依次為:燕磯鎮、保安鎮、富池鎮、巴河鎮、高橋鎮、汀祖鎮。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顯示,全國城鎮化率2008年為45.68%、2009年為46.59%、2010年為49.68%。富池鎮、巴河鎮、高橋鎮、汀祖鎮的三年相關城鎮化率均低于全國同期城鎮化率水平,高橋鎮為、汀祖鎮遠低于全國同期城鎮化率水平。長江經濟帶代表性小鎮的城鎮化率整體水平較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統計數據,該區域代表性小城鎮人均工農業類企業產值水平與其對應的城鎮化水平正相關。因此,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該區域工業化水平,從而達到提升人均工農類企業產值水平和城鎮化水平的目的。
2、區位商
區位商是區分地域分工格局的基本指標,也是現代經濟學中常用的分析區域產業布局和產業優勢的指標[2]。由于區域規模有很大差異,在經濟總量、人口等方面差別非常顯著,直接進行市場絕對份額比較顯然無法顯示區域規模不同地區的各自優勢行業所在,而通過區位商指標就排除了區域規模差異因素,有利于顯示真正的區域優勢行業,可以真實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間分布、主導經濟部門的作用及其變化特點。區位商在分析區域產業內部結構時,可以對比有關部門或產業活動的區位商,研究區域優勢行業的變動及趨向,明確各部門或產業活動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功能差異以及重點和薄弱環節所在,從而判斷和確定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或優勢產業。
4、利稅產值率
利稅產值率,即利潤和納稅之和與工業產值的比率,是衡量企業及產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從表3可知,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富池鎮、燕磯鎮、劉家場鎮,其主導產業分別為礦業、金剛石刀具產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這三鎮相關主導產業盈利及納稅能力強。排在最后三位的是巴河鎮、高橋鎮、新溝鎮,其主導產業均為農副食品加工業產業,表明這三鎮相關主導產業盈利及納稅能力相對較低,有待進一步提升。
5、行業集中度
產業集中度是衡量產業競爭激烈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也是反映在產業或市場中,買者或賣者具有何種規模經濟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它是最簡單易行,也是最常用的計算指標。產業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場中少數幾個最大廠商(通常是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的有關數值(銷售額、增加值、職工人數、資產額等)占整個行業的份額[4]。產業集中度反映了這些廠商共同占有的市場份額的大小,是市場寡占程度的一個指示器。本文應用的是指標,即該鎮相關主導產業排名前四的企業總產值占該產業的比例。從表3可知,高橋鎮為39%,其它各鎮均超過50%,表明該區域各鎮主導產業的行業集中度高,競爭較為激烈。
三、結論
長江經濟帶代表性小鎮的城鎮化率整體水平較低,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該區域工業化水平,提升人均工農業產值水平,進而提高城鎮化水平。各代表性小城鎮主導產業的行業集中度高,競爭較為激烈。該區域相關主導產業在本區域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府場鎮、劉家場鎮、燕磯鎮、汀祖鎮、保安鎮、富池鎮的相關傳統支柱產業的區位商遠大于1,專業化程度很高,而從相關主導產業的構成來看,這些產業均與當地資源或傳統產業密切相關,加快本區域特色小城鎮發展,應從資源匹配度高、傳統優勢產業上下功夫。該區域小城鎮相關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除富池鎮外均大于1,代表性特色小城鎮相關產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該區域相關主導產業整體盈利能力水平不高,有待于通過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管理能力、優化資本結構等有效措施,提升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愛軍.小城鎮特色經濟的內涵及特點探討,《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J],2013(05)P:63-65
[2] Luxembourg,Innovative Hot Spots in Europe: 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 [J].Trend Chart Policy Workshop, 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 2003(5):5-6.
[3] 李佳.基于產業集群的醴陵陶瓷產業發展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9.6
[4] 戴伯勛等.《現代產業經濟學》[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1JYTE269]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2011JYTE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