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我國 從國外獲得的直接投資總量不斷上升, 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得惠于此。文章試從另一角度來分析河南省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狀況, 旨在得出產業集聚—外國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以此為中部地區吸引外資,提供理論依據,并制定相應的政策以促進其經濟協調發展。
關鍵詞:產業集聚 外商直接投資 區位商
一、引言
現如今,集聚經濟逐漸成為引人矚目的區域經濟理論,同時作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它也受到學術界乃至政府部門的廣泛關注。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獲得的競爭優勢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此,而欠發達地區若有效利用這個發動機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追趕先進國家和地區。河南省作為中原大省,正處于經濟增長的徘徊期,在國家中部崛起的政策的支持下,其經濟發展正穩步前進,集聚經濟理論的引入能更好的促進中部崛起,實現河南省更好的經濟發展。研究集聚經濟,對于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解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轉型問題,逐步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中部地區繼續崛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
在理論上以FDI為研究對象的研究領域始于海默(1960), 自此FDI的區位選擇成為經濟學界的熱點問題之一。弗農(1966) 提出的產品周期理論中指出由于生產條件、競爭條件等因素的變動,跨國公司選擇對外直接投資; Buckley和 Casson(1976)在《跨國公司的未來》一書中提出內部化理論,即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是外部市場的不完全以及其與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關系;Dun-ning(1977)提出了折衷理論,對 FDI 區位選擇的解釋則是通過結合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區位優勢來闡明。
另外,Marshall早在19世紀90年代就提出集聚經濟效應對工業區位選擇的重要性,之后的經濟學家也認識到這種“集聚效應”對廠商區位選擇的重要性。Head(1999)通過日本廠商1980到1992年對美國直接投資的研究,發現同特定國家相關的聚集效應作用較為強烈。Cheng 和 Kwan(1999) 通過分析我國 29個省1986-1995 年間的FDI與產業集聚數據,從實證研究的角度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系。Guimaraes(2000)通過對歐洲廠商在葡萄牙的直接投資的研究,也證實了聚集效應的顯著影響。
(二)國內文獻
在國內的研究中,有的認為FDI區位選擇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廠商選址問題(吳豐,2001)。而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對 FDI 區位選擇進行研究時選用諸如多元回歸模型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來觀察影響效果,比如考察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梁琦(2003)運用1999-2001年的相關數據,從實證角度證明政府實施的優惠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已不是那么重要,相反,地區開放程度以及產業關聯度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越來越重要。通過研究改革開放以來FDI在我國不同省區的總量分布,不少實證分析已經揭示了FDI在我國各地區之間區位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集聚經濟是主要表現在產業層面的經濟現象,即同類產業或上下游關聯產業在產業高度集中時形成的集聚現象(王劍、徐康寧,2005)。賀燦飛、魏后凱(2004) 運用外商直接投資數據和二項式邏輯模型以中國 34775個外商投資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集聚經濟在促進企業出口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三、河南省產業集聚狀況測度
四、中部地區產業集聚與外商直接投資關系的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及變量選擇
文章研究的重點是產業集聚對 FDI 區位選擇的影響,因此除了區位商外,還另外選取了和產業集聚相關的三個指標:城市工業企業數(qys)、城市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dscy)和城市基礎設施指數(jcss)。由于我國在2001年末加入WTO ,而在此之前河南省的各項指標也不明顯,故分析從2002年的數據開始。另外由于2013年統計年鑒數據的不完整性,數據選取到2011年,從而整個數據期間為2002-2011年。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36個行業納入到分析范疇,由于某些年份數據不全,其他行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及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這三個行業沒有計算在內。行業集聚的數據來自2003-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和《河南統計年鑒》,選取的產值數據來自全部國有規模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1)河南省的外國直接投資(fdi)。這里采用的是 2002-2011年河南省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數據。
(2)區位商(q)。通過對所選取的36個行業的區位商和外國直接投資的相關性分析,發現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外國直接投資也比較多。另外從上式中,可以明顯看出變量中的第三產業占河南省總產值(dscy)的t檢驗值為-1.16,其負數的性質與模型最初估計的正效應不一致,且小于5%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說明該變量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基本沒有影響。并且按照一般的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來假設,第三產業中很多的細分行業,比如交通運輸倉儲、金融保險等,它們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應該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可以為其區位選擇帶來正效應,但從模型回歸的結果來看第三產業對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的影響并沒有預期的顯著性,除了統計口徑因素外,也有可能是河南省的第三產業發展不夠完善,對外商直接投資的效應并未完全顯示出來。
五、結論與政策
本文選取了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資額、區位商指數、第三產業占河南省總產值的比重,河南省基礎設施建設這四個變量,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發現,除了第三產業占河南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這一變量,其他三個都對外商直接投資區位選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結論與預計基本一致。具體到某一行業來說,可能產業集聚度和外商直接投資的關系不太明顯,這有其客觀原因:河南省地處內陸,與國際市場很難對接,與沿海城市相比運輸費用也相對較高,同時產業集聚水平還比較弱,相應的服務配套機構也不完善。
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加大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度。產業集聚區的發展需要較為充足的資金,而外商直接投資帶來的資金可以彌補產業集聚區的資金不足,進而推動集聚區的發展和擴張。第二,提高產業集聚區集聚水平。選定核心產業,培育好集群的龍頭企業,努力打造完整完善的產業體系。集聚區在利用外資技術溢出效應同時,要注重自身技術的創新,使產業由專業化向精細化和高端化發展,與此同時也要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導。第三,注重河南省內基礎設施的建設。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使生產過程和經濟發展中的各個環節都能有效運轉。雖然河南省擁有水運、鐵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但是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交通等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應該合理統籌安排,進一步促進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的形成發展。
參考文獻:
[1] Head K, J ries D Swenson. Amacting Foreign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Agglomera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1999(23):197-218
[2] 賀燦飛、魏后凱, (2001) “信息成本、集群經濟與中國外商投資區位”, [J] 《中國工業經濟》第 9 期
[3] 吳豐, ( 2001) “外商直接投資與集聚效應 ”, [J]《經濟學動態》第 6 期
[4]王緝慈, (2001) 《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 [M]北京大學出版社
[5] 梁琦, ( 2003) “跨國公司海外投資與產業集聚”, [J]《世界經濟》第 9 期
[6] 王劍、徐康寧,(2005)“FDI區位選擇、產業聚集與產業異質——以江蘇為例的研究”, [J] 《經濟科學》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