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取1985~2012年的數據對我國外匯儲備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主要運用回歸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國外匯儲備的計量模型,在此基礎上研究得出匯率、經常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國家外債余額、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主要因素,并根據以上分析對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 影響因素 計量模型 回歸分析
一、引言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用于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換貨幣,它是一國最主要形式的國際儲備資產。它具有調節國際收支逆差、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增強抵御金融風險能力,進而實現國家經濟內外部均衡的作用。但是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過度的外匯儲備會造成外匯儲備風險增加、貨幣政策獨立性降低以及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大等問題,甚至會阻礙我國社會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因此,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我國外匯儲備現狀,研究我國外匯儲備變動的影響因素,探討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原因,進而將外匯儲備控制在適度規模,并在研究的結果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議,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動狀況
1978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僅為1.67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經濟政策的指引,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逐步增加。1994年我國進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我國的外匯儲備開始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階段,由百億美元的規模不斷擴張,于1996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著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和外國資本的不斷流入,我國外匯儲備高速增長,規模日益龐大。2006年我國的外匯儲備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2009年突破2萬億美元,2011年突破3萬億美元,在2001~2012年的12年時間外匯儲備平均增長率達到29.03%,外匯儲備連續7年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外匯儲備大國。
截止2013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已達36626.62億美元,2013年前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順差額達984億美元,資本金融項目的順差額達1186.6億美元,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成為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主要動力。適度的外匯儲備有利于增強我國抵御經濟金融風險的能力,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外匯儲備占整個國際儲備額的90%以上,已經超過了我國需要的合理水平,過度的外匯儲備已經給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經濟風險。
三、影響外匯儲備規模因素的計量分析
(一)影響因素分析
外匯儲備影響因素主要是受人口規模、熱錢流入、廣義貨幣供應量、國內生產總值、匯率、國家外債余額、經常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實際利用外資額、制度變量等方面的影響。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我國近幾年經濟發展狀況,本文選取1985~2012年的年度數據,以年均匯價
1.匯率
匯率決定了本幣與外幣的交換價格,所以它必然是影響外匯儲備規模的重要因素。人民幣自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累計升值23%,美元匯率相對下跌,我國外匯儲備累計增加148.53%。人民幣升值,美元相對貶值,央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在外匯市場上投放本幣,購回外匯來穩定匯率,進而使我國外匯儲備持續被動增加。
2.經常項目差額
2001~2012年我國經常項目累計實現順差21131億美元,出口貿易成為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重要來源。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同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也會更加密切,而且隨著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大,也將導致我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增加,產生大規模的外匯需求,使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
3.資本項目差額
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投資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吸引了眾多外資涌入我國。2001~2012年間我國資本項目累計實現順差12431億美元,使我國資本項目產生大量盈余。隨著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金融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對資本項目的管制也將逐步放松,而資本項目的逐步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外匯儲備增長提供了長足動力。
4.國家外債余額
對外舉債是彌補國內經濟建設資金不足,緩解資金緊張局面的有效途徑,外債流入時,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的增加,到期償還外債的本息利息時,支付不足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進行清償,將使外匯儲備的減少。一國舉借的外債越多,外債到期償還的壓力就越大,因此就必須保證充足的外匯儲備用以償還高額本息。
5.國內生產總值
外匯儲備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反映的是外匯儲備的一種相對規模。從世界范圍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國家,對交易性有關的外匯儲備需求量就越大,因此國內生產總值與外匯儲備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
(二)模型建立
模型設定為:
其中
(三)模型參數估計
利用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6.0對設定的模型進行OLS回歸:
(四)模型檢驗
1.經濟意義檢驗
外匯儲備與經常項目差額、資本項目差額、國內生產總值成正比,而與年均匯價、國家外債余額成反比,這與經驗判斷相一致。
2.統計檢驗
(1)擬合優度檢驗
(2)
給定顯著性水平
(3)
給定顯著性水平
3.計量經濟學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
采用輔助回歸的方法進行多重共線性的檢驗,輔助回歸模型中的
(2)異方差性檢驗
進行ARCH異方差檢驗,得到了在滯后階數
表1 異方差檢驗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設,說明回歸方程的殘差序列不存在異方差。
(3)序列相關性檢驗
進行Breusch-Godfrey LM序列相關性檢驗,得到了滯后一期的Breusch-Godfrey LM檢驗結果:
表2 序列相關性檢驗
由Breusch-Godfrey LM檢驗結果可以看出
(4)平穩性檢驗
表3 單位根檢驗
(5)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由于
表4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由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出,匯率和外匯儲備的變化量之間無格蘭杰因果關系,經常項目差額的變化量是外匯儲備的格蘭杰原因,外匯儲備是資本項目差額的格蘭杰原因,國家外債余額的變化量和外匯儲備之間互為因果關系。
(五)模型結論
由以上的檢驗最終得出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計量模型為:
人民幣匯率是影響我國外匯儲備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年均匯價下降1個單位將導致外匯儲備平均增加2.834360億美元。按理論分析,年均匯價與外匯儲備是正相關,而計量結果顯然與理論分析不符,但是這卻與我國實際情況相一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美元相對貶值,而我國的外匯儲備卻是不斷增加。國際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大,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央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被迫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因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所帶來的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因此本文所得計量模型是與我國國情相符的。
經常項目差額與外匯儲備之間存在著正向變動關系,經常項目余額增加1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增加0.816027億美元。1994年以來,我國長期鼓勵出口,出口總額不斷增加,一直維持著經常項目順差的態勢,而且經常項目順差隨者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逐步增加,因此對外匯儲備起到了正向累積作用。
資本項目差額與外匯儲備之間存在著正向變動關系,資本項目差額增加1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增加1.530059億美元。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的投資環境得到不斷改善,加之政府“招商引資”等優惠投資政策的實施,使我國由最初的廉價勞動力市場逐步轉化為國際大市場,吸引大量外資流入我國,進一步擴大了我國資本項目順差。
國家外債余額是影響外匯儲備的又一重要因素,與外匯儲備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動關系,國家外債余額增加1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減少1.007056億美元,國家外債余額的增加會使得外匯儲備減少。外債流入時,將會直接導致我國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債到期需要償還本金利息時,支付不足就會動用外匯儲備進行清償,因此,國家外債余額的增加將會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減少。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億美元,外匯儲備平均增加0.497923億美元,與其他影響因素而言,國內生產總值對外匯儲備的影響程度相對較小。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我國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同時也為外匯儲備的增加奠定了基礎。
四、政策建議
(一)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雖然匯率和外匯儲備的變化量之間沒有格蘭杰因果關系,但鑒于我國實行的并非完全意義上的浮動匯率制以及央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而采取的干預行為等,匯率制度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仍是不容忽視的。央行參考一籃子貨幣逐步調整外匯儲備內部結構,將我國外匯儲備控制在合理規模,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另外,央行也應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適當放寬匯率浮動的幅度,采取切實措施限制和打擊“國際熱錢”等違規資金流入境內,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以保證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進而促進宏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內需外需協調發展
推動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發展,鼓勵企業對節約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適度限制企業對高污染、高耗能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并取消其出口退稅。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為企業正常貿易投資活動提供更大便利,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改進經常項目的外匯管理,實現對經常項目跨境資金流動的均衡管理。政府加大對技術密集型和資源稀缺型產品進口的扶持力度,擴大進口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免稅范圍,同時適度增加對國外商品的進口,促使內需與外需協調發展,擴大國內有效需求。企業自身也應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高投資引資實際質量,穩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適度放緩外商直接投資,逐步提升引進外資質量,完善直接投資外匯管理。鼓勵已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資企業主動“走出去”,引導中國企業對重要資源、高新技術等戰略性物質的海外投資,進一步提高中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引進外資重點放在擁有較高技術含量和國內相對缺乏的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引資進行適度限制。積極引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開展對外金融投資,穩步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穩妥有序地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在開放資本項目的同時,密切監視有關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健康性方面的指標,以免造成急于開放資本賬戶而引發的泡沫經濟。
(四)建立外債管理機構,提升外債使用效率
提升外債的使用效率,減少持有外匯的機會成本,避免盲目追求外債數量而忽視質量,造成外債使用效益欠佳,又以外匯儲備償還高額本息現象的發生。適時改變中資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差別待遇,加強舉借外債的事中監測和事后跟蹤,防止中資企業盲目舉借外債導致外債管理失控而放大外債風險。建立統一的外債管理機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確定科學的外債規模,加強外債管理的權威性。在外債占借入儲備比提高時,要嚴格控制外債增長速度,以防范對外債務風險,保持清償能力,使之與我國的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
(五)保持經濟增長合理區間,實現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新形勢下為了保障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健康持續發展,更應注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適當降低經濟增長的速度,確定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合理引導社會預期。經濟實力的增強推動了我國外匯儲備增加,而外匯儲備的增加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因此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就成為了宏觀經濟管理不能忽視的重要任務。我國應該設立專門的外匯儲備投資經營機構,制定投資業務和投資方向,利用外匯儲備在國內外進行投資。同時,利用外匯儲備適時增加戰略資源和設備,以保證國家戰略安全。
參考文獻:
[1]龐浩. 計量經濟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茆健.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現代科學管理,2011(5).
[3]李妍, 周鑫. 外匯儲備持續積累的原因分析及實證檢驗[J]. 河北工業大學學報, 2012(1).
[4]陳原文. 我國外匯儲備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4).
[5]袁子雯, 顏秉政. 我國外匯儲備變動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4).
[6]崔明秋. 分析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原因以及相應對策[J]. 商, 2012(21).
[7]武晉. 論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因素 [J]. 福建金融, 2013(1).
[8]杜娟. 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性規模分析[J]. 河北金融, 2013(5).